清朝有十八个省,为何有三个省不设置巡抚?
清朝有十八个省,为何有三个省不设置巡抚?
-
清朝十八省,其实是清朝入关后在明朝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划分设置的十八个省,因此又称“内地十八省”“关内十八省”“汉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族的发源地关外三将军辖区及新疆、内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其它地区。
十八省是在明朝十五个承宣布政使司的基础上重新划分而形成的。
明朝的十五个行政区划是由13个承宣布政使司和南、北直隶组成,俗称为“两京十三省”。分别是: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北直隶、南直隶。
清朝在明朝基础上,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分为湖南承宣布政使司、湖北承宣布政使司,将南直隶分为安徽承宣布政使司、江苏承宣布政使司,将陕西分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甘肃承宣布政使司,将北直隶改成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因此,在内地共形成十八个行政区域,也就是十八省。按照惯例,每一个省份都会设置一名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进行“巡行天下,抚军安民”。
题主所说有三个省没有设置巡抚,其实清政府在每个省都设置过巡抚的,只是有的省份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巡抚就被裁撤了。这三个省份就是直隶省、四川省、甘肃省。
①直隶省
其实直隶省最初也是有巡抚的,顺治元年(1644年)设保定巡抚,顺治六年(1649年)裁保定巡抚,顺治十五年(1658年)再设保定巡抚,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撤顺天巡抚,归保定巡抚兼管。其后保定巡抚亦被裁撤, 统归直隶巡抚管辖。康熙五十四年,直隶巡抚加直隶总督衔。雍正二年,直隶巡抚李维钧特授为直隶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但是裁撤直隶巡抚衔。此后,不再设立直隶巡抚。
其主要原因是直隶属于京畿重地,名列全国八省之首,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设置直隶总督一衔由朝廷重臣担任。
②四川省
其实就在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四川巡抚,但是那是并没有四川总督一职,而是有川陕总督代管。直到顺治十四年,朝廷设置了四川总督。乾隆十三年,朝廷对大小金川用兵,由四川总督兼四川巡抚,之后四川巡抚被裁减。此后,不在设置四川巡抚。
这主要因为四川位于西南边陲,其控制范围远远大于如今四川控制的区域,包括今天的重庆市全境,以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之后设立总督就是更好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③甘肃省
甘肃巡抚是于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一口气就设置了陕西巡抚、甘肃巡抚、宁夏巡抚,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将陕甘总督的驻地改为兰州,甘肃巡抚被裁撤。甘肃巡抚从设立之后,其治所就在不停地迁徙,从甘州卫,先后迁移到兰州、凉州、巩昌等地。
这里甘肃位于西北边陲,同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甘肃巡抚兼管茶马事,同样负责清政府对西北用兵的后勤补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之后朝廷将陕甘总督工作重心转移到西北方面,并将驻地迁到兰州,那么就有必要将属于巡抚之权转交给总督负责。
2019-12-05 19: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