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相对于欧美我们要如何弯道超车?
中国航空发动机相对于欧美我们要如何弯道超车?
-
弯道超车!这个词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已经让人们用审美疲劳了。每当打开网页观看军事类资讯都会看到这个弯道超车了,那个又弯道超车了。
但这里要让大家失望了,对于航空发动机而言,至少在50年内不可能弯道超车。也许看到这里有人要喷小编了。别急,看完在喷不迟。
我们来看看我国的发动机,以WS15为例(这款发动机仍未量产,处在试飞阶段)。W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矢量发动机,立项于上世纪90年代,2005年4月首次点火成功后,2006年5月首次上台架试车成功,2009年6月原型机完成飞行前鉴定试验,2013年3月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试验。截止到目前仍在试飞。其最大推力为10吨,推重比为
10.87。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刚刚与美国F22战机身上的F119发动机相当,但这款发动机是美国上个世纪的产品。现在美国最新的第五代发动机F135安装在F35战机身上,最新的升级型号最大推力已经超过20吨!相当于我国WS15的2倍。很明显,在航发领域,我过与美国还存在代差。
不仅如此,美国的F119发动机,使用寿命已经超过1万小时,而我国才刚刚突破3000小时。所以,想要说弯道超车,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2018-03-12 19:28:35 -
国士无双
暂时我们在航天发动机领域是弱项,毕竟我们起步晚,相关技术也被封锁。
不过没关系,让美国人害怕的不是我们最近又研究出了什么,而是参与研究的那批人还很年轻,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一切的发展,想要超车最终要靠的还是人才。
所以我的答案就是: 国士无双
2018-03-09 17:36:17 -
网上惊闻中国缺铼所以用其他稀土取代铼做发动机零件,导致发动机性能不稳定。不懂技术,不知道真假。我个人觉得应该先按西方用料标准试制出合格发动机,再考略替代方案。铼少,铼贵,但宁可少生产也要确保质量。没使用寿命的发动机多一台也没用。最起码要两条脚走路,一条生产线足额用铼,寻找发动机生产的关键技术;一条生产线少用铼寻找替代方案。
2018-03-06 09:55:29 -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产业头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工业化顶尖技术体现,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西方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工业革命,经过了不断的技术积累,其中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是我们不可能通过短短几十年就能解决了的,有信心是一回事,有技术是另一回事,这中间没有捷径的,我们不能心存有弯道超车之类的想法,踏踏实实做下去方是正途
2018-03-05 01:30:09 -
感谢邀请,由于我国相对欧美建国晚,航发一直是我国的短板,近几十年经过我国军工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可以超越欧美的机会。不久前,我国一口气发布上百篇涉及到多项的航发新技术,如涡轮一一火箭一一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连续爆轰发动机,而且连续爆轰发动机已经由国防科大试车成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旦完成,我国航发就可以弯道超车了。
2018-03-07 04:38:56 -
能,中国人民无所不能!
2018-03-05 19:53:33 -
对于我们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我只能说,对于航空发动机1,不能乱吹牛2,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航空发动机不是天天叫着又突破什么,明天又有什么大突破,这是不行的只能希望材料学家,力学学家,很多的科学家,还有很多的工人师傅一起努力才有结果。
2018-03-06 1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