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心存汉室,为何在曹操给他一个空盒子时却选择自杀而不选择投靠刘备?
荀彧心存汉室,为何在曹操给他一个空盒子时却选择自杀而不选择投靠刘备?
-
荀彧是三国事情的谋士,他投靠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可多得功绩。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荀彧不投靠刘备,站在荀彧的角度看,曹操当时刺杀董卓已经在荀彧心里面贴上了忠良的标签,荀彧跟随曹操多年,如果再去投靠刘备,会让后人们挂上不忠的名声,荀彧早已年迈,不会给自己挂上其他的名声,只能怪自己当时看错了曹操。至于为什么他看到空盒子自杀,其实,很简单。曹操的意思,就是盒内无食,请君自采(自裁)。聪明的荀彧又怎么会想不到呢?因为汉室已亡,荀令君你已经无汉禄可食了。因此,荀彧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2018-02-26 09:20:26 -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公元191年投奔曹操,公元212年自杀,辅佐曹操长达二十一年,刚开始,曹操以兖州起家,地位还不够牢固,等到陶谦死后,欲发兵徐州,再消灭吕布,荀彧劝谏他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等待时机,不久打败吕布,乘胜攻取定陶,收复兖州失地,初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但是洛阳已经破旧不堪,当时曹军中有两种声音:是否迎立汉献帝。大多数人认为徐州还未平定,贸然迎立汉献帝会招致诸侯借机讨伐。但是荀彧分析道:“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于是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
荀彧
在北方势力最大的是袁绍袁术兄弟,由于嫡庶的关系,兄弟不和,袁术贸然称帝,被消灭,在袁绍消灭公孙瓒后,成为北方的主宰。公元200年,官渡战役爆发,开始袁绍兵多将广,而曹操粮草几近断绝,人数又少,荀彧认为两军相持半年,袁军锐气渐失,就地坚守,等待采用奇谋的时机,许攸背叛袁绍,献计火烧乌巢,曹军反败为胜,力克袁绍,袁绍主力撤往仓亭,第二年,荀彧建议曹操趁袁绍失败之际,不给袁绍收编残部的机会,趁热打铁,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袁绍元气大伤,第三年死去,他因功封为万岁亭侯。他的侄子荀攸也越来受到曹操的器重,成为他的谋主,和荀彧叔侄俩分主内外,极为显贵。建安十七年,曹操与加封为魏公,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天真的以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迫不得已,为的是匡扶汉室,但是他错了,不久曹操征孙权,荀彧被留在军中,为了泄愤,将空的食盒赐给荀彧,最后荀彧自杀了,他死后第二年,曹操称魏公。
曹操
荀彧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对曹操的了解也太天真了,竟然寄希望曹操匡扶汉室,曹操能号称“奸雄”,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他帮助曹操完成了霸业的基础,即使投靠刘备也不能有所作为,毕竟处在敌对阵营里,得不到信任;刘备虽然是汉室后裔,为了权利不可能将位置让给汉献帝,他只需要的是汉献帝的名号就够了,喊喊口号,在诸侯中扬名就达到目的了,也不一定是真的匡扶汉室;自己在曹营中呕心沥血二十一年,曹操的每个城池都有他的功劳,不希望让它毁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安城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荀恽,自己的侄子又是谋主,叛逃的话,会牵连到他们,不忠不义的事,荀彧是做不出来,只有选择自杀。
荀彧
2018-02-26 02:44:00 -
荀彧是三国事情的谋士,他投靠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可多得功绩。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荀彧不投靠刘备,站在荀彧的角度看,曹操当时刺杀董卓已经在荀彧心里面贴上了忠良的标签,荀彧跟随曹操多年,如果再去投靠刘备,会让后人们挂上不忠的名声,荀彧早已年迈,不会给自己挂上其他的名声,只能怪自己当时看错了曹操。至于为什么他看到空盒子自杀,其实,很简单。曹操的意思,就是盒内无食,请君自采(自裁)。聪明的荀彧又怎么会想不到呢?因为汉室已亡,荀令君你已经无汉禄可食了。因此,荀彧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2018-02-26 09:20:26 -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汉室的正统性,究竟在哪里。是远在西蜀的刘备,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天子身边的曹操。
脱开《三国演义》里,对刘备出身的刻意强调,在荀彧眼里,刘备虽然是汉室血统,但是汉献帝刘协尚在,汉室正统,便在长安,在洛阳,在许昌。而刘备作为汉室后代,在献帝在位期间,顶多是有封地有属军的藩王,军阀而已。而曹操,终其一生,都对身为汉臣,篡夺汉室,心存忌惮。所以,曹操身在天子身边,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好听一点,是个辅政大臣,并不是篡位谋逆。所以,在当时很多人眼里,当时的曹魏,确切点说,应该是曹魏身后,才是汉室正统。所以,荀彧不会去效忠刘备。
再者,不得不说,曹操拉拢人才的手段,个人的人格魅力,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荀彧,肯定也是对曹操本人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才一心效忠。
况且古代对气节的看重,讲究一臣不事二主。已经在曹操手下做了这么久,再让他去效忠另一人,除非曹操去世,任何一个有气节的人,都是做不到的。
我认为,出于上述三点,荀彧是个聪明人,绝对不会考虑刘备。
2018-02-27 11:35:45 -
荀彧是荀氏一族的代言人啊!
他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荀氏这一整个家族啊!
而荀氏是冀州大族,不是荆襄大族,也不是蜀地大族,他们的根在冀州,因此,整族去蜀汉不现实,而且也没发展前景啊!
至于夏侯霸,那是因为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已经被司马家族搞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跟刘禅有亲戚关系,所以他可以投降。
此外,荀彧是汉臣,他效忠的汉献帝就在许昌,他要是跑去投奔刘备的话,那真就叫做造反了,毕竟刘备不是汉帝!
2018-02-26 00:13:22 -
荀彧,算是曹操的张良,一起合作了差不多21年,这里为什么会说是合作呢?因为曹操和荀彧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就像是他后来为什么会反对曹操称魏王一样。其他不多说
荀彧原来是在袁绍手下干事,后来跟了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曹操太高兴了,将他比作张良,这是很高的评价和认可了说明曹操也还是看重荀彧的。也不得不说,荀彧这个战略家也是挺牛的,就像是他的几个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破张秀,败吕布,收徐州,抗袁绍,统一北方 荀彧给曹操搞了很多战略思
那既然这么牛的一个功臣?曹操为什么要杀荀彧,我也有怀疑,但是没有错,荀彧最终就是被曹操赐死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说到底,曹操和荀彧从来就不是一路人,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荀彧自己认为从未属于过曹操,他属于大汉朝,他忠心曹操的才华与能力,但更忠心于汉王朝的社稷。在荀彧的眼里,曹操或许是一个是同事,是一个领导,但不是老板。而且从曹操这边来看,荀彧也必须死,曹操有称帝的野心,虽然他没有动手,但荀彧却不同意,他连曹操称王都不同意,他的心是属于大汉朝,即使大汉朝已经大势已去,他依旧是大汉的臣子。最重要的是,荀彧是老臣,威望不低,在朝中德高望重,说话也是一呼百应,不同意,既然挡了曹操的路,所以那就得死咯。
2018-02-26 12:06:30 -
谢邀。
提起荀彧,这可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极强谋略家和战略家之一。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没有荀彧的战略蓝图和周密规划,曹操他统一不了北方,也别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以为如何?
曹操和荀彧都是聪明人,不说什么,对方也知道自己的心思。曹操送一个空盒子过来那是打哑迷,意思是称王加九锡我曹孟德吃了秤砣铁了心了,谁都别想阻止我,你荀文若是服从我呆在外面继续辅佐孤呢?还是呆在黑房子(监牢)里度过余生呢?要是你不愿意受辱,这个盒子正好也可以装你荀文若的人头。
荀彧知道曹操的意思,让他荀文若背叛自己的初衷(兴汉室),他做不到,自己是大汉朝的臣公,不是他曹孟德的家臣奴才。食汉俸,忠汉帝,是他荀彧义不容辞的事!现在曹操欺主,谁让自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的始作俑者呢?不是自己给曹丞相献奇谋,迎汉帝,曹丞相岂能挟制住天子?现在自己根本阻拦不住曹操称王,汉帝也肯定面临受辱,他顿时陷入到了深深的悔恨之中,就想到了以死谢罪。
至于荀彧选择了自杀而不去投奔刘备的原因,那是在荀彧的眼里,刘备、孙权之流岂是忠君爱国之人?无非是和曹操一样,都是割据一方的不臣之辈,是一丘之貉。
有道是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汉献帝受辱,荀彧只能选择以身殉道,自杀以谢天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样,他荀文若就有了担当,就无愧于汉室,也无愧于识己用己的伯乐曹丞相了。
2018-02-26 13:51:35 -
谢邀!荀彧选择自杀,而不选择投靠刘备,我认为是因为当时的时代,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原因,所谓忠诚,另一个原因是也许他早就看穿了刘备的本质,觉得兴汉无望,选择了自杀!荀彧,字文若。出身颍川荀氏,人称有王佐之才,一生忠于汉室,一直尽心辅佐曹操,望其能中兴汉室,可曹操后来随着权力势力的增强,而起了称王之心,对中兴汉室并不在意,后加封魏王,而荀彧却反对曹操称王,使其曹操对他有了记恨,被排挤出核心集团,并送其一个空食盒,加以暗示,荀彧在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杀,以尽忠汉室而亡!个人觉得荀彧乃是个才德兼备的真君子,所以才不会投奔刘备!
2018-02-26 13:07:41 -
谢邀,荀彧自袁绍以后跟随曹操打天下,统一北方,奠定大一统的基础。
此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了袁绍不能用之。但他在曹操麾下能力得到了最大的释放。曹操常年征战,都是荀彧在后方做支援,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荀彧在辅佐曹丕的同时,保证了曹操的军需,可谓是我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到最后荀彧并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被曹操赐死,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以荀彧的聪明才智早已经看透了当时的三国分立,什么意思?就是无论跟着哪个主子,都不会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无论三国哪个国家胜利,都会自己独立,不会恢复汉室!即使是刘备,都知道此乃假仁假义之人,只不过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而已。其二就是荀彧的雄心壮志已经被磨平,而且他的年龄已经不允许他有那伟大的志向了,真去了刘备那里,未必会得到重用或者未必能施展开自己的才能,最后还会落得不忠不义的名号,这又何必呢!所以最后选择了自杀。
荀彧乃是真豪杰!只是可惜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2018-02-26 09:46:38 -
感谢邀请,循序是个理想主义者,而曹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他看到了实现自我梦想的可能性,而当自我的梦想有一天宣告破灭的时候,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他愿意以自杀的方式,来对自我做一个交代而不是另投他人,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对自我的一种变相性的背叛,所以他选择自杀。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8-02-26 01:08:47 -
回答这道题之前,应该先说一说荀彧的立场,立场不同当然原因也就不同,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最有可能的两个立场,一是忠于汉室,二是忠于曹操,我们就从这两个立场来分析。
第一个假设,假设荀彧是忠于汉室的,注意,这个汉室不是指曹操,是刘氏汉室,荀彧的理想和追求应该是依靠曹操来平定乱世,光复汉室,在这样的荀彧心中,曹操的力量应该会壮大,但应该永远是汉臣,可是我们知道曹操的心思不是这样简单,越往后期发展曹操野心越大,这就造成曹操和荀彧的立场与站位的分歧越来越大,当这个分歧累积的一个点时,必然会爆发。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当曹操送来空的食盒的时候,荀彧就知道这个爆发点终于来了,理想被现实一步步敲打的支离破碎,一腔热血的他选择自杀去聊表心志。
第二个假设,也是我个人比较偏向的观点,荀彧应该始终忠于曹操,良禽择木而栖,荀彧的理想就是跟着曹操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天地,当然荀彧的能力是非常拔尖的,拿现在来说,应该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可是我们要看到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曹操在知人善用方面的才能在整个三国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在战术布局以及计策谋划方面是不如荀彧的,从杨修鸡肋鸡肋一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这些所谓的高材生是承认敬佩的,但是是有底限的,在曹操这样的枭雄看来,你们这些高材生都是在我手底下混饭吃的,你们作为打工仔可以很厉害,但你们得听我的,你们应该认为我更厉害。而且,曹操这个大老板很喜欢在手下面前卖弄自己,喜欢设计一些小聪明去让这些下属去绞尽脑汁的猜想,他也乐的去看这些下属闷头苦相的样子。那么曹操给荀彧送一个空食盒必定是有自己的深意,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敲打,或许确实是一个死亡告知,在荀彧接到那个食盒后,荀彧就绝对知道自己老板的意思,或羞辱,或威胁,或恐吓,这些都是荀彧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荀彧选择了自杀,用高材生的骄傲向自己的老板抗争,至于曹操有没有后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2018-02-27 00:07:06 -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汉室的中兴拼掉了最后一滴血。
曹操打算晋爵魏公,加九锡,荀彧表示反对,后来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明白其中意义,就选择了自杀。
荀彧为什么会自杀呢?虽然他是曹操的幕僚,更是汉室的臣子。在官渡之战前,荀彧离开强大的袁绍,选择加入相对弱小的曹操集团,从此帮助曹操出谋划策,描绘蓝图,他这样做,其实不只是帮助曹操成就大业,更是想借助壮大的曹操来恢复汉室,中兴汉室。所以曹操没有晋爵魏公时,两人相处的很不错,而当曹操有这种想法,荀彧第一个反对,为了维护汉室的最后尊严,为了表示自己汉室的忠心,荀彧宁死不屈。
为什么荀彧不选择投奔刘备?刘备整天念叨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又时常表现出对对汉室颓废的担忧,并常常表明自己忠于大汉、中兴大汉的决心。但是,以荀彧的智慧不会看不出刘备的虚情假意,后来刘备不是也称帝了吗,还冠冕堂皇的说汉室不可一日无主!而且这时候荀彧已经年龄较大,又是随军打仗,最重要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代表的是汉室,忠诚不渝的他怎么能弃汉室而就刘备,那不是自相矛盾吗?退一万步讲,荀彧追随曹操那么多年,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呢,这也不符合荀彧的气节呀!
2018-02-26 22:44:29 -
荀彧,有大才,选择辅佐曹操就是为了依靠曹操来平定天下,恢复汉室统治。证明荀彧心里对曹操最终一统天下是认可的,但是对于曹操一统天下后篡汉自立接受不了。
再说说刘备,荀彧压根就没认为刘备能够一统天下,所以就算是自杀,也不会去投奔一个自己根本不看好的人。
2018-02-27 08:37:35 -
谢邀!荀彧选择自杀,而不选择投靠刘备,我认为是因为当时的时代,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原因,所谓忠诚,另一个原因是也许他早就看穿了刘备的本质,觉得兴汉无望,选择了自杀!荀彧,字文若。出身颍川荀氏,人称有王佐之才,一生忠于汉室,一直尽心辅佐曹操,望其能中兴汉室,可曹操后来随着权力势力的增强,而起了称王之心,对中兴汉室并不在意,后加封魏王,而荀彧却反对曹操称王,使其曹操对他有了记恨,被排挤出核心集团,并送其一个空食盒,加以暗示,荀彧在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杀,以尽忠汉室而亡!个人觉得荀彧乃是个才德兼备的真君子,所以才不会投奔刘备!
2018-02-26 13: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