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芦笋如何培育壮苗?有哪些管理技巧?
早春芦笋如何培育壮苗?有哪些管理技巧?
-
早春芦笋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的肥沃砂壤土田块做苗床。苗床须经冬翻、培肥后,于早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钵整齐排放在苗床上,做到钵与钵之间无空隙;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增温。播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后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并在床面上平铺地膜,支拱棚覆膜保湿增温,夜间覆盖草帘及防雨膜,以防霜冻、雨雪。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幼苗苗茁壮成长。苗高10厘米时,浇施腐熟稀人畜粪尿,以后每隔7-10天浇施1次。一般在5月上中旬,苗龄60天,株高30厘米,地上茎4-5条,贮藏根10条以上,茎粗0.60-0.70厘米,单株鲜重5克以上,即可定植。
苗期管理
芦笋新苗长到1米要剪头打顶,可以更好的促进发芽。
1.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2.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
3.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防治病虫草害。
通过春季上述措施及肥水管理,达到芦笋壮苗的目的
2020-01-13 11:42:50 -
芦笋分为绿色和白色两种,因为不同的种植方式,有不同的颜色。绿色芦笋是生长在地面上,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而白色芦笋是埋在土里生长的。因此绿色芦笋的香味十足、爽脆宜人,白芦笋的味道则细腻柔滑。
芦笋品种选择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芦笋产量的高低及产品的质量,因此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尤为关键。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芦笋国产一代杂交种鲁芦笋一号,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两米左右,叶色深绿,笋条直,粗细均匀,品质优良。生长期一般在240天左右,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和栽培条件,是一个丰产、抗病、质优的国产芦笋新品种。
育苗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先用凉水漂洗,漂去不成熟的瘪种和虫蛀种,然后用30-40℃的温水浸泡2-3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为防止闷种,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种植一亩白芦笋需种子50克,育苗地20平方米;种植一亩绿芦笋需种子75克,育苗地30平方米。
笋育苗有两种方式
一是露地育苗,二是塑料地膜育苗。露地育苗在2月下旬播种,地膜育苗的时间是3月上中旬,这里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塑料地膜苗技术。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前茬是果桑或种过葱、蒜等作物的地块不宜作育苗地。同时还要具备水浇条件和便于排水。每亩施积肥3000-5000千克,将地深翻30厘米左右,与土混匀,拌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然后平整作畦,为了增加光照,抵御风寒,要东西作畦。畦长10-15米,宽1.2米,畦高0.2米,耙平畦面,准备播种。
播种前苗床准备工作
先将畦面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去,地面自然塌实后,按株距、行距各10厘米的规格划上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上,然后将用细筛筛过的细土均匀地覆盖在畦面上,厚度为2-3厘米。
温度控制
为了提高地温,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用土把薄膜的四周压实。幼苗期要注意通风,地膜内的控制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为15-18℃。笋苗出齐后,当地膜内温度超过32℃时,中午要揭开地膜两头,进行通风炼苗,并逐渐揭去薄膜。防止去膜过急因闪苗而遭受损失。当幼苗长出三根以上地上茎时,即可准备定植。
2020-01-13 11:22:06 -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早春芦笋育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的肥沃砂壤土田块做苗床。苗床须经冬翻、培肥后,于早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营养钵整齐排放在苗床上,做到钵与钵之间无空隙;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增温。播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后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并在床面上平铺地膜,支拱棚覆膜保湿增温,夜间覆盖草帘及防雨膜,以防霜冻、雨雪。
在管理方面,我认为应该在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幼苗苗茁壮成长。苗高10厘米时,浇施腐熟稀人畜粪尿,以后每隔7-10天浇施1次。一般在5月上中旬,苗龄60天,株高30厘米,地上茎4-5条,贮藏根10条以上,茎粗0.60-0.70厘米,单株鲜重5克以上,即可定植。
2020-01-13 10:32:01 -
芦笋想要培育壮苗,第一步就是选择优良品种,其次建立苗圃地进行育苗,芦笋最佳建圃期为6月份,育苗大约需要三个月。育苗后需起畦点播,株行距为16.5cm×16.5cm,移苗时选择10-20条根的中苗最适宜。
芦笋春、夏、秋、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1.春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春季芦笋停采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喷防消毒。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每株留3?5支生长健壮的嫩茎作为母茎,之后在生长期间凡合格的嫩茎继续进行采收。
2.夏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70%要在这个阶段追肥。
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3.秋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在秋季管理中,重点在于芦笋秋季发茎的保留,积累养分,这将为明年春季芦笋的高产奠定基础。
4.冬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芦笋越冬的田间管理包括清园、追肥、浇水、松土、消毒、除草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保证芦笋安全越冬,并为翌年的采收做好充分准备。
2020-01-15 11:11:54 -
分土
2020-01-13 11:49:57 -
芦笋春、夏、秋、冬季田间管理技术
1.春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春季芦笋停采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喷防消毒。长出的嫩茎要全部留养起来,任其生长,形成枝叶。等新母茎形成,每株留3?5支生长健壮的嫩茎作为母茎,之后在生长期间凡合格的嫩茎继续进行采收
。
2.夏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70%要在这个阶段追肥。
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3.秋季芦笋田间管理技术
在秋季管理中,重点在于芦笋秋季发茎的保留,积累养分,这将为明年春季芦笋的高产奠定基础。
4.冬季芦等田间管理技术
芦笋越冬的田间管理包括清园、追肥、浇水、松土、消毒、除草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保证芦笋安全越冬,并为翌年的采收做好充分准备
芦笋是生长在地面上,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而白色芦笋是埋在土里生长的。因此绿色芦笋的香味十足、爽脆宜人,白芦笋的味道则细腻柔滑
。
芦笋品种选择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芦笋产量的高低及产品的质量,因此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尤为关键。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芦笋国产一代杂交种鲁芦笋一号,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两米左右,叶色深绿,笋条直,粗细均匀,品质优良。生长期一般在240天左右,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和栽培条件,是一个丰产、抗病、质优的国产芦笋新品种。
育苗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先用凉水漂洗,漂去不成熟的瘪种和虫蛀种,然后用30-40℃的温水浸泡2-3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为防止闷种,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种植一亩白芦笋需种子50克,育苗地20平方米;种植一亩绿芦笋需种子75克,育苗地30平方米
。
笋育苗有两种方式
一是露地育苗,二是塑料地膜育苗。露地育苗在2月下旬播种,地膜育苗的时间是3月上中旬,这里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塑料地膜苗技术。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前茬是果桑或种过葱、蒜等作物的地块不宜作育苗地。同时还要具备水浇条件和便于排水。每亩施积肥3000-5000千克,将地深翻30厘米左右,与土混匀,拌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然后平整作畦,为了增加光照,抵御风寒,要东西作畦。畦长10-15米,宽1.2米,畦高0.2米,耙平畦面,准备播种。
播种前苗床准备工作
先将畦面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去,地面自然塌实后,按株距、行距各10厘米的规格划上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两条直线的交叉点上,然后将用细筛筛过的细土均匀地覆盖在畦面上,厚度为2-3厘米。
2020-01-13 19: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