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谁的治国理政能力更强?

spider 全部 1045

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谁的治国理政能力更强?

回复

共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历史风云天下
    历史风云天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天启和崇祯是明朝最后两位皇帝,前者在位六年,虽说辽东后金时时犯边,朝政也日益腐败,党争严重,可是内忧外患尚不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国力还算强大,以此时的情形来看,相信谁都不会想到大明王朝的寿命正在进入最后的倒计时;而崇祯在位17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成为中原的最大祸患,崇祯的确是勤政的,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可是劳心劳力多年,却是亲手将王朝葬送,这是其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天启是特别喜欢木匠活的一个皇帝,虽然年纪轻轻,显得有些任性调皮,在其治下民众和朝政也未见得就有改善,但是他还是能够维持王朝的正常运行,也不会为了钱粮而整日操劳,给人一种很懒散的感觉,却不至于令朝政出现乱子,在大方向上还是没有犯大错的,而崇祯和其比起来,真的就是一个劳碌命了,虽然崇祯迅雷之势除去了大太监魏忠贤,剪除了阉党,可是朝政却也被东林党这些伪君子所把持,导致政令越发的难以把控,至此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这些都是和东林党和其它朝臣利益小集团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一己之私,而废黜了贸易税、盐税、矿税等多元的税收来源,而变本加厉的加征农耕税,导致民不聊生,才会有源源不绝的起义,最终使得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

    相较于崇祯,笔者认为天启皇帝更懂得帝王的驾驭和平衡之术,天启利用和掌控魏忠贤,用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来制衡朝臣的势力,如此在天启一朝,虽然太监无法无天,却也有效的抑制了朝臣的私利行径,这就叫以毒攻毒,以恶制恶,辽东后金并没有能形成威胁之势,天下尚算正常。

    难怪在天启弥留之际会将魏忠贤托付给朱由检,告诉他魏忠贤是可以托付大事的,相信天启皇帝凭借经验,知道用此种方法来掌控大势的确是比较省心而有效的,遗憾的是,年轻的崇祯没有读懂哥哥的一片苦心,相信在崇祯自缢之前,写下那句“文臣人人可杀”的话语时已经了解的哥哥的初衷,痛恨剪除了魏忠贤吧!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2018-04-17 11:08:34 0条评论
  • 风林火山
    风林火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个人虽然喜欢崇祯多一些,但是论治国理政这两个小朋友只能说五十步笑百步,比谁强是没什么意义的,只能比烂了。

    治国理政首先是用人,这方面天启无疑是比崇祯强的。

    天启起码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都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而且做的都还不错。难得的是天启还数次保护了孙承宗等人,虽然重用魏忠贤这种文盲有点二(用太监打压士人是没错的,可惜魏忠贤手段太直接,政治高度不够,如果换个擅长搞政治的情况可能会更好),当然这对一个木匠来说已经是可以了。

    而崇祯同志在这方面就要严厉批评一下了,一个皇帝竟然能跟手底下大臣搞对立,前面连个挡箭“奸臣”都没有,手段真是太差了,崇祯干的时间比天启长,而在位十七年挑的那几个人他一个都信不过,但凡能干的都被他直接或间接干掉了,这么个人能干十七年还没被手下干掉也是不容易。

    或许对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我们的要求过于苛刻,但身为一个国家首脑,作为一个需要对一亿人口负责的人,掌握用人的基本准则是起码的素质,用人方面这两个都不合格。

    但是责任感方面天启可比崇祯差远了,天启对他的政治身份没有一点自觉,似乎这大明朝一亿多人生死跟他没什么关系,比起天下他更热衷他的木工事业,让这种无欲无求的佛系少年当皇帝真不知道是老天爷是怎么想的。

    崇祯则是一开始就很积极的介入政治生活,很快进入角色,起码还是很严肃的对待“皇帝”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干的虽然不够好,但是态度还是诚恳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总的来说,讨论他俩谁治国理政能力强是没什么意义的,对于两个完全与社会脱节的人,水平上没什么太大差距,天启用人略胜(用魏忠贤是败笔,杀熊廷弼是败笔)态度上崇祯更好些。

    2018-04-16 18:56:13 0条评论
  • 风林火山
    风林火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个人虽然喜欢崇祯多一些,但是论治国理政这两个小朋友只能说五十步笑百步,比谁强是没什么意义的,只能比烂了。

    治国理政首先是用人,这方面天启无疑是比崇祯强的。

    天启起码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都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而且做的都还不错。难得的是天启还数次保护了孙承宗等人,虽然重用魏忠贤这种文盲有点二(用太监打压士人是没错的,可惜魏忠贤手段太直接,政治高度不够,如果换个擅长搞政治的情况可能会更好),当然这对一个木匠来说已经是可以了。

    而崇祯同志在这方面就要严厉批评一下了,一个皇帝竟然能跟手底下大臣搞对立,前面连个挡箭“奸臣”都没有,手段真是太差了,崇祯干的时间比天启长,而在位十七年挑的那几个人他一个都信不过,但凡能干的都被他直接或间接干掉了,这么个人能干十七年还没被手下干掉也是不容易。

    或许对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我们的要求过于苛刻,但身为一个国家首脑,作为一个需要对一亿人口负责的人,掌握用人的基本准则是起码的素质,用人方面这两个都不合格。

    但是责任感方面天启可比崇祯差远了,天启对他的政治身份没有一点自觉,似乎这大明朝一亿多人生死跟他没什么关系,比起天下他更热衷他的木工事业,让这种无欲无求的佛系少年当皇帝真不知道是老天爷是怎么想的。

    崇祯则是一开始就很积极的介入政治生活,很快进入角色,起码还是很严肃的对待“皇帝”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干的虽然不够好,但是态度还是诚恳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总的来说,讨论他俩谁治国理政能力强是没什么意义的,对于两个完全与社会脱节的人,水平上没什么太大差距,天启用人略胜(用魏忠贤是败笔,杀熊廷弼是败笔)态度上崇祯更好些。

    2018-04-16 18:56:13 0条评论
  • 阿托伐他丁
    阿托伐他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没有更强之说,只有更烂!何谈治国!天启本来有做木匠的天分,可惜生在帝王家,只能不理朝政,专心木匠!好在看中了魏公公,这样与东林党形成微弱平衡,也算能苟延残喘!崇祯确实想干一番事业,但是本身心胸狭窄,缺少承担,用人多疑,尤其是把魏公公拿下后,没有培养自己的亲信,造成代表大地主阶级的东林党一家独大,从而加剧了王朝的覆灭!

    2018-04-16 12:21:24 0条评论
  • 一点点历史
    一点点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是兄弟,一个是玩物丧志的“木匠皇帝”,一个是励精图治却生性多疑的亡国之君。他们的父亲都是著名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很多人将天启皇帝朱由校说成是文盲,其理由就是万历皇帝未让其出阁读书,其实出阁和读书是两个概念,出阁更多是一种政治举动,旨在让未来继承人和朝中官员培养感情,为将来执政打下基础,而读书则是皇子们的必修课,所以天启皇帝不是文盲,只是处理政务的能力比较差。

    而朱由检则不同,继位之初铲除阉党,平反冤狱,颇有些一代明君的气度,每每犯错也能及时自我检讨,虽然疑心颇重,但是非常勤政,和专心研究木匠技艺的朱由校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极端,只是此时的大明王朝的覆灭已非一人之力可以挽救。

    2018-04-16 12:22:20 0条评论
  • 背后一刀_
    背后一刀_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天启皇帝更强,天启帝深谙帝王之术,在当时皇权旁落、东林党一家独大,天启帝支持魏忠贤,让魏忠贤收拢群臣、以此抗衡东林党,魏忠贤不负皇恩,做的有声有色,朝堂并未成为东林党的一言堂,然而崇祯帝登基后听信谗言,诛杀魏忠贤,导致朝局失衡,解散锦衣卫,崇祯帝彻底成为聋子瞎,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在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努力,危害越大。

    2018-04-16 13:40:11 0条评论
  • 此心光明604
    此心光明60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邀请,天启皇帝毫无治国能力,他这么一个彻彻底底的文盲,只会拉大锯削木头的木匠,既没有帝王之德,更没有帝王之智 ,完全只靠自己的皇帝身份和权力来立足。我们知道,明朝宦官乱政非常严重,但从没有像唐朝后期那样皇帝的生死都由宦官决定。这是因为 明朝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帝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把宦官打倒。所以,天启才得以安全的做了糊里糊涂的六年皇帝。但是,即便如此,崇祯也愣是费尽心机才将阉党铲除,由此可见在天启的纵容之下,宦官力量大到什么地步。他临终前还对崇祯说魏忠贤是个忠心耿耿的好人,可见他愚蠢昏聩到什么地步。

    而崇祯皇帝,论手段和勤政比天启强多了。但是他也有不少致命的毛病。第一,疑心太重,他把抗清名将袁崇焕给杀了,这说明他疑心太重。第二,急于求成,崇祯做事向来火急火燎,任命大臣做事总是要求立竿见影,否则立即撤换,斩杀。第三,自作聪明,崇祯聪明反被聪明误,总是想以高明的帝王之术掌控全局,这种想法不仅没有帮助他治理朝政,掌控全局,而且使忠诚之士无所适从,大臣纷纷离心离德。第四,苛刻残忍,崇祯的苛刻不仅对大臣,对自己也是。可能正是由于对自己苛刻才加重了对大臣的苛刻,他为了树立威严,总是随意杀戮大臣,令大臣们人人自危,不敢真心效力。第五,犹豫不决,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崇祯不知道在顾虑什么,他始终都在议和和主战两边徘徊不定,李自成来了也不知道跑,错失大好时机。

    总之,崇祯呢,至少是有一番报负和理想的,而天启没有。但是,崇祯有报国之心,无报国之智,更无报国之德,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谓过犹不及。

    2018-04-19 15:14:49 0条评论
  • 麻花小张
    麻花小张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同样的政治制度同样的内忧外患一个皇帝寿终一个皇帝亡国吊死在树上,难道跟两人的治国理政能力有关?其实问题不全在于此,就让我们看看两位皇帝的具体情况。

    天启皇帝朱由校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明熹宗即位之初,就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颇为优容,又重用魏中贤,两人狼狈为奸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的东林党人,如迫害熊廷弼使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天启皇帝历史上也称为木匠皇帝,特别喜欢自已动手做些木工,终年不倦。魏忠贤每每见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奏事,天启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你们看着办就行,魏忠贤更娇诏排除异已。便大明王朝一步步走向深渊。

    崇祯皇帝朱由检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明朝第十六皇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生性多疑,终究没有力挽狂澜。崇祯帝抓准了时机铲除了魏中贤及其羽翼,将阉党二百多人处死,魏中贤本人也是尸于河间,可以说崇祯皇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但是她无治国之谋,也无任人之术,加上他苛刻、猜忌、多疑对大臣问罪、砍头等手段也很冷酷。在17年里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人才流失极其严重。崇祯帝虽下罪已诏,但苛损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而且还不辩忠言错误百出。

    若是要问那两个皇帝治国理政能力强,在不同时期历史背景不一样,也是没法比较的,天启皇帝不问朝政,大明王朝不还传承下去了?崇祯皇帝勤于政事,生活节俭,大明王朝还是亡了。所以在历史时期所处的国内外的形势不一样,崇祯皇帝即位大明王朝已风卷残云了,前几任的皇帝过份透支王朝的身体,最终使王朝走向灭亡。

    2018-04-16 22:01:1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