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是否需要参加各类培训班?
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是否需要参加各类培训班?
-
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讲是否需要参加各类培训班呢?我认为对一个六岁多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参加。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二:
一、孩子刚刚上学,走入校园生活,迈进课堂,开始了他人生学习知识,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与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对孩子来讲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首先他必须尽快地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只有适应了学校生活孩子才会在新的起点上迈步前进; 其次小学各个年级段有各个年级段的学习知识点,应该掌握哪些,重难点等都是有要求的,如:一年级语文的汉语拼音;数学几位数内的加减法等。因此,对于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只要认真完成了学业,就没有必要去上培训班了。如有多余的时间可让孩子进行课前预习(家长可陪同引导),这样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让孩子不会感到学习上的压力。
二、教育部一再要求老师给予学生减负,特别是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目的就是希望还归孩子快乐的童年。如再去参加各类培训班就不是减负,而是加负了。到培训班去培训什么呢?我认为最该培训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与个人行为习惯,只要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的你今后会在孩子的学习上会少操很多的心,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你们认为对吗?无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事例已经证明了。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误导。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从。可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发挥孩子的特长去学习,去培养。以上仅为个人之观点,如有不当欢迎你的评判!谢谢!!!
2019-03-16 18:14:18 -
小学生是学习中的黄金年龄,不推荐参加各类补习班。补习班的目的就是补习知识,而在这个年龄段,有个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是智慧。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犹太人教育孩子的办法。
犹太人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智慧比金钱更重要,他们认为能赚到钱的才是真智慧。
我也这么理解。
有一个摩尔定律,18~24个月,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很多东西都以这个速度在发展。
通过这个摩尔定律,可以这么理解,你在大学辛辛苦苦所学,一出校门,就是落后几年,十几年的技术,知识。
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走出校门,能记住的才是教育!
同意的点一下赞。
作者本身就是一出校门就差不多全部还给老师了。
犹太人的孩子几乎被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大火烧毁,你要带什么东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们回答:金钱或别的什么。
大人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那是什么呢?
孩子如果还是答不上来。大人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永远属于你。”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通过智慧总结出来的知识,总带着那个人的感情色彩以及偏见,有他自己理解,有他个人的认知轨迹在那里面,还有他自己的学习高度,他还需要大量的理论,人生经历来进行支撑。有个很大的框架,局限性在那里。你如果要学习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他的框架内尽可能多的理解,学习。
我们都站在特定的位置上看世界,我们都有那个特定位置上自己总结出来的「观点」,那个特定位置隐藏着的每一个观点都隐藏着‘我’的特定视野,每个人都是「我觉得」的如此,「在我看来」的如此。
课下补习,让孩子带着孩子自己的认为,自己的观点,更悲催的是,这些观点大部分都是不成熟的。
一旦孩子的观点跟老师的观点相左,或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不再愿意听,或拒绝继续去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那就得不偿失了。
课下再厉害,它都是进行片段式的『补』,而老师教育一般都是教孩子系统性的『学』,不同的观点乱入系统性的观点中,系统都被打散了,权威性也受很大影响。
真正的智慧到来,是要达到孔子那样的『不耻下问』,孩子老师都要把自己置于无知之地,用他们那种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让自己站在局限性的「观点」上去用事,以阻碍自己向着更多的维度开放,向着更多互通的背景视域开放。我们不去设定一个固定的位置,不去达成一种即成的「观点」,从而避免自己困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和观点中,老师要带着孩子穿越,带他达到不同的位置与观点,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在不断升级的学习中,流动变化的境域中,孩子们获得随时变通学习的可能性。
知识是死的,我们需要系统性的活学,我们不能靠一种知识吃饭;知识本来就是变动不居的,时刻在发展,升级换代的。我们迫切需要智慧来驾驭知识。
有了智慧,我们可以理解,学习到无穷尽的知识;而为了拥有小学的知识,去放弃智慧的锻炼,智慧就会被知识禁锢在前人,老师的圈子里,无法突破,就会认为知识就是智慧。
我们人类有一种先天性的脾气,我们不信任一切辩论,如果辩论是太完全的话;我们又不信任一切学理,如果学理是太逻辑的话。
张潮说:情之一字,用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用以粉饰乾坤。
知识也好,智慧也罢。
这一切,都会尽化为才能,而才能只是我们粉饰乾坤用的工具而已。
父母如果有时间,还是尽可能的带孩子去玩。
父母如何更好的跟孩子互动,是另一个问题。
国家要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了,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2019-03-16 19:35:57 -
个人认为各类校外机构,可以分为两类:文化课辅导培训和兴趣班培训。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我不赞成参加任何一种培训。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文化课负担并没有那么重,而且也并没有那么深。小学的低年级按照要求是不留家庭作业的。这自有其中的道理,孩子年龄尚小,低年级这个阶段更适合于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发挥、自我调动、自我提升,在无拘束中成长。在低年级这个阶段,我是非常认为应该给予孩子最充分的时间去玩耍。当然,我们也要对于孩子的玩耍要注意引导。我所在的学校面向的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学校会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更适合他们的运动器材。让孩子充分的在玩耍中身体体能得到锻炼,而且在玩耍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在运用运动器材时,其中从尝试、跌倒到熟练创新,学生的收获是我们难以能想到的。这其中给孩子很多的挫败感,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另外,玩耍其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创新机会,低年级的小朋友们,能在玩呼啦圈的过程,当中自己发明新的花样,在膝盖处矿洞,而且还可以持续几分钟的时间。这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难道这不是最大的收获吗?我们学校就曾经结合这样的许多德育案例总结了《立足课间延伸 探寻网外精彩》,真正的是学生的课间也得到老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不至于沉迷网络,而且更利于了自己的提升。所以在低年级阶段我认为家长,如果有时间最好做学生最好的玩伴,这便是给予学生最好的馈赠。
到了中高年级,如果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有某些的兴趣特长,我还是认为可以给她报一个培训班,让他在自己的兴趣上有更高的提升,当然,这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日常的现象中就有许多的家长强加与孩子一些兴趣,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总认为孩子有了某些的特长,对于以后是更有利的。便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这便会背道而驰了。超负荷的让孩子去接受各类孩子没有兴趣的补习班,对孩子的发挥空间进行挤占,这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玩耍、高质量的玩耍要努力给孩子去营造,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与孩子沟通一致的情况下,是可以报一下兴趣培训班。
2019-03-16 22:21:38 -
问好多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上特长班呢?回答有以下几点:
1、别的孩子都学啊,他不学不就比别人差了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别的小朋友都去学特长了,没人和他玩,在家只会看电视,还不如送去学特长,还有人陪他玩;
3、辅导不了功课,送辅导部老师可以辅导;
4、孩子在学校玩的时候都会聊天,说我学了什么,他学了什么,你孩子不学没共同话题,别人聊天他只能干看着;
学特长和不学的区别:
1、学特长的孩子没有了空闲时间,别的孩子休息的时间,他还在学,长期下去可能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2、初中以后学过特长的孩子性格比没学过的开朗,有活动或节日表演的机会多;没学过的可能要差点;
3、有特长的孩子考试时可能会加分;
我的意见是:
1、不要让孩子过早的开始开始学兴趣班,不要让本该玩的时间段就开始增加学习强度;
2、等到孩子大点了真正有了爱好以后选择学习他喜欢的东西,不强迫他学什么,尊重孩子的想法;
3、把孩子学特长的时间放在长假期间,平时就不要学了。
2019-03-18 10:33:58 -
孩子刚上学,应付学校的学习,还需要一段时间,可以缓缓。另外,如果参加学习艺术特长类,学习班,要注意一下问题:
第一, 要孩子喜欢的;
第二, 要符合孩子的特点,比如男生还是女生,体格特点;
第三, 还有投入多少钱,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情况;
第四, 还要考虑上课地点离家多远;
第五, 还要考虑老师的一些因素。
总之,要细,还真有细的,有时也不必要考虑太多;最后的嘱咐是:孩子学习艺术特长,最好是别抱着成为什么艺术家,这样不好,艺术家要几代人努力的事情。抱着无为而为的态度就好。祝学习成成!如果以后碰到什么问题,再来咨询。
2019-03-16 18:56:24 -
作为教育从业者,个人认为,
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小孩小时候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于辅导,当然不一定非得上培训班,家长有能力的话也可以去启发辅导。
2019-03-16 15:31:51 -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养成好的习惯比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不断的引导和激励。作为家长必须懂得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或是改掉一个不良的行为都需要时间。养成好的习惯,孩子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2019-03-16 16:08:08 -
孩子刚上学,应付学校的学习,还需要一段时间,可以缓缓。另外,如果参加学习艺术特长类,学习班,要注意一下问题:
第一, 要孩子喜欢的;
第二, 要符合孩子的特点,比如男生还是女生,体格特点;
第三, 还有投入多少钱,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情况;
第四, 还要考虑上课地点离家多远;
第五, 还要考虑老师的一些因素。
总之,要细,还真有细的,有时也不必要考虑太多;最后的嘱咐是:孩子学习艺术特长,最好是别抱着成为什么艺术家,这样不好,艺术家要几代人努力的事情。抱着无为而为的态度就好。祝学习成成!如果以后碰到什么问题,再来咨询。
2019-03-16 18: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