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死后会出现诸吕之乱?
为什么刘邦死后会出现诸吕之乱?
-
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做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L断。帝国的权力撑控在吕后手里。吕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治国有术,社会发展,百姓安定,历史上是和武则天并称的,但他打击异己,打击刘氏集团,清理昔日惰敌方面表现的非常残忍和变-态。刘盈在她的ⅰ淫威下,郁闷而死以后,她开始大力陪植吕家势力。打破刘邦当初立的\"非刘氏而不王\"的遗诏,大封诸吕,封她的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总而言之吕氏家族被封王封候的有十多个人。吕后总揽大权把持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的做法另刘室宗族和朝中老臣非常愤怒。但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而不敢言。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死前她作了人事安排,当时拱卫长安的有南,北两军。他让相国吕产统领南军。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诸吕害怕遭到排挤打击惶恐不安。于是在赵王上将军吕禄家商议论武力夺取刘氏江山。吕禄的女婿朱胥侯刘章得到消息设法告诉了齐王刘襄。刘襄把他封地东边的瑯琊王诱来软禁,尽征其地兵员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发表檄文讨伐诸吕,恢复刘氏天下。相国吕产派大将军灌婴领兵平叛。灌婴兵驻荥阳和齐王取得联系,按兵不动等吕氏发动叛乱再共同讨伐。原来灌婴是开国元勋,忠于汉朝的老臣。汉庭内太尉周勃和右承相陈平密秘谋划让吕禄交出兵权。周勃通过掌管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令太尉统领北军。周勃发出号令:\"拥戴吕氏者袒右,拥戴刘氏者袒左。”大家齐刷刷露出左肩膀。呼声震天。周勃成功的掌控了北军。陈平再让周勃协助朱胥侯刘章控制南军,。周勃给刘章一千士兵以保卫皇帝为名入宫诛杀相国吕产,在厕中将其杀死。。然后分头发兵把吕家男女老少尽皆杀死,彻底的铲除吕氏集团。然后朝臣商议立代王刘恒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帝帝。
2018-04-02 08:55:54 -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于长乐宫,同年,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即为汉惠帝。’惠帝即位时,只有17岁,加上生性仁弱,朝中大权全被操纵在太后吕锥手中。
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可说是开始于诛杀异姓王。史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氏力”。高祖出征异姓时,吕后居京师,开始参与朝政。她曾策划阻止刘邦废太子并左右讨伐英布的军事部署,而且干预刘邦身后将相人选的安排,慢慢培植亲信党羽,从而形成一股势力。
公元前188年,只有23岁的惠帝病死了。惠帝无子,于是吕后立少帝,并由吕后临朝称制。4年后,吕后又废少帝,开始立恒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临朝,企图削除刘家势力,培植吕家势力,乃“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灵王建。于是立侄子吕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吕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汉书·外戚传》)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吕家势力也大,刘邦“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这该算是刘家的大不幸。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临终前下命由吕禄掌握北军,吕产掌握南军。
吕后死后,诸吕欲诛功臣以绝后患。“先下手为强”,于是齐王刘襄首先发难。吕产派大将灌婴迎击,灌婴到荣阳以后,按兵不动,准备和刘襄及诸侯联合,共击诸吕。同时,在长安的陈平及周勃等也采取了行动,从而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可是吕氏集团依然控制南、北军,太尉周勃用计假借符节,进入北军,从而夺得统军大权。朱虚侯诛杀了南军首领吕产,并且遣人将诸吕不管男女老幼一并处死,从而把吕氏集团彻底消灭。
2020-07-20 07:48:52 -
一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也就是汉惠帝,实际掌权者是吕后。
这期间的吕后无论是心态还是对待刘邦的儿子,还是不错的。
吕后真正对刘邦儿子下手,可以说是从儿子汉惠帝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的。
这一点史记上也有记录,当时在汉惠帝的丧礼上。
吕后是只哭不掉泪,这一现象极其的不正常,当时发现吕后不正常的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
二
张辟疆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陈平,陈平问张辟疆吕后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张辟疆说道,汉惠帝是吕后唯一的儿子,他又是在壮年死掉的。她的儿子一死,吕后就没有依靠了,你们这些功臣是她最大的威胁,所以,这个问题若是不解决,吕后肯定会拿你们这些功臣开刀的。
陈平当然也清楚这个情况,他就向张辟疆问计,如何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张辟疆告诉陈平,把撼卫京城安全的南北军交给吕后的侄子,只要他们吕家的人掌握了军队的统治权,吕后感到安全后,你们就安全了。
陈平按照张辟疆的说法去做了,果然,吕后在哭汉惠帝的时候就流出了泪来。
三
之后,吕后就提拔了自己的侄子吕禄,吕产掌管了南北军,还封了自己吕家的人为王。
为了让吕家富贵,他又把吕家的女儿嫁个了刘邦的儿子。
吕家的女人仗着掌权的吕后撑腰,他们对刘邦的儿子一点都不客气。万一刘邦的儿子欺负他们,他们就回去到吕后那里去告状。
刘邦的儿子刘恢和刘友就是这样被吕后给杀害的。
吕家如此强势,如此嚣张这就导致了刘氏家里皇子的不满。
其中,对吕后最不满的就是刘肥的儿子,刘襄和刘章。
四
他们两个人在吕后活着的时候,只能选择忍让,一旦吕后死掉,他们就会发动叛乱。
就是因为外戚派和皇族派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导致了诸吕之乱。
到了吕后死掉,吕产和吕禄想把刘家的皇位给撤掉夺过来。
他们在密谋如何篡权,可是这个消息被泄漏。
吕禄的女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刘章,刘章把消息告诉了大哥刘襄。
刘襄就开始在齐地起兵了,在京城中掌握南北军的吕产和吕禄也开始了迎战。
最终,刘襄在功臣派联合的情况下,诛灭了吕氏宗族。
这就是大致的诸吕叛乱的过程。
2018-07-27 15:15:22 -
实际上刘邦死后并没有发生诸吕之乱,在孝惠(也就是刘邦儿子刘盈)一朝虽然是吕后权势很大,但真正执政者还是孝惠以及刘邦安排的曹参等人。
等孝惠死后,孝惠的孩子都还年幼,不可能掌握政权,所以这个时候是吕后执政。吕后以女主当国,加上只有孝惠一个儿子,面对虎视眈眈的刘邦旧臣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才发生了吕后和审食其预谋杀功臣的事件,后来张良子张不疑从中斡旋才得以解决。
张不疑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吕后不杀功臣,但是功臣集团必须拥护吕后分封诸吕。这之后才出现了诸吕把持朝政,但实际上是吕后依靠娘家人在维护孝惠一系的统治。
但是诸吕参政发生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引起诸刘反对。刘氏诸人认为自己是主家,诸吕不过是外家,怎么他们反而反客为主了。在这种情况下诸刘和功臣勾结到了一起,这就为后来诸刘王国与功臣集体反吕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澄清一下,这个时候的皇帝依然是孝惠的儿子,诸吕的权势来源于孝惠儿子是皇帝,一旦孝惠一系消失,诸吕会顷刻间瓦解,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功臣和诸刘认为小皇帝是私生子。
所以,从来不存在什么诸吕之乱,而是功臣和诸侯王之乱,只不过后来诸吕和小皇帝被杀,小皇帝的身份被修改,才成了诸吕之乱。根子上说还是因为孝惠死的太早。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公众号:历史厚黑学(lshhx868)
2018-04-02 13:52:08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邦死后,惠帝继位,生性仁慈软弱,就被吕后把持了朝政,吕后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把自己娘家人全都封了异姓王,破了刘邦不可有异性王的规矩,吕后甚至杀了刘氏诸侯,诸吕之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第一,江山恐会旁落。
诸侯王当然想要做皇帝,但是那时候汉代初年,刘邦刚死,诸侯王还不至于要取而代之,只是不满刘家的江山被她吕家夺走,所以在吕后死后,没了掌舵人,诸王便蠢蠢欲动,借口吕氏叛变,诛杀殆尽。
第二,吕家太高调。
吕雉在时,太偏向自己娘家人,外戚干政,还封了异性王,吕后死亡,没了保护伞,吕家也想保住一方富贵和身家性命,所以铤而走险,密谋干脆取而代之,做这江山的主人,结果正好给诸侯王一个借口灭掉,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永绝后患。
所以为了刘氏江山,只能将势力日益壮大的吕家斩草除根,所以才有了诸侯王的诸吕之乱。
2018-04-02 01:37:48 -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并沒作乱,为了巩固既得利益,加强稳定自己手中权利,封了几个吕家人为王为侯。她在世的时候尚且顾忌刘氏宗室和大臣三分,不敢作乱。她死后,吕家人更不敢作乱,他们被其他势力谋划,最后起来自卫,而自卫是有所动作的。汉大臣宗室要夺权,齐王兄弟首先起兵发难\"作乱″,引兵西向,明为清君侧,其实是想当皇帝。这是史记上明确记载的。汉朝廷大臣都明白的。后人就说是吕氏作乱。这有点不合常规。
2018-09-16 15:39:05 -
正常!
刘邦的皇后吕雉是一个心机颇重的女政治家,在刘邦去世后就把持朝政,功臣刘氏吕氏三股势力,功臣先放一边,就剩刘氏家族和吕氏家族,刘邦死后吕雉专权那么吕氏家族得势,那么吕雉死后呢?就是功臣大臣刘氏家族为一家,吕氏家族好不容易得到了好处怎么可能轻易拱手让人,所以刘氏家族肯定不干所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2018-04-04 00:02:55 -
感谢邀请。之所以会有诸吕之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时“后强君弱”的结果。作为太后吕雉明显处于强势地位,而惠帝刘盈又相对懦弱,这样的格局之下,就难免会产生后权压过帝权,进而进一步架空帝权的局面,很多事在天意,更在人为,而人为又源于人之性格。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18-04-02 01:26:48 -
谢邀。刘邦死后的诸吕之乱,源于吕后。吕后有野心,想以吕氏取代刘家天下。
吕后(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正妻,是个很有本事的女士,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是有功劳的。可是她有野心。在刘邦生前,她用手段诛杀了功臣韩信和彭越。刘邦死后,她又千方百计,一方面立自己儿子为皇帝,自己儿子死后,她又杀母取子,立一别人幼子(刘弘)为皇帝(少帝),而当少帝懂事以后,她又杀了少帝,又立一个小孩为皇帝,自己掌握大权。另一方面,她公然违反刘邦生前所立的,异姓不许封王侯的制度,把自己的侄子侄孙封了四个王六个侯,分别让他们掌握了军政大权。除此以外,她还以极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刘邦的宠妃,她的竞争对手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如意。另外,她还杀害了刘邦的其他后代赵王刘友,逼死了梁王刘恢。C这两个人还是她的女婿呢)。她本想杀尽刘氏子孙和所有功臣,但因刘邦生前预有准备,未能实现。
吕后死后,大将周勃和陈平等人共同奋斗,才把吕氏势力消灭,\"分部拘捕吕氏男女,无少长悉斩之\",恢复了刘家天下。
2018-04-02 11:12:03 -
因为刘邦在世的时候他们不敢。
当时的大汉帝国并未能实行中央集权制,虽然当初闹革命那些老兄弟歃血白马定下“非刘姓不能为王”的盟约,实际上各地诸侯就像一个个土皇帝,也就只有刘邦才镇的住他们。当时的天下也就像一盘散沙。
秦末的战乱与楚汉争霸使得经济萧条、民生凋敝,老百姓都不愿意看到战争,至于什么宫廷政变、改朝换代的事,最好是兵不血刃、和平演变最好。
刘邦去世前,担心懦弱的儿子压不住那些个大佬,已经开始逐个剪除,甚至临死前还想把樊哙干掉,幸亏机灵的陈猴子(陈平),樊屠夫才留下一条小命,而樊哙的老婆也是吕家小姑奶奶,想想季哥最终如此对自己,估计也有点心寒,自然屁股坐到诸吕那边去了,此时的吕产、吕禄等人觉得又多了一个联盟,胆子更肥。
再看看刘邦那几个儿子,刘盈看样子不像个长寿之相,酷似刘邦的刘如意被毒杀了,刘肥也挂了(他儿子刘襄有点野心),刘友也还是个小娃娃,刘恒在代国那深山老沟。思来想去,吕雉觉得把王位传给他们吕家人这主意不错!于是纷纷立吕家兄弟子侄为王。
刘邦去世后没多久汉惠帝刘盈开挂,紧接着吕后也大限将至,于是,吕家兄弟开始准备行动起来了,不过保密工作没做好,估计密谋的时候女眷也旁听了,很快消息被刘章、刘辟强收到(此二人在后来平诸吕、镇反工作中作出巨大贡献)。
至于周勃、陈平等人后来怎么把办事不牢、又贪生怕死的诸吕砍瓜切菜帮干掉,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2018-04-02 02:06:41 -
刘邦死后,吕后操纵着大权。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她肯定就要把自己娘家人放在那些重要的岗位上了,旁人又信不过。吕后的侄儿们都做了朝中重臣,手握重兵。权力越来越大,当然就会不安于现状了。
当权力的欲望达到了好像没有人能控制的时候就会生乱。诸吕之所以生乱也是这个原因,你姓刘的可以作皇帝,我们姓吕的难到就不可以坐天下吗。吕后就是一个权力欲很大的女人,她儿惠帝就是个摆设。刘邦死后吕家子弟也想做皇帝,只可惜能力不足,没有成功罢了。
2018-04-02 14:04:47 -
谢谢邀请啦,我就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开创了大汉王朝的帝王就此陨落。那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诸吕之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刘邦儿子刘盈继位,号汉惠帝,惠帝生性仁弱,朝中大权全部落在比较强势的吕后之手。
2。吕后培养的势力,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开始于诛杀异姓王,高祖出征,吕后在京师,先后杀了韩信,彭越,干涉刘邦选将相人选,慢慢培植亲信党羽,从而形成一股势力。
3。公元前188年,汉惠帝病逝,吕后立他人为帝,吕后开始完全掌控朝政,汉朝呢军国大政皆由吕后一人说了算。
4。吕后临朝,大量安插吕氏后人,培植吕姓势力,并且铲除刘氏亲贵,并且违背白马盟誓,封吕姓者为王,吕氏就有和刘姓叫板的资格。
吕后死后,吕禄掌北军,吕产掌南军,诸吕欲杀功臣,以绝后患,齐王刘襄,首先发难,吕产派灌婴抵挡,灌婴按兵不动,配合诸刘发难,并且朝中,陈平,周勃开始行动,掌握了南军和北军,大肆屠杀诸吕,以绝后患。
2018-04-02 13:37:24 -
谢谢新农商网的邀请。为什么刘邦死后会出现诸吕之乱,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
首先,刘邦去世后,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的局面。当时的汉惠帝刘盈年纪较轻,没有实际掌权的经验,而且他本性善良忠厚。而吕后,相对来说是一个狠心毒辣的人。这样,母亲强势,儿子弱势,吕后就很容易居幕后控制汉惠帝。况且,汉惠帝刘盈因为人彘事件被吓出毛病了,更没有能力来掌控汉王朝了,这就给了吕后极大的空子。
其次,吕后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她早年跟随刘邦打天下,在这个过程当中锻炼了能力,而且周边也聚集了一批诸如审视其这样的大臣,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仅次于刘邦的一个权力中心。这是刘邦死后出现诸吕之乱的一个直接原因。当然,刘邦去世后,吕后分封诸吕,让诸吕把握了军权。这对后来的一个混乱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再次,主要还是刘邦去世后,原来跟随他打天下的一帮老臣然后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比方张良,辟谷养道,基本不再过问政治了,因为他看得比较清楚,狡兔死、走狗烹,所以他很少再过问政治了。而萧何呢,因刘邦生前曾怀疑他权力过大不忠于己,所以他做事也是谨小慎微,尽量远离。而陈平、曹参等人迫于吕后的威势也干脆装起了糊涂,甚至将权力都让了除去,这也让吕后更加放心地为所欲为了。
2018-04-06 12:56:06 -
确切的说,应该是诸吕之乱始于吕太后,终于吕氏家族。
吕太后,乃是高祖刘邦的老婆。
刘邦当年还在造反的时候,吕后就是刘邦的妃子了。
可是,等刘邦造反成功,当了汉王,有了新欢戚姬,就把旧爱吕后抛在脑后,不管不顾。
吕后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孝惠帝,起初立为太子。
后来戚姬也给刘邦生了个儿子,赵隐王如意。
刘邦当了皇帝后,戚姬得宠,吕后失宠。常常是戚姬跟随刘邦左右,四处走动,吕后孤零零的留守在宫中。
渐渐的,这戚姬就时不时的给刘邦吹枕边风,希望刘邦废了太子,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
一来二去,戚姬搞了好几次,都被刘邦的大臣极力争取,没能废成,保留了太子,但也使吕后对戚姬恨之入骨。
果然,等刘邦一死,孝惠帝,也就是吕后的儿子继位,因为年轻,实际上是吕后开始掌握权力。
吕后第一要报复的就是戚夫人及其儿子赵王如意。
吕后把赵王召到长安城,第一次有人给赵王出主意,深知吕后要害他,称病没去。
第二次,没办法,去了长安城,没敢入宫。
孝惠帝觉得赵王如意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天性仁慈,想力保如意。
便同赵王一同入宫见吕后,吕后无法下手。
赵王在长安城呆了几天,孝惠帝饮食起居,都和赵王在一起。
结果有一天早晨,孝惠帝起的早,出去射猎,赵王年纪小,没起来,便被吕后派人用毒酒给毒死了。
之后,吕后又把赵王母戚夫人,砍断了手脚,挖去双眼,割掉双耳,让她在厕所中居住,还给她起名字叫“人彘”。
吕后还让孝惠帝来好观看,孝惠帝问是谁?吕后说是戚夫人,结果吓的孝惠帝一病不起,从此,孝惠帝饮酒作乐,吕后对外称孝惠帝有病,不能理政。吕后从此独掌大权。
吕后权力欲太强,心狠手辣,排除异己,从不手软。
孝惠帝死后,太子立为帝,又是一个未成年的小皇帝,因为看不惯吕后,口出狂言,被吕后软禁起来,就像清朝的光绪帝。
最后废了立的帝位,杀死。又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为弘。实际上都是傀儡皇帝,吕太后垂帘听政,一手掌权。
后来,吕家一个女子,嫁给地方上的赵王友。
赵王友喜欢别的姬,吕女就心生嫉妒。
吕女便朝吕太后进谗言,说赵王有谋害吕氏家族之意。赵王便被吕太后给弄死了。
最为关键的是,皇帝弘的母亲高后,病重之后,担心吕太后谋害自己的儿子,居然封了吕氏家族的吕禄为上将军,作为守卫长安城的北军首领。吕王产作为守卫长安城的南军首领。
并且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的女儿为帝后。
刘邦当年与大臣有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
吕氏的后代,在吕太后掌权下,先封王再封侯,各个红极一时。
刘邦的旧臣绛、灌等,在朝中仍当政。分为两派:有极力反对的,被吕后罢勉了。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的,仍留在朝中当官。
后来吕太后一死,俗话说的好,树倒猢狲散,
结果就被一帮刘邦手下的旧臣,还有刘氏家族的人,联合把吕氏家族给剿杀了。
2018-04-02 15: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