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后,口碑能帮国产片逆袭吗?
《无名之辈》后,口碑能帮国产片逆袭吗?
-
谢谢邀请!我感觉逆袭倒不至于,但是确实能增强我们电影人的信心,为以后能够出产更多的国产电影做了铺垫。
第一、《无名之辈》只是一部小成本的黑色幽默喜剧,前期并没有进行多么广泛的宣传,但是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还能脱颖而出。目前单日票房还是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毒液》,截至目前累计票房4.3个亿,虽然与那些动辄就十几二十亿的电影没法比。但是这部电影仅仅请了陈建斌这一个我们比较熟知的演员,其他演员知名度还没那么高,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低成本电影拍摄完成后获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大众从心里也比较认可,这确实增强了电影制作人的信心。
第二、没有哪个导演想拍烂片,如果有好的剧本,适合的演员,能够拍摄出让观众从心里认可的电影,而这部电影还能把钱挣了,我想没有哪个导演不想拍摄。《无名之辈》的成功会让投资人看到信心,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类似的好电影。因为电影是趋利的,如果有利可图,资金肯定会向好电影那部分倾斜。
2018-11-29 17:07:38 -
电影《无名之辈》上映之后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如今豆瓣评分高达8.4分,可能大家对评分没有概念,我来举个例子,2016年大热的开心麻花出品的《驴得水》评分也不过8.3分。票房上《无名之辈》上映4天,单日票房也已经超过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总票房也已经达到8600万。同时拥有如此好的口碑以及不错的票房成绩,《无名之辈》无愧于被网友称作“年度黑马”。
这部《无名之辈》到底是凭借什么特质才能称为“年度黑马”的呢?是因为他的多线叙事方式?毕竟这种炫技式的叙事结构极其适用于小成本电影,像当年大获成功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以及2014年忻钰坤的成名之作《心迷宫》,都使用了同样的结构。还是因为电影中演员的出色表演?成功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原来是多不起眼的演员,在成功的电影中都能发光发热,像《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像《疯狂的石头》中的“道哥”。
我想,《无名之辈》地成功也许并不是如此简单。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确实是走进了我们普通观众的心里。等我们看完电影,会不禁感叹“这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啊”!《无名之辈》的叙事结构虽然略显高级,但也是早就被人玩烂的把戏,如果没有实打实的内涵,在炫酷的结构也无法让一坨垃圾发光发亮。所以,《无名之辈》并不是因为结构才获得了成功。
对于演员,有任素汐、陈建斌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坐镇,也有潘斌龙、王砚辉这样有过出色表演的老人面孔甘当绿叶,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演员——章宇。我今天特别想夸一夸章宇,如果我不告诉你们,你们看电影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他是《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绝对想不到他也是《大象席地而坐》中于城的扮演者。
章宇,一个在2005年便进入演艺圈的老人,如今以令人惊喜的“新面孔”的方式重新被我们认识。他是《我不是药神》中患了白血病不愿连累父母、冷面热心的“黄毛”;他是《大象席地而坐》中睡了好朋友女友害朋友跳楼后,陷入生活迷茫的于城;他还是《无名之辈》中叫嚣着“一步一个脚印做老大”,拿着枪却只敢抢劫手机店,被残疾人威胁却不忍不敢杀人灭口的“蠢贼”高明。每一个角色在他的诠释下都光芒万丈却各自不同,当我们把所有的角色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这个好演员章宇。
对于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电影,我却看到了久违的“电影质感”。什么是电影质感?观众能看到的创作者的用心,就是电影的质感。《无名之辈》中没有叱咤风云的江湖大佬,也没有纵横商场的霸道总裁,也没有甘为人下的小保安,也没有无情无义的拜金女。所有人的存在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不再是脸谱化的形象,每个人身上除了社会标签之外,还有一个或者两个生活标签,这样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从这个方面来看,《无名之辈》比《疯狂的赛车》更高级。
电影的男主角是陈建斌饰演的小保安,他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连接了各方势力。他是一个努力想成为协警的小保安,同时也是一个由于酒驾导致妻子去世、妹妹高位截瘫的“罪人”。在这个故事中,他还是“失踪的枪”的寻找者。
潘斌龙和章宇饰演的两个蠢贼,抢劫了手机店,最后发现还都是手机模型。当“蠢贼”的标签贴上之后,导演让我们认识到了他们的另一面:章宇只是一个缺爱的孩子,他甚至连杀人的勇气都没有,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之后,内心的善被彻底激发了;潘斌龙抢劫的目的更简单,为了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凑够彩礼和装修的钱。
任素汐是陈建斌的妹妹,一位高位截瘫病人。出了脑袋能动,其他部位都无法动弹,当她遇到两个抢劫犯时,第一想法便是“求死”。在电影后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其实早就原谅了自己的哥哥,她从内心已经宽恕了自己的哥哥。而当这两个带给她生活欢乐的“蠢贼”离开时,她还是舍不得的。任素汐的表演兼收并蓄,收放自如,和《驴得水》中的表演相比多了一份细腻的表达。
电影《无名之辈》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查找抢劫案的黑色故事,但是其中包含了父女亲情的回归,兄妹亲情的宽恕,房地产商父子之情的自我救赎,李海根和真真之间爱情的坦诚,马嘉祺和胡广生之间爱情的惺惺相惜,李海根和胡广生之间兄弟之情的摧毁及重建,马先勇和老上司之间战友情的重建等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感。
一部100分钟的电影能够完美的完成如此多的任务,不可谓不优秀。更何况,电影整体故事主线幽默风趣,掺杂了非常多的有趣细节,共同组成了我们看到的这部佳作《无名之辈》。他们的关系最后都得以修补完善,让我们跟随电影人物一起经历了这个曲折离奇却又感人肺腑故事。
《无名之辈》讲述了小人物的故事,为什么观众会如此爱他?因为那故事中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无名之辈。
2018-11-27 12:25:04 -
开门见山,可以乐观,但不能太乐观。
如果你看过,且刚好只看过《夏洛特烦恼》《大圣归来》《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这些靠口碑逆袭的电影,你可能会觉得,国产片的春天真的来了。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些片子能够收获票房,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口碑,但是在口碑之后,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
例如《红海行动》因为其展示了我国军人的气魄而被众多央级媒体点名表扬。《夏洛特烦恼》则是在久无亮眼喜剧的情况下,在暑期档带给人们的惊喜。
如果说得再直白点,这些片子都是现象级的,这种现象级里面,夹杂着口碑和机遇的双重成功因子。而这种现象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会以偶然的方式出现。
如果你细细去翻近些年的国产口碑佳片,会发现很多口碑不错的电影,票房都很惨。《暴裂无声》《百鸟朝凤》《一个勺子》《路边野餐》《大护法》《二十二》《冈仁波齐》等等,一大片一大片地倒下。
当然,这跟影片的题材和类型是有关系的,大多数时候,你口碑再好,但是始终有人不愿意看,这就没办法。
例如《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我和朋友组队十人去看,有的人看完感慨良多,有的人看完就觉得还行还可以。
所以,口碑拯救国产片不会是最终的方法,也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需要制作方,院线,观众共同努力的事情。只能说,好口碑能给人一个观看的理由。
综上,可以乐观,但不能太乐观。下一个《无名之辈》,永远不知道何时出现!
2018-11-29 23:13:31 -
先说结论:个人觉得有帮助,但是无法使得部部口碑电影逆袭。
先说说为什么口碑对于国产片逆袭有帮助的原因。
1.可以增强以电影质量取胜的导演的决心!
国产电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陷入了流量、IP的怪圈,仿佛不使用大流量明星,不是大IP,投资的电影就无法成功。
但是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之中还是有很多的导演坚持自己的初心,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而这些电影大多数都只获口碑而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比如《钢的琴》《心迷宫》《暴裂无声》等等,虽然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但是在票房上并不是很理想。
而《无名之辈》因为口碑带动票房的逆袭,却让这样一部分的导演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看到了一丝希望,还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初心,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看到更多质量上乘的电影,才能有希望看到我们的电影走出国门。2.能够告诉投资市场电影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电影投资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利,但是目前最容易获利的方式就是使用流量明星、大IP,以粉丝的兴趣点为导向,快速的制作,最终赢得粉丝的认可。
但是应该认识到的是明星或者IP的粉丝的耐心毕竟也是有限的,一直用比较平庸或者根本就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来忽悠粉丝,那么粉丝也会脱粉甚至粉转黑,从而使得整个市场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
而《无名之辈》和之前一些依靠口碑逆袭的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二十二》的票房丰收,让一部分的投资商开始更加看重电影的质量,因此才会有今年大爆的《我不是药神》和这部《无名之辈》。因此,这对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说说为什么无法使得部部口碑电影逆袭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口碑与电影票房不能划等号!
口碑代表的是看过电影的人的评价,但是票房代表的是有多少人会愿意花钱看你的电影。很多文艺片,确实能够赢得看过电影的人的芳心,但是他无法吸引对电影题材完全不感兴趣的人,走进电影院掏出几十元钱耗费几个小时来看一部他本来不是很感兴趣的电影。因为每个人对于事务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的不代表别人喜欢。
总之,出现这样的电影之后,市场良好的反映表明我国的观众正在提升自己的观影标准,不再只是唯明星论、唯IP论,这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正面的!我们十分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也愿意为这样优秀的电影贡献票房。
2018-11-28 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