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你最喜欢哪一个?
战国七雄,你最喜欢哪一个?
-
战国七雄,我比较喜欢秦国。
秦国封地贫瘠苦寒,历代秦王艰苦奋斗,开疆拓土,励精图治。有别于山东六国,时不时就出个骄奢淫逸、昏庸无道之君。
本来论条件,其余六国都有很多机会可以崛起,而且好几个国家还曾经雄踞一方,睥睨天下。但是就是那么多有利条件和好机会,被他们白白浪费掉了,他们一味的贪图眼前的舒适,没有天下必统、余国必亡的危机意识,没有舍我其谁的宏远目标,小富即安,小霸即足。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曾经嘲笑为未受中原王化、穷乡僻壤、蛮荒之地的虎狼暴秦日渐坐大,却还在为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相互攻轩,最后被上下同欲、志向远大的秦国一一灭国,吞下了亡国灭种的苦果。
在秦国无论是百姓还是君王,不畏艰难困苦,“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愣是用鲜血、意志、团结杀出一条血路。一代一代传承着上一代的意志和好的政策,在国内稳定的情况下拼死致力于耕战,最终大出天下、横扫六合,打出了一个统一的赫赫大秦。
如此励志之国焉有不敬佩、喜欢之理?!
2018-01-30 16:42:51 -
就像春秋里我喜欢秦穆公,虽然他没成为中原霸主。同样的理由,战国七雄我还是喜欢秦。
理由在我有关秦穆公的文章里(不好意思,贴不过来)。
2022-09-30 10:17:07 -
谢谢邀请!
小童选燕国。燕虽小国,但绝非弱国。乐毅纵横天下,曾连下齐国七十城,诸葛亮都自比管乐,可见乐毅与管仲齐名。且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自然就故事多,传奇多。至六国已灭,尚有侠士靳柯刺秦王,图穷匕首见。这是有怎样的胆量和勇气,听起来就让人血脉喷张。
2018-02-20 17:51:30 -
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魏韩秦!有没有和我一样,最喜欢赵国的!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对于赵国,一直都是常怀悲壮和唏嘘,总是充满了遗憾!这种复杂的情绪总让我对赵国饱含深情!
三家分晋以后,赵国才真正显现出来!随着赵武灵王国改革和赵惠文王重用良臣,赵国的实力一步步强大起来,在东方六国中脱颖而出!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具有过人胆识和远大抱负的明君!因在中山之战遭受失败,引以为奇耻大辱,随后卧薪尝胆,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在全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也就是全国士兵改变宽大战服为紧小方便的胡服,把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刚开始推行,全国一片反对之声,阻力极大!但赵武灵王坚定立场,努力说服,最终执行下去,这也创造了汉人学胡人的先河。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后,继续进行了相当彻底的军事改革,特别重视培养速度快的骑兵,并且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赵国君臣睦,将相和,在历史上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良相名将辈出,君臣上下一心,共同让赵国强盛起来。赵国民风剽悍,崇尚气力,重情重义,慷慨之士甚多,这使得在战国中后期成长为北方军事强国,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令六国为之侧目!在传统强国魏、齐、楚相继衰落,秦国实力独步天下之时,赵国时为中流砥柱,是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国家,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赵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强大无人能敌,因而对六国进行鲸吞蚕食,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地盘!随后,秦赵之间开始进行较量!随后发生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等历史事件,这其实也是双方相互试探较劲的过程!但因为对上党地区的争夺,最终彻底导致“长平之战”!每次提到长平之战,心都在滴血,心情波动难以平复!
长平之战前期,有良将廉颇和赵奢,秦国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随后,秦国用反间计,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最终不敌白起,惨败!赵国将士四十万,被白起全部活埋!!!四十万呀,想着心里就异常痛苦!“人屠”白起,真不是虚名!
接着秦国攻克几座城池,直指都城邯郸,“邯郸保卫战”一触即发!
赵国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放弃野战,集中全国之力保卫都城邯郸!而此时赵国的精锐部队早已于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邯郸城内士卒多为刚征集的民众,约三四十万人,且多为40岁左右的老人或13~18岁的弱童!年轻力壮的士卒不超过十万,构成了赵国日夜突袭秦兵的主力。守将为大将军廉颇,乐乘,而平原君赵胜是邯郸之战的实际最高指挥。邯郸民众因长平之战,几乎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凄惨之至,悲凉之极!但他们所有人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赵都邯郸。随后,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拼死抵御秦军进攻!
同时平原君赵胜向魏国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长平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迅速下降,再也无力同秦国争霸 !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对抗秦国,战国进入了六国合纵抗秦的时代!
公元前229年,秦再次攻赵,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再次重复使用反间计,使赵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随后率大军攻赵,攻陷邯郸,俘虏赵幽缪王!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赵国是一曲悲歌,战国四大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秦国两位,赵国两位!而赵国两位大将最终结局都没有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非常感慨!曾多次试想:如果能让赵国和秦国势均力敌的大战一次,到底能不能击败秦国呢?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就是历史的残酷和魅力!
当然,我个人仍旧对赵国情感最深,最喜欢壮志未酬的廉颇,最喜欢未能施展宏图的李牧!壮哉!悲哉!
我是热爱历史的忠肝义胆岳老三,为赵国点赞,为廉颇李牧留言!
2018-01-30 12:05:28 -
战国七雄之中,我最喜欢齐国。
因为齐国在战国七雄里文化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单兵战斗力最强的国家。
在文化方面
齐国是最早建立大学的国家。
齐恒公时期,为了招揽人才,在首都临淄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孟子、申子、荀子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在稷下学宫教学或担任祭酒(校长)。这里学术氛围浓厚,汇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术流派,持不同思想的学者在这里相互探讨辩论,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并将自己的思想教授给慕名而来的学生。而来到稷下学宫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想,经过认真对比选择自己的导师。
影响力和地位,当时的世界只有亚历山大大学能与之相比。
经济方面
齐国靠近大海,境内多矿山,让他在盐铁等工业方面走在了天下各国的前面。经济要相比其他各国更为发达。
单兵战斗力
齐国人人尚武,齐国技击之士是格斗能力最强的士兵。当初齐军就是靠混战,让魏军无法列阵而打败的魏武卒。可以说当时的齐国境内放眼一看到处都是武松。
齐国曾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之一,在打败魏武卒后,齐国趁燕国子之之乱在五十天的时间里就占领燕国全境。一下子成为继楚国和秦国之外最大的国家。
可惜没有巩固统治,导致前功尽弃。不仅如此,燕国上下从此将齐国视为第一大仇敌,最终在燕昭王时期攻破首都临淄,差一点灭了齐国。也让齐国永远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能力和野心。
2018-01-31 08:33:14 -
那当然是秦国!必须是秦国!自秦孝公用商君变法,使中华文明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这一体制的变革已经是跨时代的发展。秦孝公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形象堪为吾辈楷模。
秦人务实求真,不像六国那些虚伪做作。惟楚有才,似乎成为楚国人一再喋喋不休妄自尊大的口头禅,可实际上楚国的人才,魏国的人才,只有在秦国得到发展得到任用,得到大显身手的天空。六国任人唯亲,秦国任人唯贤。单此一点,就令多少国家多少团体多少朝代黯然失色!
2018-01-30 10:29:12 -
楚国。因为楚国从春秋时期到被秦国灭亡,一直都在不断奋斗,不断努力,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没秦国灭亡的结局,但它一直在努力。
楚国在建立之初是一穷二白,历史上有“楚人盗牛”的故事,说楚国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宗庙建好了,要祭祀祖先时,却发现没有祭品。于是,就到临近的鄀国偷了一头小牛,又怕牛主人找来,就连夜宰杀、祭祀。一个建国初穷到这种程度的国家,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不能不说,这个国家的国君和人民都是一群勤奋上进的人。
楚国还有一个其他国家没有的特点,就是曾经遭遇过灭国的打击。楚平王时期,因为信任奸臣费无忌,杀死了忠臣伍奢和他儿子伍尚,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后来,伍子胥引吴国兵马报仇,攻占楚国都城。此时,楚平王已死,楚昭王被迫出逃。伍子胥气愤不过,来了个掘墓鞭尸。在楚国遭遇灭顶之灾时,有一个忠臣申包胥,求救于秦国,在秦国的城墙下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王,出兵相助,帮助楚国重新立国。
再后来,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使得楚国的国力逐渐强大,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变法随着楚悼王的去世而终止。因为变法失败,楚国的政局一时间有些动荡,但很快安定下来。到了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拥有长江流域很广泛的地域领土。
到了楚怀王时期,开始,楚怀王重用屈原,进行改革,但改革引来一片反对声。楚怀王在反对中放弃改革。而此时的秦国,却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情景。
楚国虽然最终被秦国灭掉,但他们几起几落,不服输,不屈服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2018-02-20 08:53:26 -
战国七雄里面我最喜欢哪个?我最喜欢熊大和熊二。
因为熊大和熊二可以跟光头强一起。
言归正传,赵魏韩,赵国的骑兵很厉害,魏国的魏武卒很厉害,韩国的弓努很厉害。如果把它们合起来的话就是晋国。如果不是赵简子分了他们的话。三晋绝对是最牛逼的。一面抵抗着外族,一面应付着周围的国家。
燕国它干脆就是跟异族混合体,他也是抵抗异族的力量,燕国一直是很弱的,除了乐毅指挥的时候。
楚是南方的霸主,南蛮子,但是第一个称王的。别人问他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他说我是蛮子,可以不讲规矩。他亦称王,慢慢的接下来很多人都称王了。看来还是蛮子最诚实。
齐国就不用说了,原来的超级大国现在是靠边站的。
我喜欢哪个国家呢?坦白说这几个国家我都不喜欢。没有第八个国家给我选,如果没有的话我放弃咯。
2018-01-30 16:22:55 -
说起心中敬佩当属秦国,从周王室的牧马之族一跃而成雄霸一方的诸候。
至孝公即位,奋发图强,决意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农桑;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举措,使秦国重新焕发生机,并为以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根基。
之后惠文王即位,秦国将走向何方呢?秦国待目,天下待目。为了缓和贵族予盾,惠文王车裂商鞅,但却保留了商法,为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一支“盘尼西林”,而后任用魏人张仪为相多次瓦解裂国合纵。晚年,采用司马错之策远征巴蜀,为秦增添既关中之后的另一个粮仓。
武王即位,力拔山河气盖亏,敢问天子鼎轻重。最后虽在周王宫举鼎而死,但却向天下昭示了秦人不再闭关自守,秦要东出,秦要问鼎中原。
而后在魏冉,宣太后的扶持下昭襄王即位。之后破格任用白起,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破楚都郢,焚烧楚国宗室,令楚元气大伤。晚年,驱逐四贵,任用白起、范睢,采驭睢之远交近攻之策,逐步蚕食韩魏,最后更是大败赵国于长平。
至始皇即位,平成嬌叛乱,废文信侯吕不韦,杀长信候嫪毐。而后历十年之长攻灭六国一统天长。
奋六世之余烈
2018-02-11 16:55:58 -
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排在第一!!而且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人才辈出,纵横谋略的正是齐国。
▲齐国
齐刀币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第一位!由在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姜太公,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了齐国!至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王权急剧衰落的时代,自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此时的齐国在齐桓公姜小白统治下,国力在春秋时期达到了极盛。对外,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凭借极盛的经济军事实力,东征西讨,打响了春秋争霸的第一枪;对内,齐桓公心胸宽广,知人善任。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放弃个人的恩怨,坦然接受鲍叔牙的建议,拜曾经欲射杀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并尊其号曰仲父。
至战国初期,尤其是齐威王时期。齐威王更是励精图治,重用正直清明的即墨大夫,剪除佞臣。积极纳谏,任用邹忌为相,并积极接受邹忌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开言路,对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给予重赏。
国力的昌盛也在军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孙膑、田忌等一大批武将相继被发掘出来,并被委以重任,齐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魏齐争霸,大战马陵,魏国铩羽而归,魏惠王不得不求和齐威王,两国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魏国霸权衰落。
魏齐争霸,齐国大获全胜,齐国又一次进入了全盛时期
2020-03-25 14:21:17 -
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排在第一!!而且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人才辈出,纵横谋略的正是齐国。
▲齐国
齐刀币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第一位!由在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姜太公,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了齐国!至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王权急剧衰落的时代,自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此时的齐国在齐桓公姜小白统治下,国力在春秋时期达到了极盛。对外,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凭借极盛的经济军事实力,东征西讨,打响了春秋争霸的第一枪;对内,齐桓公心胸宽广,知人善任。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放弃个人的恩怨,坦然接受鲍叔牙的建议,拜曾经欲射杀自己的仇人管仲为相,并尊其号曰仲父。
至战国初期,尤其是齐威王时期。齐威王更是励精图治,重用正直清明的即墨大夫,剪除佞臣。积极纳谏,任用邹忌为相,并积极接受邹忌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开言路,对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给予重赏。
国力的昌盛也在军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孙膑、田忌等一大批武将相继被发掘出来,并被委以重任,齐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魏齐争霸,大战马陵,魏国铩羽而归,魏惠王不得不求和齐威王,两国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魏国霸权衰落。
魏齐争霸,齐国大获全胜,齐国又一次进入了全盛时期
2020-03-25 14:21:17 -
作为齐国王室后裔,现在居于楚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魏国,因为魏国为大国崛起提供了样板和方法论,为天下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人才,真是大公无私呀,比如我大齐国对贵国主动结束自己霸权送来孙宾之事至今还深表感激。另外秦韩楚齐的变法和军建都是效法魏国,不过后边都青出于蓝,赵宋燕的各国同样也都参照了魏国的法度。就连我大齐国的稷下学宫也是魏的翻版,魏国甲兵财货之强盛,人才学术之争鸣,无可匹敌,就是没有好的王。
2018-01-30 12:48:22 -
我个人比较喜欢楚国。楚国前期是荆棘丛生,资源稀少,贫困的一个国家。穷到什么地步呢?连祭祀用的牛都是偷的别的国家的,为了防止这个国家发现,选择在晚上祭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第一个国君是楚武王熊通,他在位51年,让楚国从当初的蛮夷之国变成了能够对抗周王朝的一个强国,此后不断的开疆拓土,楚国就日日强盛。但后来因为国君一代不如一代,楚国日渐衰落。我所喜欢楚国的原因是楚国善于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革,才有楚国的强盛,最重要的是楚国人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2022-09-12 19:22:10 -
我个人比较喜欢楚国。楚国前期是荆棘丛生,资源稀少,贫困的一个国家。穷到什么地步呢?连祭祀用的牛都是偷的别的国家的,为了防止这个国家发现,选择在晚上祭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第一个国君是楚武王熊通,他在位51年,让楚国从当初的蛮夷之国变成了能够对抗周王朝的一个强国,此后不断的开疆拓土,楚国就日日强盛。但后来因为国君一代不如一代,楚国日渐衰落。我所喜欢楚国的原因是楚国善于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革,才有楚国的强盛,最重要的是楚国人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2022-09-12 19:22:10 -
战国七雄里面最喜欢的是秦国,秦人的精神,《大秦帝国》里的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是老秦人独有的悲壮,同时秦人有血性,相比其他六国来说。秦人淳朴,同时包容,允许外来人才当政,如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等。不是因为秦国强大才喜欢秦国,而是喜欢秦人的性格以及精神,西北人的粗犷
2018-02-11 21:44:33 -
我是最喜欢赵国,因为赵国的坚韧和顽强,一直在用后天的努力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而赵国的君主,则不管英明也好昏庸也好,也一直不停在坚持,在战斗,直到最后一刻。
赵国先天不足是什么意思呢?赵国地处华北平原,东边直抵山西和秦国接壤,向东和燕国为邻,南边又是和魏国相交。魏国一直在威胁着赵国腹地,西边的秦国就不用说了,燕国还时不时捅刀子,北边匈奴还时不时侵略一下。就在这么恶劣条件下赵国一直坚持着,揍过魏国,揍过燕国,把我惹了,连匈奴也揍过。这可是三线都交过战!对秦国更不用说,战国四大名将赵国有两个,都和秦国打过。就算后来赵国被灭了,还是有赵国人逃出来继续战斗,直到天下彻底统一。燕赵大地多奇士,壮哉!
2018-02-20 01:34:43 -
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除了秦国,还能有其他选择吗?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大秦七代贤君,每一位都在强秦的时候,山东诸国都在干嘛?一个边陲之地的弱势小国最终成为合六国之力都无法对抗的大秦帝国!
2018-01-30 16:54:42 -
对于战国没有具体研究,说不上什么喜欢与不喜欢。从看过的文章中知的是某一个人,某件事,引发人好恶之感。遂而对人物喜欢而对其所在国家有些兴趣。首先是齐国,齐国曾有孙膑,孙膑曾在魏国被庞涓致残,齐国到魏国去的访客他知道使人求见,被带回齐国。在齐国为田忌赛马出策赢了齐王。引起重视,有围魏救赵之举,大破魏兵,救了赵国,射死庞涓报了仇。
齐国还有个钟离无艳其丑无比,但是武艺超人,成为齐王妃。王嫌其丑,疏离。但齐王危机之时挺身而出,生子于战场之中。被人佩服。齐国还有管仲,使齐国曾走上过霸主地位。也有齐庄公被崔姓人杀,后也有齐主之位被田氏争夺。燕回出了个乐毅攻齐国七十城下,而两城未攻下出了智者,起死回生。
齐国还有晏婴,晏婴是个智者,出访楚国不辱使命。有人怎能从狗洞钻出,淮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晏婴节俭,一顿两菜,妻着布衣。任用的马夫被提升。马夫的变化晏婴发现为何?马夫说我妻子说你每次出门得意得狠,而晏婴为公卿却很低调我不想和你过下去了。晏婴后提升马夫。齐国还有滥竽充数的故事。齐威王一鸣则已一鸣惊人。对于别国也一样,知道了一国人物的事迹,才对某国有所了解。
2018-03-02 15:11:54 -
楚国,主要是这国家诞生了诗祖屈原,屈原一改诗经字句词组形态,从诗经四言诗为主的形态,改为长短句联成长诗,上天下江追古诉今,寻仙问天,憎战乱叹民生其诗:“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承古训独立思考,有着正直刚阿美德,勇持真善美,愤假丑恶,其诗:“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苟余心之端直,虽僻远之何伤”。“吾不能变心从俗兮,故将愁苦之何伤”。“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民生各有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尚玉爱香草美人,驱污丑而逐美兰之高洁其诗:“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纷吾即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屁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及庄子都天才承接了先秦,道德经与诗经精髓,用敬天善民爱自然,崇自由自在的中华人文思想,文思上天下江,词章问古论今。驱恶逐美畅自在,歌正义,用浩歌美文开中华诗文华美壮丽之开先河,自楚辞汉赋之浩歌美文之后,三国魏晋风骨更加佛仙之灵秀将中华诗文推置千年圣坛之顶,与隨唐宋元诗与词散曲成为文坛数座奇峰,亦为宋元戏剧元明清小说的真善美与华彩奇伟文风奠定基础。缺少屈原楚辞的中国文学诗文是如长江黄河没有三江源一般,缺乏中华文学源薮。(最后我还要讲一个没有引起史学界重视的一件事,就是,屈原以身殉国后的七十二年后,秦国的国度内先有两位“楚人:陈胜,吴广起义反秦,之后另有还是楚国人,项羽及刘邦等大批楚国及前战国各国遗民打败了秦国”。楚国后代刘邦建立了真正大统一的汉朝。刘邦这位曾经楚国人,帮其打下江山的除了对手项羽外,许许多多的是楚国人士。汉初三杰:萧何,韩信都是楚国人,这样粗略统计,那是否说明楚国后人打败秦国,并统一掌管了大汉朝,这暝暝中是不是楚国后人替屈原等万千楚国报了仇,复了国,这结果虽没有记载与屈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歌直接挂勾,……这其中也是有些值得思考的,屈原反反复复的在为“楚国”招魂“其诗“身既死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魂兮归来……”屈原跳江殉国七十二年后,许许多多记得屈原,熟息楚辞的楚国人灭了秦国,成了大汉朝,立国近四百年)。……楚辞两千年后今天的人在静夜中读来,乃是中华爱国浩歌,真善美灵魂之绝唱!我崇拜屈原楚辞浩歌天才奇伟和楚国后人的壮举。
2018-02-24 00:44:17 -
齐国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均有齐国的一席之位。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尚。齐国国都临淄。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 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另外齐国还有好多人物比较喜欢,比如邹忌 田忌 田单 孙膑 钟离春 孟子 孟尝君 君王后晏子 齐桓公 。
2018-03-11 23:08:58 -
战国时期七雄并起,纵横捭阖的时代,各国展示出自己最耀眼的军师才能和力量,可以说各有鼎盛千秋。
各国争雄的故事精彩绝伦,互相利害关系牵制,错综复杂。如果单一而论,只能说秦国取得天下统一的胜利,成王败寇的定论不可逆,喜欢秦国又畏惧秦国。
秦国的胜利是建立在祖辈几代君主奋发图强,发动侵略他国的战争,屠戮他国军民取得的统一,政治统一的同时,文化也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历史罕见。劳民伤财建造宏伟长城、兵马俑。这些令人震撼和赞叹的同时,背后却透着丝丝畏惧。也许每个英雄都是无数烈骨衬托出来的,也许秦国依然功大于过,我也希望我们的民族能和平发展,少些战争和杀戮,百姓免受战乱和疾苦。
2018-02-20 09:21:02 -
赵国最有骨气最有战斗精神,从战国开始的三家分晋,韩、魏迫于压力都分土地、人口与智伯,独赵否,到战国中后期赵国强盛起来与秦国的一系列外交军事斗争,一直到空前惨烈的长平大战,从不曾主动割地事秦以求和。与赵都邯郸相关的成语多达数百条。
小小的燕国地处北方边地,一样的有傲气和抱负,不但北击东胡东扩地至辽东、朝鲜半岛。对中原大国也不示弱,“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搭建黄金台广招天下贤士一雪齐耻 ,荆轲刺秦更上演了一幕易水悲歌的千古传奇。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精神泽被后世,绵延千年而不绝。
2023-06-17 09: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