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在800年后的宋代被发展,是仲景先生之作吗?存疑?

新农商网 全部 1019

金匮要略在800年后的宋代被发展,是仲景先生之作吗?存疑?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日常所观
    日常所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金匮要略》是怎么来的,相信不少人都听到过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说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书传到后世因为战乱等原因一分为二,辨治外感病的部分演变成了《伤寒论》,而辨治内伤杂病的部分则演变成了《金匮要略》。

    这个说法其实不靠谱。《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源于张仲景不假,但其正式成书却是在北宋时期,是林亿等一群宋臣,在一本皇室所藏旧书《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编整理而成的。实际上,《金匮玉函要略方》可以说是《金匮要略》的前身。

    《校正金匮要略方序》(宋臣序)记载: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蠢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

    这就是《金匮要略》的前身。注意它的方是单独成卷的,而且本来有伤寒部分,宋臣在整理时因“伤寒文多节略”,所以给删了。真的是伤寒部分过于简略吗?实际书名中“要略”二字已经说明,这本书就是节略本!伤寒部分,因为有《伤寒论》传世,所以宋臣看不上,就给删了;杂病部分没传世,所以就算文多节略也只能认了。

    《金匮要略方序》(原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裔九州之内,收合奇异,捃拾遗逸,撰而集之,拣选诸经筋髓,以为要略一编。”

    “烦重”“筋髓”等字眼,也可以说明该书本来就是一种节略本。

    当然,宋臣不是删去伤寒部分就完了,他们还仿照《伤寒论》那样,把单独在一卷的方子打散,分列在相应的条文下面:

    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还把其他医书中的一些张仲景方摘过来附在每一篇的后面:

    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这样才最终编成了《金匮要略》流传至今。

    简单点说,就是:张仲景的医书流传到了约唐五代时期,被编成了一本叫做《金匮玉函要略方》的节略本。这么书呢,主要内容源于张仲景,但也有一些后世的东西混入。北宋林亿等宋臣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编整理,并付梓刊刻。

    自此,《金匮要略》才正式形成。

    2020-05-17 14:58:30 0条评论
  • 零度Military
    零度Military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3卷,其文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的《金匮要略方论》初刊在宋治平三年(1066年),但原刊本已佚。南宋时有一版本为书帕本,此本虽已早佚,但现存一种明代无名氏据南宋书帕本的仿刻本,曾收藏于日本聿修堂中,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亦存一部。元代根据南宋书帕本的复刻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种,书名为《新编金匮方论》,卷首有“邓珍序”,作序时间为“至元庚辰”(1340年),这是现存最早的一种《金匮要略》刊本。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在刊《仲景全书》时据邓珍本重新刊刻的《金匮要略方论》(称赵开美本),为现存较早、且为国内学者公认较好的《金匮》传本。明嘉靖年间(约1522年~1566年)俞桥氏刊《金匮要略方论》(称俞桥本)

    《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金匮》时,依据此本,删去上卷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人病两部分,并把下卷方剂分列各证之下,重新编成《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3卷,其文字自此基本定型,并由此演变出各类版本。

    《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因战乱而散失。西晋王叔和经过广泛搜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10卷,而未见到杂病部分。到北宋仁宗时,一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馆阁残旧书籍里发现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叫做《金匮玉函要略方》,一共有3卷。上卷讲伤寒病,中卷讲杂病,下卷记载方剂及妇科病的治疗。至神宗熙宁时,宋廷召集林亿等人对此节略本进行校订。因为《伤寒论》已有比较完整的王叔和编次的单行本,于是就把上卷删去,而只保留中、下卷。为了临床方便,又把下卷的方剂部分分别列在各种证候之下,仍编为上、中、下3卷。此外,还采集各家方书中转载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及后世一些医家的良方,分类附在每篇之末,题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后人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为《金匮要略》或《金匮》。


    2020-05-20 17:11:49 0条评论
  • 黄今有
    黄今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2020-05-19 07:34:1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