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后,列强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后,列强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谢邀。《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直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战争后国势更趋艰危,民生凋敝,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签订《马关条约》是李鸿章外交生涯最大的耻辱,可惜弱国无外交,在日本被伊藤博文这个戏精来个素质三连,要不是李鸿章遇刺,日本怕节外生枝,恐怕条件会更为苛刻。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掀起了“排排坐吃果果”瓜分中国的狂潮。
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人就不干了,蛋糕是大家的,你一刀切下去一大块,要脸吗?剩下的哥几个怎么分?本来想自己先切的,没想到日本先切了,俄国人很生气,我不切谁也不能先切,分不明白谁也不能下刀,报着这样的想法,俄国联合德国、法国以《马关条约》损害三国利益为由直接向日本人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如果日本不让步,三国将采取共同军事行动。日本没有勇气怼三国,最后御前会议达成共识,可以对三国让步,对中国则寸步不让。不占可以,你得给钱。清政府没有意识到列强之间利益相争可以从中腾挪的机会,光绪被智商掉脚面的主和大臣忽悠懵了,不顾三国调停,急于换约,赔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日本交换辽东半岛的报酬。
多说几句,《马关条约》签订120多年了,起始于该条约的岛屿问题扔可能被有心人所利用。我们需要保持警醒,那段被异国铁蹄蹂躏过的耻辱历史决不能重演。
2018-03-14 11:27:33 -
感谢邀请!
回答这问题挺难,难在控制情绪。谁都不愿意回顾这段历史。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个分水岭。西方列强彻底看清楚了清政府的奴才面目。《马关条约》之前虽然也有割地赔款。但是割让建制明确、人口众多的实地(辽东半岛和台湾)还是头一次。
西方列强以前还对大清有所忌惮,因为经济规模巨大、人口众多的大清朝其实还是有些实力的。《马关条约》使西方列强彻底肆无忌惮了。
海权丢了还有路权。打下去又能怎么样呢?政府有可能亡,国家断不至于亡。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吓破了狗胆,国家怎么会割让陆地。那是你实际控制的土地,那里有你的子民。
“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丧家之犬式割让土地。引来了西方国家群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彻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慈禧太后恬不知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交与国之欢心。”
接下来,接下来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民(反正国也不国了,可民还得活着)的条约:
1896年的《中俄密约》,旅顺、大连没了。
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国门没了。
1896年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山东没了。黄河中下游也都不保了。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没了。
1898年 《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 《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年 《辛丑条约》。
1901年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1905年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1906年 《满洲里界约》。
1911年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1915年 《中俄蒙协约》。
反正条约名就有地名,不说那么多了。生气!!!每一个我都给画个句号。我多希望那是事情的结束啊!
国家就这样,他奶的不国了!
2018-03-15 00:23:26 -
马关条约是非常丧权辱国的条约,而与之签订的恰恰是日本这个小国家,其它国家一看,一个小小的岛国就让我们签订了如此条约。大大的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野心,而且让之前签订条约的国家感到,应该得到的比这个小日本更多,野心更加膨胀。
所以他们争做中国的债主,掠夺铁路,
掠夺矿权,争相开厂,抢占租借地。
2018-03-14 09:39:42 -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岳忠豪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据学者研究,列强强行瓜分中国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清朝确保列强所要求的地方不得转让给第三国;二、索取路矿利权,给予清朝政治贷款;三、清政府聘请顾问等方面,拥有优先权,如聘任军事教官,以便掌握中国的军政情况。其中尤以路矿利权最为致命,列强展开了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的侵略步骤。
(列强划分在华利益)
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立下大功,1896年李鸿章特与沙皇尼古拉二世签订《中俄密约》,后又通过《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顺、大连,东北俨然成为了俄国国境。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99年,并取得筑路、开矿等特权,山东遂变为了德国的势力范围。
法国则通过《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变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英国为了防范法国,于1898年6月9日逼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与九龙半岛、香港岛共同形成了以后的香港。同时租借刘公岛、威海卫,以防范俄国,并在长江流域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中英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
日本则将福建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唯一尚可称道的就是二流国家意大利于1899年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结果在自身实力衰弱,中国备战充足的情况下,没有得逞。
经过以上国家的瓜分,中国几无一片净土,时人有感于中国国势危殆,特作《时局图》一幅。
北方的黑熊指俄国;东部的太阳代表日本;中间长江流域的狗是英国;南部的青蛙是法国;肥肠似的怪物指德国;;鹰代表的则是美国。列强对中国鲸吞蚕食,虎视鹰瞵的局面一目了然。
在这种积贫积弱,随时有被列强瓦解的情势下,中国的变革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美平:《日本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三种论调》,《历史档案》2013年第1期。
2、杜长印:《巨野教案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张晓华:《列强瓜分狂潮中对铁路权的争夺》,《历史教学》2002年第8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2018-03-13 23:16:48 -
我这里就不抄写中学历史课本的说法了。只说说列强是如何在马关条约之后迅速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马关条约签署于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清帝国大败,日本险胜。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获得了巨额的赔款,并且夺得包括台湾在内的诸多中国领土。倘若不是后来的三国干涉换辽,恐怕就连辽东半岛都要割给日本了。不仅如此,在赔款割地之外,清政府还被迫答应日本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对华资本输出等条款。在此之前,列强对华主要是货物输出,而日本的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根据一体均沾的原则,都适用于资本输出。于是列强开始不仅向清帝国倾销商品,而且开始大规模进行资本运转,清帝国的经济中枢被列强侵入。
在日本割占台湾之后,列强猛地发现,原来那个在李鸿章等人经营下看起来已经跻身世界前十强、军事能力尤其是海军实力跻身世界前六,东亚第一的清帝国,不过是一个纸糊的老虎,他连日本这样一个东洋的蕞尔小国都打不过。于是,清帝国下辖的那么大的肥沃土地,现在都成了列强所觊觎的肥肉了。在此之前,列强侵华,英国不敢深入,法国虽然有意深入,但被击退,俄国在北方虽然割了很多土地,但并非武力割占,所以列强实际上有些摸不清清帝国的底细。尤其是清帝国扑灭太平军之后,开始实施洋务运动和自强变法,列强以为清帝国已经重新复兴为一个大国了,起码还有着帝国的辉煌。中日战争的彻底失败,打消了列强的最后一点顾虑。因此,在马关条约之后,英国在长江流域、法国在珠江流域、德国在胶东地区,俄国在东北地区,迅速开始向清帝国要求划分势力范围,实际上就是要瓜分清帝国了。这可谓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有人画出时局图,几大列强几乎全部瓜分了偌大清帝国,委实是实情。
在割地、划分势力范围之外,列强还纷纷向清帝国要求租借领地,青岛,新界等地,都是这个时候陆续被列强从清帝国手中“租借”出去的,租金未定,租期99年,在租界之内通行租用国的律法和管理体制,这实际上跟外国领土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梁认为已经到了非变法不可的时候了,发动了维新变法;孙中山等南方志士认为时局已经无可挽救,非以武装推翻衰朽的清政府不可;民间人士则认为必须要驱除洋人,于是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维新派,革命派,义和团,所有的势力就这样在马关条约之后在中华大地上集中呈现。所以,说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十分恰当的。
2018-03-13 22:06:01 -
我这里就不抄写中学历史课本的说法了。只说说列强是如何在马关条约之后迅速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马关条约签署于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清帝国大败,日本险胜。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获得了巨额的赔款,并且夺得包括台湾在内的诸多中国领土。倘若不是后来的三国干涉换辽,恐怕就连辽东半岛都要割给日本了。不仅如此,在赔款割地之外,清政府还被迫答应日本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对华资本输出等条款。在此之前,列强对华主要是货物输出,而日本的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根据一体均沾的原则,都适用于资本输出。于是列强开始不仅向清帝国倾销商品,而且开始大规模进行资本运转,清帝国的经济中枢被列强侵入。
在日本割占台湾之后,列强猛地发现,原来那个在李鸿章等人经营下看起来已经跻身世界前十强、军事能力尤其是海军实力跻身世界前六,东亚第一的清帝国,不过是一个纸糊的老虎,他连日本这样一个东洋的蕞尔小国都打不过。于是,清帝国下辖的那么大的肥沃土地,现在都成了列强所觊觎的肥肉了。在此之前,列强侵华,英国不敢深入,法国虽然有意深入,但被击退,俄国在北方虽然割了很多土地,但并非武力割占,所以列强实际上有些摸不清清帝国的底细。尤其是清帝国扑灭太平军之后,开始实施洋务运动和自强变法,列强以为清帝国已经重新复兴为一个大国了,起码还有着帝国的辉煌。中日战争的彻底失败,打消了列强的最后一点顾虑。因此,在马关条约之后,英国在长江流域、法国在珠江流域、德国在胶东地区,俄国在东北地区,迅速开始向清帝国要求划分势力范围,实际上就是要瓜分清帝国了。这可谓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有人画出时局图,几大列强几乎全部瓜分了偌大清帝国,委实是实情。
在割地、划分势力范围之外,列强还纷纷向清帝国要求租借领地,青岛,新界等地,都是这个时候陆续被列强从清帝国手中“租借”出去的,租金未定,租期99年,在租界之内通行租用国的律法和管理体制,这实际上跟外国领土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梁认为已经到了非变法不可的时候了,发动了维新变法;孙中山等南方志士认为时局已经无可挽救,非以武装推翻衰朽的清政府不可;民间人士则认为必须要驱除洋人,于是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维新派,革命派,义和团,所有的势力就这样在马关条约之后在中华大地上集中呈现。所以,说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十分恰当的。
2018-03-13 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