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普及遇到哪些难题?

spider 全部 1026

无线充电普及遇到哪些难题?

回复

共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PCB小导
    PCB小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无线充电本身还有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比如充电距离较短,必须近距离贴合,电源转换效率低下,能耗高等;

    其次,当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产品普遍体积较大,在手机等消费产品上使用并不方便,受制于电源转换效率问题,在大功率行业产品上也不能被普及使用;

    最后成本较高,相对于普通的适配器,无线充电需要接收和发射端产品,导致终端产品成本增加,发射端的价格也远高于普通适配器;

    技术因素、产品使用便捷性和成本应该是目前无线充电普及遇到的主要问题。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与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无线充电会得到普及应用的。

    2020-04-13 12:05:55 0条评论
  • Top匿名
    Top匿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现在大部分手机都是不带无线充电的吧,比如

    1、华为Mate RS,华为Mate RS保时捷版内置4000mAh电池,支持SuperCharge 22.5W超级快充,它还是华为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支持10W无线充电功能。

    2、金立M7 Plus,金立M7 Plus是国内首款无线快充手机,首发Qi标准无线充电技术,金立M7 Plus的无线充电输入端功率稳定在14W左右,完全可以媲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有线快充。

    3、坚果R1,坚果R1同时支持18W主流的有线快充,同时还支持无线快充,坚果R1无线充电功率达到10W,同时,坚果R1通过的是闹钟式无线充电座,由合力泰独家提供。

    4、小米MIX2S,小米MIX2S是小米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小米MIX2S搭载的Qi标准无线充电功能支持最快7.5W无线快充,在充电表现方面。

    要么价格比较高,要么没啥销量,苹果价格其实太高,实际成本大概在总价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且现在的技术没有达到真正的无线充电功能,还是要放在充电板上,已经有消息传出无线充电功能已经研发出来了,预计这两年会使用,真的做到充电器十米范围内自动充电!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2020-04-13 11:30:02 0条评论
  • 打工人之友
    打工人之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无线充电技术虽然出来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普及,个人认为有几方面原因:1.转换效率问题,大部分无线充电会带来能量损失,转换效率在90%一下。2.手机不支持,手机增加无线充电功能需要增加无线充电线圈,增加了成本和硬件设计的难度,所以手机厂家都只在旗舰的几款会加上无线充电功能。3.头部手机厂家对无线充电不感冒,与快充想比无线充电技术更新换代较慢,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2020-04-13 12:30:33 0条评论
  • 禹城刘大闯
    禹城刘大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无线充电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在于不能边充电边玩手机,用户体验差[灵光一闪]

    2020-04-13 18:18:12 0条评论
  • 智能制造基地
    智能制造基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无线充电的原理

    事实上无线充电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 1890 年,雷电法王特斯拉就已经完成了无线输电的实验,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各国电力情况的不同,这项技术只能成为想象中的产物。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使用的都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给充电板内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进而会产生磁场;两边电路联通之后,手机内的次级线圈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电路连通后会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经过整流之后就可以传送到手机电池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就是这个原理。

    说起来简单, 实际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发热,这主要是由于能源转换效率较低导致的。根据我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在目前半导体发展的水平下,比较好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基本维持在 75% 左右,相对比有线充电能够维持在 90% 以上,使用电荷泵的手机能够达到 98% 以上。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被浪费掉的电能就会转换成热能的形式,导致手机发热。由于锂电池高温会产生巨大的风险,电池越大风险越大,因此几乎所有的手机内都有手机电池管理电路,为的就是让手机在安全的温度内运行。

    以 iPhone 为例,工厂那边的数据显示温度控制线大概是在 38°C 左右,高于这个温度就会强制充电降频。这也就使得很多高功率无线充电很难长时间维持峰值充电速度。

    除了发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异物检测。

    我们现在都知道无线充电的原理是金属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但是绝大多数金属都是有电磁感应能力的(这也就是金属材质手机很难做无线充电),如果没有异物检测,如果充电器上有异物放置,可能会导致充电器会持续供电,接着电生热,就容易导致充电器过热损伤,甚至引发火灾等风险。

    除了异物,目前还有诸如金属手机边框、手机壳等有可能引发的异物检测问题,这些都需要充电器厂商进行检测。

    这在业内被称作 FOD 异物检测,Qi 协议认证中必须的一项保证。各个供应商不同的无线充电方案,FOD 是其中差别比较大的一项。

    Qi 协议是个啥?

    提到无线充电就会想到 Qi 协议,但事实上 QI 协议是一项由无线充电联盟(WPC)定制的短距离低功率无线感应电力传输互联标准(别看长,念一遍就明白了)。

    事实上无线充电板即使是在不工作的前提下,也是在以极微弱的电流做功,进行脉冲检测,检测到信号后会进行协议交换匹配。这个协议可以是 Qi 协议,也可是其他的比如私有协议,确认过眼神,彼此是对的机之后才会开始充电;握手失败就会触发 FOD,停止供电。

    Qi 协议的认证并容易,首先你得企业需要在 WPC 注册成会员,根据公司的规模有四个档位(小企业会员、准会员、正式会员、超级会员),根据档位的不同缴纳不同的会员年费,根据并享有不同的级别待遇。

    之后就可以将产品交于 Qi 进行质检测试,测试内容包含「符合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测试通过后就可以发放认证了。

    目前市面上除了 Qi 协议,还有一些其他的联盟以及厂商的私有协议。但是由于 Qi 联盟成立早、会员多、市场认、兼容性强,所以 Qi 协议在小功率无线充电市场上,尤其是手机无线充电市场上具有统治地位。

    但私有协议的兴起,无线充电碎片化也不能全怪厂商,一方面是利润,一方面是 Qi 协议的认证标准稍有落后,直到 2018 年的 V1.2.4 标准才推出了针对 5W — 30W 产品的 EPP 类型(5W 一下为 BPP 类型)。

    其实 Qi 协议只是 WPC 内的一部分,WPC 实际上技术可以覆盖到 1W — 1000W 功率,当然大功率的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比如汽车。国内一家名为「微鹅」的无线充电方案公司就推出了 1000W 无线充电方案,使用的是后面会介绍到的磁共振技术,不过不是给手机用的,主要是给电动汽车充电的。

    AirPower 为什么失败了?

    作为苹果最受关注的配件之一,从诞生到流产,AirPower 都吸引着很多用户的目光。AirPower 为啥失败了?我们推测还是前面提到的无线充电的基础原理问题。

    由于电磁式无线充电的原理,使得电圈和电圈必须要对齐才能实现最大的充电效率,而且必须是单电圈对单电圈。

    事实上苹果为了实现「多单位,随便放」的充电效果, AirPower 内部塞进了超过 20 个感应线圈(工程版 22 个线圈),还是分层堆叠,这就使得「对准」这件事情变得很难。

    对不准,首先会降低 AirPower 的充电效率,工厂那边的数据显示类似 AirPower 的产品充电效率差的情况下会降到 50% 左右;前文提到了浪费掉的功耗会变成热能,这就导致 AirPower 充电时,尤其是多单位充电时的发热非常严重,而且苹果不愿意在里面加风扇;另外还有前面提到的 FOD 异物检测,多线圈导致没办法做的太灵敏,但是不灵敏又会出现异物防护的问题。

    因此最后考虑用户体验,苹果砍掉了这个产品。

    未来的无线充电

    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在抱怨说无线充电必须放在一个地方,不能「边充边玩」,其实不是不行,但是你需要对距离控制的很好。不信的话如果你手边有无线充电器的话可以试一下,稍微抬起几毫米也是可以的……

    这其实是电磁感应式充电原理上的问题,基本无解。

    但这肯定不是未来,未来的无线充电肯定是拿着到处跑、随便玩就可以充电的状态。而想要实现这个愿望需要的是另一种充电技术 —— 「磁共振感应式」无线充电。

    这种方式需要充电设备和手机内的接受设备内调整到相同频率,也就是在一个频率上共振,在同一磁场中就会产生电能。磁通量越大,耦合性越好。前面提到的特斯拉磁感应能量传输和那个车用 1000W 无线充电用到的就是磁共振技术。

    这种方式功率比较大,可以摆脱距离的束缚,在短距离内可以自由移动,并且完全不挑放置位置,只要能处在同一磁场下就能充电,符合未来无线充电的设想。

    在目前市场中另一家无线充电联盟 AirFuel 玩的就是这个。

    但问题是,相较于电磁感应式,现阶段磁共振无线充电的功耗很高,而且不管是不是充电状态都需要维持这个功耗;而高功耗带来的不只是高电费,还有辐射,微鹅 CEO 余峰就曾经计算过这个功耗:

    对于一个充电功率为 5w 的手机,想要给它进行无线充电那么空间场的功率应该是 30w 左右,那么源头的功率可能要达到 50w 左右,这就相当于一个移动基站的发射功率,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影响。

    因此尽管磁共振无线充电更加符合「无线充电」的目的,但是现阶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还是更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

    除了这两种,还有「红外线」无线充电:通过灯具发射高能量红外线电波,手机外接类似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接受能量并转化成电能,加国老莱就曾经体验过这种灯具。只是目前这项技术尚在实验室阶段,未来的发展尚未可知。

    总的来说,目前市场上最可靠的无线充电方案还是电磁感应式,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但未来的形态更加接近于磁共振式。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已经并不遥远了,毕竟无线充电真的很方便啊!

    最后,千万别玩「电磁炉充电」,真的会搞坏手机的!



    2020-04-13 18:24:1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