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孩子自虐,孩子有自残行为该如何教育?
如何预防孩子自虐,孩子有自残行为该如何教育?
-
孩子的自虐行为多是因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心理压抑所致,是孩子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负性情绪的发泄。对于有自虐行为的孩子家长要格外关心重视,找到自虐的原因并解决,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孩子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大哭、画画等等,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家长会微信公号 xiaoxuejzh
2018-03-24 17:14:47 -
孩子被打击到什么程度才导致那样没自信自残行为?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不是说,怕自残而想办法,应该是孩子为什么会自残,从父母那里想办法,如果父母不改变,只改变孩子,预防孩子自残,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孩子会长大,会脱离开父母,那时候父母是管不了孩子的,父母看不见孩子自残行为不代表就没有了,那样,他会将自残行为表现在配偶那里,最终伤害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配偶和亲人。
往往那些轻易自残的人,其实是很自私的,因为有一点不满足他的心思或者有一点过不去的坎儿,他就会选择用自暴自弃的方式来解决,而从来不考虑的想法别人,和别人的难处,他不曾想平时的顺境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了。
一旦有责任,有担当,有替别人着想的想法的话,就不会轻易的自残。就像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无论什么苦都会吃,而不会在难处和绝望时选择轻生。
因为有爱,才有对世界充满盼望,因为有爱,才有活下去的动力。父母温柔的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以温柔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有自残行为,那么一定要找出背后受伤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去阻止这种行为,仅仅阻止行为是没有用的。
2019-04-25 13:51:11 -
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还不具备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当情绪不好或者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时,有的宝贝也会采取打脸、敲头等“自虐”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有的宝贝还会出现憋气、呼吸暂停等现象。
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帮助宝贝缓解坏情绪的7个有效办法
1.查明原因寻求解决方式
导致宝贝“自虐”的原因不同,采取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同。
一旦发现宝贝有上述“自虐”行为,就要注意观察,他是否受到来自情绪方面的刺激,
了解他情绪压力的来源,并根据宝贝的情况适时引导与安抚,帮助他以正确的方式来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
2.忽视宝贝的“自虐”行为
发现宝贝有“自虐”行为时,父母通常都会很紧张,既担心宝贝伤到自己,又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懊恼不已,于是父母的焦虑与紧张情绪也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宝贝看到父母的这种表现,会觉得很有趣,或者为自己成功地获得父母的注意而感到很高兴,那么父母的表现就会成为宝贝行为的奖励物。
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假装没有看到,平静地抱他到外面走走,或者和他开展一些别的游戏活动,给他一些喜爱的玩具等。
3.避免宝贝自己受到伤害
当宝贝出现“自虐”行为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让他击打枕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类似的安全的方法来缓解他的不良情绪,以免宝贝伤到自己。
如果宝贝容易在入睡或者睡梦中出现这种行为,父母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宝贝的安全。
4.满足宝贝感受节奏的需求
发现比较小的宝贝有这种行为时,父母可以将他抱在怀里,一边哼着某种轻松愉快的节奏,一边轻轻地摇晃宝贝。
已经会走路的宝贝,父母可以抓住他打头的两只小手,和他一起跳舞或者喊着节奏往前迈步,左右摇晃,通过这种方式来给予他安慰,让他逐渐忘却他的“自虐”行为。
5.给宝贝创造发泄情绪的条件
用厚厚的塑胶材料给宝贝设置一面发泄墙,当他情绪激烈的时候,让他去击打这面发泄墙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父母也可以给宝贝买两个可以用来发泄的玩具,比如拳击袋、毛绒怪物等。
每次宝贝出现“自虐”行为时,及时提醒他去击打这些东西,以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6.给宝贝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3岁内的宝贝不能给他讲大道理,他听不进去。
但是,一些浅显易懂的小道理还是可以听进去的。
每次宝贝打自己头,或者拿头撞墙、撞人的时候,跟他说:“宝贝不打头,这样会把自己打傻了,宝贝就不聪明了。
“宝贝不撞人,把人撞伤了。”“撞人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
7.必要时带宝贝去看医生
即便宝贝有“自虐”行为,但是,如果宝贝看上去很快乐,身体发育也都很正常,那就没有必要为宝贝脑子是否有毛病,心理是否有问题而忧心忡忡。
正常的孩子即便有这样的行为,一般也不会伤到自己,除非有别的意外发生。
宝贝这种有点危险的自我安慰方式一般几个月就会过去,不用过分忧虑。
宝贝“自虐”原因多多,家长还是需要多关注孩子,了解宝贝的心病,揭开心结。
2018-05-22 18:18:30 -
孩子为什么会有自残的行为
2022-01-25 10:49:28 -
用积极正面的事物引导开启。
2019-04-25 06:22:14 -
这个问题很严肃。首先作为父母要检讨是不是因为家里的环境引起的。比如忙没时间管小孩,家庭暴力,单亲,还是受一些电视的影响。再次就是多关注小孩的心理成长特点。多和他交流沟通。正确的引导他。
2019-04-24 23:30:26 -
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为还不具备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当情绪不好或者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时,有的宝贝也会采取打脸、敲头等“自虐”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有的宝贝还会出现憋气、呼吸暂停等现象。
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帮助宝贝缓解坏情绪的7个有效办法
1.查明原因寻求解决方式
导致宝贝“自虐”的原因不同,采取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同。
一旦发现宝贝有上述“自虐”行为,就要注意观察,他是否受到来自情绪方面的刺激,
了解他情绪压力的来源,并根据宝贝的情况适时引导与安抚,帮助他以正确的方式来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
2.忽视宝贝的“自虐”行为
发现宝贝有“自虐”行为时,父母通常都会很紧张,既担心宝贝伤到自己,又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懊恼不已,于是父母的焦虑与紧张情绪也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宝贝看到父母的这种表现,会觉得很有趣,或者为自己成功地获得父母的注意而感到很高兴,那么父母的表现就会成为宝贝行为的奖励物。
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假装没有看到,平静地抱他到外面走走,或者和他开展一些别的游戏活动,给他一些喜爱的玩具等。
3.避免宝贝自己受到伤害
当宝贝出现“自虐”行为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让他击打枕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类似的安全的方法来缓解他的不良情绪,以免宝贝伤到自己。
如果宝贝容易在入睡或者睡梦中出现这种行为,父母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宝贝的安全。
4.满足宝贝感受节奏的需求
发现比较小的宝贝有这种行为时,父母可以将他抱在怀里,一边哼着某种轻松愉快的节奏,一边轻轻地摇晃宝贝。
已经会走路的宝贝,父母可以抓住他打头的两只小手,和他一起跳舞或者喊着节奏往前迈步,左右摇晃,通过这种方式来给予他安慰,让他逐渐忘却他的“自虐”行为。
5.给宝贝创造发泄情绪的条件
用厚厚的塑胶材料给宝贝设置一面发泄墙,当他情绪激烈的时候,让他去击打这面发泄墙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父母也可以给宝贝买两个可以用来发泄的玩具,比如拳击袋、毛绒怪物等。
每次宝贝出现“自虐”行为时,及时提醒他去击打这些东西,以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6.给宝贝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3岁内的宝贝不能给他讲大道理,他听不进去。
但是,一些浅显易懂的小道理还是可以听进去的。
每次宝贝打自己头,或者拿头撞墙、撞人的时候,跟他说:“宝贝不打头,这样会把自己打傻了,宝贝就不聪明了。
“宝贝不撞人,把人撞伤了。”“撞人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
7.必要时带宝贝去看医生
即便宝贝有“自虐”行为,但是,如果宝贝看上去很快乐,身体发育也都很正常,那就没有必要为宝贝脑子是否有毛病,心理是否有问题而忧心忡忡。
正常的孩子即便有这样的行为,一般也不会伤到自己,除非有别的意外发生。
宝贝这种有点危险的自我安慰方式一般几个月就会过去,不用过分忧虑。
宝贝“自虐”原因多多,家长还是需要多关注孩子,了解宝贝的心病,揭开心结。
2018-05-22 18:18:30 -
孩子为什么会有自残的行为
2022-01-25 10:49:28 -
不知道你说的自虐是什么形式的,不吃饭,不睡觉还是伤害自己的身体,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首先都要找到发生的原因。
如果是情感因素的,比如不给买玩具不吃饭,家长不理解我等,请好好的和孩子谈谈,用伤害自身来要挟父母是不可取的,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要开诚布公的说出内心的问题。
如果已经上升到病理层面,请尽快安排就诊,自虐可能会伴随失眠,抑郁等症状,不可小视,家长也不能讳疾忌医,小病拖成大病后悔莫及。
作为家长要时时注意孩子的思想情况,多和孩子沟通,成长中的孩子有很多困扰,在没有足够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死胡同,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往往严重的后果都是家长的疏忽造成的。
2019-04-25 14: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