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统一后二世而亡,汉朝统一后却得以长治久安?
为什么秦朝统一后二世而亡,汉朝统一后却得以长治久安?
-
为什么秦朝统一后二世而亡,汉朝统一后却得以长治久安?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历经六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但其统治,仅十五年便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至于烟消云散。在秦王朝这不足二十年的统治之中,尚有三年是被赵高“借壳”揽权。
反观西汉王朝的建立: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发家,披荆斩棘,先是一路挺进汉中,后掀翻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终于雄霸中原、一统天下,是为西汉。历史上数得着的帝王,少有如此“以下犯上”者,刘邦发迹之前,不仅生活在社会底层,甚至流氓之名远扬。再看秦始皇嬴政,他倒不是官二代,他们家从他爷爷的爷爷就是官二代。
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不算东汉,也超过二百年国祚。但秦朝统一后的统治尚不足其十分之一,是什么让秦输给了汉?
我们一直认为宋朝被辽、金欺侮,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看起来刘邦胜过项羽、大秦,也是野蛮胜利的代表,难道文明就注定失败?
其实不然。
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其偶然性,而偶然之下,是大势所趋。
秦国是那个时代最强力的势力,它一统天下,既是秦国历代君王的政治抱负,也是连年混战的之下流离失所、艰苦残喘的各国百姓的诉求,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
秦始皇为了加强泰国的建设,并适应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改革和建设。
秦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后,仍面临着复辟势力的威胁,人们常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便是如此,即使秦横扫六合,“六国余孽”的势力仍然强盛。
有人常说如果当初公子扶苏继位,那么历史会变得不同,事实也的确如此——历史在这里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
如果扶苏继皇帝位,秦王朝能够多坚持几年是一定的,因为扶苏性子任和,但扶苏的性格,有着巨大的缺陷,他将忠、孝视之甚重,不惜以性命践行,仅是胡亥所拟假诏,他便着了道一命呜呼,这证明扶苏或许是个贤者,却没有政治家的潜质。
秦朝内有赵高、李斯这类的小人层出不穷,外有六国余裔虎视眈眈,扶苏拿什么来抗衡“亡秦”势力?所以,秦王朝的暴政,六国遗民相互敌视,强大的亡秦势力,都只是加速了这个王朝倾颓,继承人的无能,才是它最终倒坍的主要因素。
那汉朝为什么能够比秦朝长久?
因为汉朝的统治者大部分都在政治上有着杰出才能。汉高祖刘邦自不必说,那是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人物,甚至刘邦尤胜于秦王。毕竟刘邦是老哥一个,白手打天下,嬴政却是“奋六世之余烈”,刘邦在品德上的确“债台高筑”,但他亦有“安得猛士守四方”的豪情和包容天下的胸怀。
刘邦当然也出过昏招,大封同姓王,到汉武帝时才以“推恩令”得到妥善解决,但其后人,可说俱有治世之才,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大治不断,就算是经历吕后专权、诸吕之乱,亦只是顶尖权利阶层的争斗,于天下之治并不动摇根本。所以汉胜过秦,所以秦二世而亡,西汉却能延续两百年国祚。
2017-09-21 18:04:02 -
秦朝为什么会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就走向了灭亡,秦朝的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暴政所引发的民怨以及地方上六国意识的依然存在都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秦二世的昏庸无能更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朝的统治为何能持续四百年呢?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套完全迥异于秦朝的统治政策,西汉初年,汉朝统治者刘邦、吕后乃至其后的文帝、景帝,都信奉黄老之学,在对内对外政策上体现的很明显的是采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得因秦末暴政和战争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得到缓解,人口在持续增加,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进步。
由于汉初的统治者错误的认为秦朝是亡于郡县而不是亡于暴政,西汉初年一度推行了郡国并行制,希望通过同姓分封的方式来维持汉朝的长治久安,但是好景不长,在景帝年间就爆发了由分封的诸侯王所挑起的“七国之乱”,最后叛乱被平定了,汉朝的统治者也吸取了其中的教训,面对有“叛国而无叛郡”的情况,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的推行削藩的政策,因而影响汉朝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另一个因素也被消除,分封的诸侯国越来越小,基本上很难再有大的作为。因此,汉朝统治者适时的调整政策也是保证汉朝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汉武帝时期推行的重视文教,提倡儒学的政策,也是维系汉朝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凡盛世,文教必然发达,重视文化与教育的时代,必然是稳定的时代。
西汉末年以后,汉王朝也开始出现危机,后来被王莽篡权,东汉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最后维系了汉朝四百年的统治。
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对于汉民族的最终形成与扩大产生了直接影响。汉家法度也是千百年来各个专制王朝都会坚持的一个政策。
2017-08-23 09:59:54 -
答:秦朝立国二世或连上子婴之三世即亡历代都有讨论,最著名的莫过于贾谊的《过秦论》。其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易也。为秦亡于其严刑酷法定下了基调。
秦法缘于商鞅的创立,但那时的秦还只是一西北小国,当秦一统华夏当年战国时期的秦法却未与时俱进,已经过时了。当初的法令已不适合当前的实事,陈胜,吴广起事为了什么?失期,法皆斩。不就是迟到而且还是因天气的不可抗拒之外因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杀头,真是岂有此理,而且那时是和平年代,而非战时,再比如,刘邦带着一帮人去服役因路上跑了人,就要连座,也是统统杀头,真是不尽人情,这二拨人,一是焚烧秦朝的燎原之火,一个是起而代之的真命天子,皆是缘于秦法的酷烈,由以,秦兴起法制,亦亡于其酷法。
汉初以黄老的清静无为做为治国理念,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以民休息,其中汉代特别重视三老在基层社会的作用,建立了一个以乡贤为主体的基层自治体系为汉朝数百年的正常运转提及了巨大的基层动力。这也是汉祚得以长治久安的基石。
2017-08-22 14:56:54 -
天下大势告诉我们应当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扫六合统四海,结束几百年分裂局势,这其中可以很大程度归功于秦国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逐渐成为虎狼之国,山东六国皆惧怕这个虎狼之国。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推行军功爵制,激励了秦军将士勇敢作战;废井田,开阡陌,鼓励了秦国百姓勤奋生产,为秦国强大提供了经济基础;严刑峻法,这在乱世是可以维护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的;推行县制则加强中央集权。而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均没有成功,而商鞅变法成功了,因此秦国在军事、经济、思想、政治诸多方面都超过了六国,逐渐也就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然而商鞅所推行的法家思想适于乱世,不适于治世,在天下统一后,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而秦国仍旧推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并且大肆征发徭役赋税,人民承受不起,最终被迫起义,天下再次变得混乱。后来高祖刘邦兵进咸阳,宣告风云一时的大秦帝国灭亡。
汉高祖重新统一天下后吸取秦亡的教训,所以到汉武帝时都推行黄老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天下逐渐安定下来。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时的儒术已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合了法家思想的外儒内法,这种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来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归根结底,秦之速亡、汉之长兴是统治者及当时的知识分子们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仅秦后有强汉,还隋后有盛唐。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
2017-08-21 16:26:48 -
秦朝与隋朝都是短命且强大的王朝,亡后又都是强大且长寿的王朝。我觉得不是偶然。
①、都有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秦朝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隋朝采用科举制(夏商周为世卿世禄制,汉朝采用察举制,魏以后采举九品中正制)。这些变革使的与原即得利益者发生巨大冲突。
②、都有所谓“暴政”,虽然有些举措(长城和大运河)意义深远,但是操之过急,人民负担过重。
正是因为前朝的强大与短暂,变革与灭亡,才使得后朝能够吸取教训与经验。汉初吸取秦朝教训,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采举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最终汉武帝推恩令,才完成。而唐初则从隋朝灭亡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善于用人和纳谏。
2017-08-21 18:40:52 -
一秦朝统一六国后,六国的贵族的利益和地位从天落地,他们要趁机进行疯狂的反扑。二秦朝没有给民众休养生息,而且更加重了人民的劳动和痛苦。经过反秦战争,六国贵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利益,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天下就处于平衡状态了。
2017-09-23 12:14:27 -
秦作为一个外夷与汉人的混血的游牧兼农耕的区域和民族,相比楚是一个农耕文明发达和土地资源更优越的区域和民族,古代的农耕文明在生产力上有绝对的优势,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作战时能保持充分的补给。
纵观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原文明高度强大,以绝对的优势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有效地对抗周边游牧文明,纵观历史,少部分时间中原失守多发生在中原内乱导致外敌入侵。汉取代秦,然后定都长安是有道理的,主要中原有不断资源输出到长安,长安用来为了攘外和安中原。所以势必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民族选择定都长安或北京,才会长治久安。
秦的本质属性不是中原文明,仍以自己的区域为中心去统治中原,而不是去发展中原,势必造成不擅长统治中原的状态,必然不能有效获得中原的支持,反而会成为中原的外敌,所以必然不会长久。这和五胡乱华、金人入侵以及蒙古入侵是一样的原因和结局,后来都被击溃。
但是历史上唯一有一个外族对中国保持了几百年的统治,就是满清,因为满清不仅仅像前几位使用了暴力,区别是满清后来以发展而中原为中心,以汉治汉,所以长久。可见汉文明无论被谁利用好了,发展汉文明的,就容易形成大一统和长治久安。暴力统治和奴役汉文明的,把汉文明作为纯资源输出型的,结局都是被赶走。
所以日本侵华后来被赶走也是有道理的,可见大东亚共荣是彻底的谎言,当现在或以后某些学者还在憧憬中国若被日本统治可能会多美好时,以上分析可以彻底击溃这种荒谬的卖国论。
2017-09-22 00:38:58 -
秦作为一个外夷与汉人的混血的游牧兼农耕的区域和民族,相比楚是一个农耕文明发达和土地资源更优越的区域和民族,古代的农耕文明在生产力上有绝对的优势,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作战时能保持充分的补给。
纵观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原文明高度强大,以绝对的优势人口数量和生产力有效地对抗周边游牧文明,纵观历史,少部分时间中原失守多发生在中原内乱导致外敌入侵。汉取代秦,然后定都长安是有道理的,主要中原有不断资源输出到长安,长安用来为了攘外和安中原。所以势必都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民族选择定都长安或北京,才会长治久安。
秦的本质属性不是中原文明,仍以自己的区域为中心去统治中原,而不是去发展中原,势必造成不擅长统治中原的状态,必然不能有效获得中原的支持,反而会成为中原的外敌,所以必然不会长久。这和五胡乱华、金人入侵以及蒙古入侵是一样的原因和结局,后来都被击溃。
但是历史上唯一有一个外族对中国保持了几百年的统治,就是满清,因为满清不仅仅像前几位使用了暴力,区别是满清后来以发展而中原为中心,以汉治汉,所以长久。可见汉文明无论被谁利用好了,发展汉文明的,就容易形成大一统和长治久安。暴力统治和奴役汉文明的,把汉文明作为纯资源输出型的,结局都是被赶走。
所以日本侵华后来被赶走也是有道理的,可见大东亚共荣是彻底的谎言,当现在或以后某些学者还在憧憬中国若被日本统治可能会多美好时,以上分析可以彻底击溃这种荒谬的卖国论。
2017-09-22 00:38:58 -
一秦朝统一六国后,六国的贵族的利益和地位从天落地,他们要趁机进行疯狂的反扑。二秦朝没有给民众休养生息,而且更加重了人民的劳动和痛苦。经过反秦战争,六国贵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利益,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天下就处于平衡状态了。
2017-09-23 1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