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残疾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
这个问题,要看残疾人是在哪方面残疾。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这是《刑法》第18条的规定。另外,精神病人并不是什么时候犯罪都不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这是《刑法》第19条的规定。也就是说,聋哑人犯罪,一般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以免除处罚。
3、除上述范围以外的残疾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4、上述不承担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其残疾情况必须经有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确认方为有效。
以上回答供参考。
2019-10-17 19:20:40 -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对精神病人、聋哑人与盲人的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 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只有未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除此以外的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残疾人也不例外。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深圳立帮律师团专业律师。(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立帮律师团)
2018-11-14 17:28:55 -
是什么样的残疾人会犯罪?如果是有残疾人犯罪理应重罚和判罪,一视同仁。谢邀
2018-11-25 19:47:50 -
法海一粟认为,残疾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除非该犯罪嫌疑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1、刑法规定。根据刑法第三条规定,只要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都要依照法律定罪处刑。由于本条规定并未将残疾人排除在外,因此,残疾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下16周岁以下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75周岁以上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上述规定对于残疾人一体适用,不作区分。
3、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属于智力残疾人,由于智力残疾直接和其刑事责任能力相关,因此,刑法作出了特别规定。
4、聋哑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上述之外的残疾人犯罪与常人一样,犯罪时均应承担刑事责任。
法海一粟:运筹帷幄之中,决战法庭之上。
2018-11-14 10:39:57 -
谢谢邀请!
1、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精神病人在病发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是根据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失去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
2、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规定。聋哑人和盲人因听力、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
3、但对于肢体残疾的人犯罪与其他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条件。
2018-03-02 08:58:54 -
谢谢邀请!
1、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精神病人在病发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是根据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失去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
2、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规定。聋哑人和盲人因听力、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
3、但对于肢体残疾的人犯罪与其他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条件。
2018-03-02 08:58:54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0年12月份,我国对刑法进行了修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将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所以残疾人违法犯罪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要根据上述的法律来界定:
(1)如果犯法的残疾人符合上述法律规定,则不负刑事责任;
(2)如果犯法的残疾人不属于上述法定的情况的,那要负刑事责任。
2022-11-16 10:45:13 -
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广义上讲任何人犯罪都必须负法律责任,当然也就包括残疾人。我国刑法第19条明确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理由很简单,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即听不见又不会说话,没有法律意思,这里指的必须是即聋又哑,不是单一的聋或者哑人,盲人虽然有法律意思,但是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看不见他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所以刑法第19条对这两种残疾人做了专门规定,而不是泛指所有残疾人。
2021-11-04 15:51:33 -
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一样,都要追究刑事责任。身体残疾,比如聋哑人在量刑上有一个减轻情节。哪些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仍应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
1、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未满十六周岁的人非犯“八恶”罪(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应注意的是,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 强制医疗。
3、属于实施正当防卫的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防卫过当除外)。
4、采取紧急避险行为的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下列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
刑诉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有的人分不清什么是刑事处罚,什么是行政处罚,以为只要是做了不对的事情,就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很明显法律中对刑事责任的认定显然不是这样。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比如说,初犯偷了辆普通自行车,情节是不至于直接判坐牢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追诉时效期限根据不同的犯罪、犯罪的轻重不同,有不同的规定,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这里说的法定最高刑不是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判的刑,例如,一个犯罪嫌疑人犯了故意杀人罪,综合他的各种犯罪情节,他可能会被判18年有期徒刑,但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所以要经过20年,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在没有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情况下,经过20年后,就不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了,但是如果案发后,有人报警,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无论逃亡多少年都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这里说的法定最高刑是犯罪嫌疑人所犯罪名的法定最高刑。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经特赦的罪犯,他人不得就原犯罪事实再予追究刑事责任。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受害人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也就是“不告不理”案例,有一些犯罪事实已经达到判刑标准,但由于受害人没有上诉的意愿,因此罪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比如说: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侵占罪等。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021-08-03 09:55:34 -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杀人是跟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的。智力有残疾的人杀人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
相关法律知识:
1、较港澳台刑法,秉承了中华刑法思想的精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敬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就连以手段严厉著称的刑罚,也注意到对残疾人宽处的刑罚适用制度。现行《刑法》是在充分吸取中华刑法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对包括精神病人及聋哑人、盲人的刑事责任分别作出从宽处罚的规定。港澳两地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受到西方法律思想,机台湾地区刑法虽根植于大陆,系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颁布施行的刑法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较港澳刑法,虽较好地吸收了中华法律的思想,但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地域的局限性,也已明显不如大陆刑法,因此,在残疾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上,港澳台地区刑法无论是适用残疾人的范围,还是从宽的幅度均落后于大陆刑法。
2、较外国刑法,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在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事业,特别是随着1990年12月《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施行,残疾人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关心、理解、爱护、帮助残疾人,在我们的社会里已形成浓厚氛围。与外国刑法相比较,我国《刑法》充分考虑到犯罪的精神残疾人对自己行为所能负责的程度,将其区分为无、限制与有三种刑事责任能力,分别作出完全不负、减负与完全负刑事责任的规定,符合现代各国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科学划分。对各国刑法较少涉及的聋哑人的刑事责任也作出从宽处罚的规定实为各国刑法规定之罕见。我国《刑法》的上述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残疾人的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并有力地驳斥了西方个别国家借人权问题对中国的无理指责。
3、较中国古代刑法,注重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现代社会已完全抛弃古代那种复仇的刑罚目的,现代刑罚注重于两个目的:一是特殊预防,惩罚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生理或者心理的缺陷,其再犯能力较差,通过非刑罚手段可以有效防止本人重新犯罪时,就不应付之刑罚。而对严重残疾者动之于重型,非但不能有效地儆戒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反而让一般人觉得刑罚过于残酷,使刑法无法产生反感、抵触和对立情绪。此外,鉴于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将其收押在监,不仅不能创造经济价值,还要较正常人付出更为昂贵的费用,亦不符合刑罚的经济原则。
如果您还有法律上的疑问,欢迎关注:讲法讲理 免费私信为你解答。
2021-06-23 09:50:25 -
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任何残疾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残疾与残疾人本身、并不是逃避法律惩罚的借口与理由;
智障人犯罪,是可以量刑、减轻处理,或可免于刑事责任;但智障人犯罪、要追究监护人责任,智障人犯罪造成的损失、应由监护人赔负责偿;
残疾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福利待遇,享受医疗、保健的特惠,更应遵纪守法、安静生活、以报答政府关怀与家人特护;
2021-08-19 01:21:14 -
当然要负刑事责任,比如说:一个瘸子下毒把人家一家毒死了。能说因为你的残疾就免予刑事责任?太荒唐了嘛。
2022-07-01 03:13:29 -
任何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残疾人也不例外,我国宪法明文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对有些残疾人在量刑方面,有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比如说实施犯罪时精神有障碍,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病,即便如此,也要由监护人看管或强制隔离。
2021-10-10 07:36:25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10-15 05:03:27 -
这个问题首先要认定“残疾人”,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第一条宗旨:释义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所以,聋、哑、智力障碍、精神疾病患者都是残疾人。
但是我国在《刑法》中关于“特殊人员”犯罪的规定是这样的:
《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但是(画重点),肢体残疾人犯罪在《刑法》中没有特别的规定。
所以,肢体犯罪的人犯罪不属于减轻、从轻处罚的范围,应该和正常人犯罪一样处理。
其实也可以理解,肢体犯罪的人,智力认知上没有什么问题,对外界的感知上也不同于聋哑人一样缺失。
所以从犯罪主观和客观上都和正常人一样,所以应当和正常人一样处理。
关于有无专门监狱看管的问题
精神病犯罪按照法律规定送到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所,强制治疗。
其他人员犯罪还没有见过专门的分类,聋哑和肢体残疾人犯罪和正常人一样看管。
但在监狱里,残疾人肯定会受到相应的照顾。
2018-03-02 07:24:59 -
你好,法律面前为人人平等,既包括民间通常俗称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当然也包括了对普通人和残疾人的平等对待。
残疾人除有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以外,也是平等适用我国的法律,犯罪了同样受到刑罚的定罪处罚。
以上说的可以除外的特定情形,就是指如果在精神方面有残疾,经有权机构按法定程序鉴定,在作案的时候正处于精神病发作期,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给他人造成损失的,由他的监护人负责民事赔偿。
在法律上,对于残疾人犯罪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对待,比如是针对聋、哑、盲人会在程序上有一些特殊的“关照”,但是如果确实构成犯罪的,并不能据此免责。
总之,只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犯罪的行为,都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而除了正在发作期的精神病残疾以外,其他残疾人并不必然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除了部分精神病人有可能不负刑事责任以外,其他的残疾人犯罪了同样要受到刑事追究。
律师视角看世界,案件背后析法理。欢迎关注@文金发律师,多学法,少吃亏。
2021-10-14 09:02:06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8-11-13 21:08:06 -
残疾人犯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分为三种情况:1.精神病人在不能完全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其它残疾人犯罪,依法应负刑事责任。在处罚上罪刑相适用的刑法原则是要适用。
2021-08-31 10:03:19 -
这个问题提的有些奇怪。在古代,“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八三严打的时候,中央有高官的儿子也被枪毙了。欠债还钱,愿赌服输,说的就是人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残疾人犯法为什么不能负刑事责任呢?
2021-11-07 10:36:03 -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3个基本特征如下: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这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2、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具有独立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残疾人犯罪属于自然人犯罪,只要其实施犯罪时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年龄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021-12-25 15:31:52 -
一视同仁
2021-09-10 03:05:41 -
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我国目前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2岁。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不负刑事责任。通俗地说,只有孩子和傻子可以不担责,残疾人,包括聋子、瘸子、拐子、哑巴等不是免除刑事责任的法定理由。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又聋又哑”或“盲人”这两种残疾人有明确规定,对于其他残疾人,并没有从轻减轻的规定。
2021-06-29 14:21:47 -
谢谢邀请!
我国除了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负刑事责任以外,其余的触犯刑律都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针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也并没有说一定免除刑事处罚。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题主所说的残疾人不符合上述的情况,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针对残疾人犯罪的,不管是在看守所还是在监狱都会有相应的照顾。
而每个监狱都有专门的“老残犯监区”,里面关押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每天做一些很轻松的事,而且还都有减刑,每天针对这些人也有一定的加餐,可以说比一般的犯人舒服太多了,一般的犯人为了能减刑每天都很拼命的干活,而他们不干什么都有刑减,而且往多了减,在里面真心羡煞旁人。
当然不管监狱怎么样,都是苦中作乐,现实虽然“现实”,但是自由是最重要的。
OK!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或者私聊我,尽量解答。
2018-03-11 14:51:15 -
残疾人犯罪一样应该负刑事责任,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09-04 06:09:13 -
法律必须具备公正性严谨缜密性。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不能因为是老人,不能因为是女人,不能因为是残疾人就网开一面失去法律该有的公正公平和威严。
2021-09-15 08:20:21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了法律特别规定的几种特别类型,如发作期的精神病之类,触犯了法律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对于已经判决并投牢的残疾人罪犯,监狱还是有相对应的照顾的:对于处于身体康复期的罪犯,有生活上的照顾;对于生活不便的罪犯,有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对于符合条件的老病残罪犯,在减刑方面也有照顾。
对于监狱的罪犯来说,除了按性别、刑期、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等来划分,是没有什么残疾人监狱或是传染病监狱的。
2018-03-02 21:55:21 -
如何区分残疾人?残疾人犯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理由是什么?这是我们困惑的问题。
先来说一个故事。
小李19岁,是一个聋哑人;小陈20岁,是一个盲人;小张25岁,是一个精神病人。有一天,三人在一起时,小李看见一个年轻姑娘走过,手上拿着一个小包包,当即提议找机会抢劫。三人于是在周边无人的时候,用刀逼向小姑娘,将小包包抢走,得款2600元。
小姑娘报案,三人被抓,法院分别判小张3年、小陈1年徒刑,判小李不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情况下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只有这三种情况,残疾人才有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处罚是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每个犯罪分子,给予罪刑相适应的刑罚,不要以为自己是残疾人,就可以获得特殊的待遇。
我是云台园,一个认真、负责的律师,添加关注,一起探讨、交流法律和情感问题。
2022-07-08 19:13:43 -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对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十二周岁至十四周岁对二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七十五周岁以上犯罪的可以从轻处罚,精神病人不能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情况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减轻处罚。
以上是刑法规定的我国关于刑事犯罪年龄和精神状态的规定。刑事犯罪只和年龄和精神障碍有关,跟身体残疾无关,当然精神病人也纳入在精神残疾类,但与楼主提问的残疾还是有区别的。
2021-12-08 14:33:2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因此。对于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我国将其规定为特殊行为能力人,此类人犯罪时,并没有任何主观故意及行为意思,因此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此类人犯罪所对应的刑法,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本条使用对象有两种:一是既聋又哑的人,即同时完全丧失听力和语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聋哑和幼年聋哑者;二是盲人,即双目均丧失视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丧失视力者。对聋哑人、盲人犯罪我国刑法坚持应当负刑事责任与适当从宽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此类残疾人犯罪应根据其主观恶性、生理及病理等方面适用刑罚,我国刑法中一般要负刑事责任。
大家如有其他见解,可在下方评论交流。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生活法律小知识,记得点赞哦!
2019-10-17 15:57:51 -
残疾人犯罪,当然要负刑事责任,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10-28 08:29:58 -
感谢邀请。
残疾指的是哪类残疾?
如果是智力残疾,则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这类一般指的就是精神病人,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如果是肢体残疾,只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
没有专门的残疾人监狱,监狱会对残疾人服刑能力进行评估,通常会进入监狱中的老残监区,做一些较轻的劳动。如果实在是生活不能自理,做不了劳动,监狱会安排勤务犯照顾。
2018-03-02 16:17:02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残疾人国家照顾他们,但如犯罪同样处罚他们,他们同样具备遵守法律的能力。经常看见聋哑人行骗,他们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就应该惩罚他们。
2018-03-25 17:40:06 -
需要。
不负法律责任的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常见的是精神病患者。注意哦,不是只要是精神病就可以。得是在行凶的时候正处在发病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才可以。像那种间歇性发病的可就得做精神鉴定喽。检查当时是不是处于发病期,如果不是,该判还是会判的。
残疾人,仅仅是身体上的不方便。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对自己的行为有识别能力和预判能力。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你说呢?法官会送他去监狱还是精神病院?
2018-11-13 23:36:14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去触犯法律!
2018-11-15 09:30:47 -
当然负了,我是残疾人,我被丛台区刑警队以寻衅滋事罪抓到看守所,却关了我618天,后以证据不足为由,给我办了取保候审,当天释放了我。
2023-05-29 12:34:00 -
要看看哪儿去残疾,精神病人经鉴定案发时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经鉴定案发时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他残疾人,盲聋哑人,也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他残疾可酌情从宽处罚。
2018-11-14 19:54:07 -
一样负刑事责任!残疾人也是有意识行为能力的人!又不是精神病人!所以一样负刑事责任!
2021-08-09 13:57:18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了法律犯了罪应负刑事责任,当然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还是过失,法院会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有关条款,根据犯罪情节或造成他人伤害程度会酬情量刑的。
2021-08-29 12:10:06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残疾人犯罪同样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不得超越法律之外。
2021-10-08 10:58:30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11-10 19: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