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中国历史上的某一个政权是中国正统朝代的标准是什么?
确定中国历史上的某一个政权是中国正统朝代的标准是什么?
-
谢邀。
正统朝代,当代通常指作为一个朝代的统治政权被民众及后世所认可的程度,包括二十四史及清史的评价。
当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正统朝代包括: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对于唯一政权朝代来说,不存在正统之争。即便是元朝和清朝,尽管是少数民族建立统治政权,也认为是正统。
但对于乱世就会有争议,多个政权并存,究竟奉哪个政权为正统?
与中原王朝对峙的少数民族朝代或者外族入侵朝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为汉族政权,认为正统;如五胡十六国时期,与中原王朝对峙的五胡政权,一般就认为不是正统;又如宋朝时期,尽管南宋疆域不是最大,但因其继承北宋血脉,且为汉族政权,也认为是正统。
至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曹魏承汉并下启西晋,曹丕毕竟走了形式受禅而立,后来的晋朝也承魏而立,正史三国志尊魏为正统,故三国时期的正统就为魏。这就不是以血脉作为衡量依据了,刘备算是汉室后代;也不是根据所谓的传国玉玺;
以上衡量依据应该说有可取的,既照顾历史现实,同时也承认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但这样分还是会产生争议,比如少数民族感情说、反对大汉族主义说,比如各城市也在挖历史底蕴争当古都,也产生争议的驱动力。
中国是具有包容性的国度,所以文明能不间断延续至今。在中国人传统的华夷观念中,华夷界限通常是文化而不是种族。而取得统治政权的少数民族,事实上也接受比他们民族更先进的汉族文化。
(坚持自己的意见,一起读史,分享心得,请您关注我。)
2017-08-23 18:19:49 -
谢邀:确认是否正统?要看是否拥有九鼎或传国玉玺。
九鼎为夏朝开国皇帝大禹铸造,象征九州中国,只有天子才配拥有,而王侯用七鼎,士大夫用五鼎,士只能用一至三鼎。
九鼎传了夏商周三朝,即使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后期,东周已沦为中小诸侯国规模,由于拥有九鼎,仍维持了天下共主荣誉。
战国后期,秦灭了周,九鼎失踪(有沉入泗水、入葬秦始皇陵之说)。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了传国玉玺,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后来在历代帝王争夺战中,传国玉玺忽隐忽现,多次易主,辗转于汉隋唐宋五朝,在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中,传国玉玺失踪:元朝时又出现北京民间,被元朝获取,元溃退漠北后,销声匿迹,杳无踪影。还有人估计说,这群“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莽夫,可能暴殄天物,将传国玉玺改刻其它印信。
清朝,使用了“大清受命之宝”传位玉玺,从本质上,这只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家印。
从概念上,华夏民族以受儒家、法家、道家传统文化熏陶的汉人为主体,他们建立的政权一般视为正统,这也可解释清朝入关后要急急忙忙尊孔的原因。
中国的大统一王朝当然都算正统(无论有无九鼎或传国玉玺),统一顺天道、符民意,得民心,岂有不正之理?
2017-08-23 13:47:45 -
在我看来是不是正统,关乎在于3点
一是是否占有中原地区,所谓中原地区就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也就是黄河渭河流域,既现今河南一带,这是最重要的,不然就不用说后面两点了。
第二,获得士族或者文人的支持,中国直到今天都是氏族抱团的社会,古代就更严重了,一个大族就能影响政治的走向,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就别说正统了,想安安稳稳都难。而文人的支持就是舆论的支持,如果文人老是编排你,你还说什么正统,如果老百姓都觉得得你是非正统,你杀得完吗?
第三,后面皇朝是否承认你的正统地位,如果后面的皇朝不承认,你找谁说去,但是后面的皇朝也有自己的政治顾虑,一般对于统一的皇朝还是会划入正统的,比如元之于明,清之于现在
2017-05-25 20:06:51 -
何为正统?说白了就是你的皇位来得是不是名正言顺,你的王朝的建立是不是顺天应人。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说来解释王朝的正统性,显然是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然而,在恪守道德伦理的中国古人心中,没有什么比正统更具有号召力了。一旦被认定是正统,你就占领了舆论制高点,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你的皇位和所建立的王朝才能够稳固。
正统观念形成于东周时期。大家可能没有太留意,春秋时期的大部分诸侯都是称“公”,例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等,但是也有少数称“王”的,例如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公”和“王”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实,稍懂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时期,中国还没有皇帝,周天子的称号也不过是“王”。“王”可以分封诸侯,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所以,从伦理上来讲,诸侯没有称王的资格。楚、吴、越等国称王,说明他们不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同样,他们也不被中原各国所承认,而被认为是蛮夷。在这里,承认周天子的权威的各国自然就认为周是正统。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气若游丝。战国七雄全部都称王。到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时,他觉得王这个称号已经不足以表示他的丰功伟绩了,这才取“三皇五帝”之意,自称皇帝。从此,皇帝这个称呼就成了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专用名称。
到了汉朝,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各朝各代的指导思想。由于正统观念与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非常吻合,使得正统观念逐渐得深入人心。正是由于正统观念的形成,使得王莽建立的新朝得不到百姓乃至士族的支持,仅仅过了8年就被推翻,而他本人也被千秋万世所唾骂。甚至我们在上面的朝代歌中也看不到新朝的名字,这说明在正统历史观中,新朝是不被承认的。
同样是因为正统观念,使得西汉灭亡8年后,东汉王朝得以建立。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大权旁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就是不敢称帝。这也是正统观念在约束着他。同样,刘备也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与曹操争斗,但是,直到曹丕称帝之后,他才敢在成都称帝,承继汉统。
虽然《三国演义》中有着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这也影响了后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但是,从传统的史学观来看,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曹魏是三国时期的正统继承人。大部分史书在提到这段时期的历史时,都使用“魏晋南北朝”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家认为只有魏能够代表这段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正统只有一个,而魏和晋之间是有继承关系的,如果不承认魏的正统,则晋的正统从何而来?
晋朝是一个很走背字的王朝,短暂的统一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就祸起萧墙。八王之乱彻底掏空了国家,使得中原第一次沦落于异族之手。晋室东渡,华夏正统血脉来到江东。五胡乱华,中原地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汉族人口几乎被屠杀殆尽。短短几十年中,来到中原大地的五胡仿照中国建立起了大大小小16个小朝廷,这其中,也不乏象前秦这样的大帝国,甚至一度要强于偏安的东晋朝廷。但是,中华的血脉在南方,东晋无疑是这段时期的正统所在。在上面的朝代歌中,同样只有东晋,而无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得到控制,而是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正统观念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了南朝、北朝两个正统朝廷。南朝是东晋的延续,被纳入正统无可争议。而北朝作为鲜卑朝廷,其正统地位从何而来,颇费思量。不过,大家只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正统地位都是后世认定的,就不难理解了。之所以认可了北朝的正统地位,是因为结束南北朝而统一中国的隋出自北朝。如果不认可北朝的正统,则隋无正统可言。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正统观念只好做了一次变通。
隋很快被唐取代。唐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出了很多大事。跟正统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就是咱们的女皇帝-武则天了。武则天过了把皇帝瘾,改国号为大周。可惜,这个大周朝在历史上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任何的历史地位。王莽的新朝好歹把汉朝分成了西**东汉。武则天的周朝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唐还是唐,甚至在计算唐朝的国祚之时,都是连同周朝的十几年一并计算在内的。可见正统观念之深入人心。
唐朝之后,中华大地再次迎来了一次大混乱。短短50年,中原历经梁、唐、晋、汉、周五朝。这几个朝代都很短,统治的区域也不大,然而却牢牢占据了这一时期的正统地位。同一时期的十国,有的立国时间要长得多,却不能被认为是正统。这个原因,主要还是传承的问题。五代承唐而传宋。所以只好把正统的地位给了他们。
宋的遭遇很象晋。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呵呵,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同样是过江,晋室是东渡,宋室是南渡。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三国时叫江东,后来却变成了江南?中国历史文化是很有的研究的。)可惜的是,南宋遇到了更强硬的对手,蒙古。最终,偏安一隅的南宋也没能保全,蒙古铁蹄终于践踏到了繁华的江南之地。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的正统到现在其实已经不再有讨论的意义了。至于元代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强把辽和金拉进中国正史的序列中,实际上已经是对中国正统观念的歪曲了。好在历经元、明、清之后,历史走到了民国和新中国时期,正统观念已经不再有现实意义了。
2017-08-23 12:53:42 -
年代久远,当然,像杨隋王朝短命,赵宋王朝国土小也算,隋朝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群雄割据局面,创科举,凿运河。。宋朝文化昌盛,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都可算正统朝代
2017-08-23 11:59:39 -
就看后世是否为你修正史,每个朝代的正史只会有一部,前朝的正史是后朝修撰的,一个政权是否正统,就看后朝给不给你修史,宋金辽西夏大理并存于世,元代没修西夏史也没修大理史,那西夏和大理就不是正统。宋金辽都是正统,明代修元史,清代修明史。就是这样一代修前一代的正史,有被修入正史的,就是正统。
2017-09-04 19:43:23 -
从史海探究,可发现,这情况没有统一标准。但从史书分析看,又有一个明显的迹象,即对中华文华习俗的认同,以及在华夏大地占统治地位。达到这两点,都可认为是中国正统朝代。1.汉族建立的政权,当然具备,这点不用说。2.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诸如契丹、西夏、金、蒙元、满清等具备这两条件,当然属我国正统王朝。这点也被我国历代史学界承认。其中,俄罗斯民族还把中国人称为“契丹”。3.有些外族政权虽然存在时间较长,却没有汉文化习俗,没有被纳入我国正统王朝。历史长河中,匈奴、突厥、柔然、高句丽,以及吐番、大理等,有的虽然存在较长,却不是我国正统王朝。然吐番,大理被蒙元统一后,汉文化习俗在该地区盛行,这时才真正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4.域外政权,诸如朝鲜、日本、越南等,虽然有一定汉文化习俗,却不是中华大地政权,所以不能算我国正统王朝。
2017-08-23 13:15:08 -
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古代王朝政权更替最关键的就是正统的确立和延续。在古代,华夷之辨不仅关乎文化差异,更关于政权正统观的确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套中原叙事。中原叙事是关乎中国的元叙事,文化、政治、民族等等,很多后来一系列核心观念大多源于中原叙事,因为正统观念自然也不例外。此外,文明依河而立,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必争之地,一般而言,只有统治了这两条河流区域(或者统治其中一条),就可以达到正统。
在历史上,正统论又称之为正闰之争。所谓闰就是多余。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也是史家争论最多之处。到了近代,传统的正统论也是瓦解,从西方传来的进化史观开始占据人们的头脑,比如梁启超就用进化史观去抨击传统的正统观,认为正统观不过是西方君权神授的变相说法,他还总结出古代正统观的六个标准,并且一一举例来说明这些标准并没有什么根据。
2018-08-10 17: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