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时,澶州战争时,明明是宋朝赢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呢?

新农商网 全部 1011

宋真宗时,澶州战争时,明明是宋朝赢了,那为什么还要给契丹缴纳岁币呢?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大宋艺祖赵匡胤
    大宋艺祖赵匡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宋辽大战自宋太宗赵炅的太平兴国四年开始到澶苑之盟的景德元年为止,长达25年。二十余年的征战,北宋与契丹都是损失惨重的,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而长期的和平才是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

    2017-11-24 14:14:23 0条评论
  • 说古论今聊历史
    说古论今聊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宋真宗是大宋的第三个皇帝,是个守成的皇帝,他既没有宋太祖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勃勃野心。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准备夺回燕云十六州,开始挺顺利,后转为失利,最后惨败,杨业(杨家将中的老令公杨继业)战死。

    雍熙北伐的失败,影响深远,从此大宋对辽的军事斗争有进攻转为防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末。

    宋真宗是个长在蜜罐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皇帝,没有经历过刀光剑影,战场的厮杀,是个没有见过血的皇帝。

    辽国进攻大宋的消息,特别是辽军兵临澶州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的时候,宋真宗首先想到的是迁都,说白了就是跑路。

    在宰相寇准坚决反对下,并提出宋真宗应该御驾亲征,宋真宗才勉为其难的到了澶州,宋军射死辽军主帅,四方勤王之兵云集澶州,宋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这时辽提出议和一,正中宋真的下怀。宋真对谈判的要求是,只要不割地,花点钱是可以的,割地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至于钱嘛,经过几十的发展,大宋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大宋不差钱。

    于是就出现了怪异的一幕,胜而不胜,败而不败,打胜的给打败的钱。

    其实说奇怪,也不奇怪,从根本上讲,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以来,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的教训,制定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也就是大宋是不崇尚武力的。

    而辽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恰恰又是崇尚武力的。大辽实际控制的领土应该比大宋的多,虽然多是不毛之地,但契丹祖的军事实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因为武力是大辽赖以生存的手段,契丹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

    所以说,澶州城下,虽然大宋取得了胜利,再坚持打下去,结果如何,那是个未知数。

    所以宋真宗拿胜利作筹码,这样可以提高谈判的价码。

    其实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远远低于大宋的军费开支三千万两。只是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

    只不过,用金钱换和平说起来有点丢面子。

    2021-04-04 19:33:5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