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年三十与八九十年代有何不同?

新农商网 全部 1012

现在的大年三十与八九十年代有何不同?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那只牛
    那只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今年春节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过去。若不是偶尔相遇之人互问一声"过年好",我甚至都已经感受不到年的存在。好想好想抬头看看空中绚丽的烟花,好想好想嗅闻空气中的烟火味,好想好想看看朴实的人用最普通的方式拜年,更想看到孩子们穿着新衣,手拿糖葫芦、风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然而这一切都是遥远的回忆,现在的新年问候在手机中,团聚在饭店中,再少了爆竹的声音,"年"在新时期,新观念中已经开始边缘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将真的消失。

    人们常说"年味",不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确实是有味道的。年的味道是蒸的馍香、年的味道是烤的肉香、年的味道是家人团聚的酒香、年的味道是爆竹炸裂后的烟香、年的味道更是年三十掀开锅盖的饺子和桌上醋蒜混合到一起的香味。"年味"更多的表现在"人味",离家的游子回来了,母亲笑了;穿了一年的旧衣换掉了,孩子笑了。长时不曾谋面的人相聚了,朋友笑了……。这些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的味道,现在还保留的有多少?

    "年"现在是一个尴尬的名字,更习惯用公历计日的人们已经习惯把元旦称作"年"!"春节"也许只有老人们还叫它年,连春晚实名也叫"某年春节联欢晚会"而不是"某年联欢晚会"。年已经被另命名了,它老了,不在承担计时的重任了!

    人们常说,看汉文化去韩国,看唐文化去日本,真怕有一年人们说看"年文化"去某国。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将淡去,甚至在外力的剥夺中彻底失去。我们不能继往怎么去开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已经被一纸禁令禁止了,年岁的更迭已经不在过年时发生,张贴的新桃是否能取代过去的坏心情。失去的年味何时才能重新找回?!

    我们有责任守卫疆土,更有责任守卫历史、文化与传承,不要让它们去了别国才叹息!

    2019-02-08 00:31:41 0条评论
  • 歌声响亮2
    歌声响亮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除了现在不放烟花爆竹,遗留几千年习俗,与过去没有什么两样。

    2019-02-11 07:19:32 0条评论
  • 野草鲜花
    野草鲜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觉现在的大年夜,与八九十年代乃至更早的时候最大的不同,就是缺了点仪式感,缺少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铺天盖地的红地毯。春节的重头戏在于大年夜,那时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聊家常,其乐融融,等到午夜时分,万家灯火,爆竹齐鸣,这是小时候最期盼的时刻,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小的时候由大人带着守岁放鞭炮,后来则带着小孩守岁放鞭炮,这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春节习俗,现在时代进步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旧的习俗也有所改变了,但春节的氛围也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

    2019-02-01 11:17:2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