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过公摊接近40%的小区吗?
大家见过公摊接近40%的小区吗?
-
当下社会,买房可谓是一件大事,谁都想花很少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但现在的小区公摊之大,让很多人都头疼。说到公摊比例,现在一般的小区也就在20%左右,达到30%以上的并不多。公摊比例接近40%的小编身边还没有出现过,但小编曾看到过一篇报道,山东省高密在2010年时曾有一楼盘公摊比例高达52%。
那么小区的公摊比例是不是越小越好呢?现在即便是在同一小区,公摊的比例也大为不同,例如武汉中南路的一个小区,有的楼栋住宅公摊比例是24%,有的楼栋则达到了30%。究其原因,是因为同小区的不同楼有的为一层四户有的为一层两户,其中一层两户的公摊面积要大于一层四户的公摊。目前在法律上无法对公摊比例定上限。这是因为现在的住宅类型比较多,即便是同一个小区,由于建筑结构的差异,公摊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代表公摊比例是随便定的。
一个住宅住宅的公摊数据,大概需要经过3道程序。首先就是设计单位的图纸测算,其次是国土规划部门对公摊面积的核算,并向社会公布。最后,在项目完工后,房产测绘中心还要对房产面积进行一次图纸测绘、一次实地测绘。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但一般不会超过2%,一旦误差超过3%,业主就有权要求退房。如果经过以上三道过程的监测,业主仍然对公摊有异议,可以携带购房合同、建筑施工图等到房产测绘中心申请面积再鉴定。一般鉴定费用在2000左右。若鉴定结果确实与开发商公布的数据不一样,则费用需要由开发商承担。
目前消费者对低公摊的认识有些盲目。其实,公摊的大小与居住的舒适度有密切关系。例如,同样建筑面积的一栋楼,设计成一层两户的住宅楼,南北通透,舒适度相对高,但公摊也肯定要高于一层四户的住宅。公摊高的小区和公摊低的小区在环境上也会有很大差异。
现在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低公摊,就要求设计单位牺牲掉住宅的品质。例如,为了降低公摊,设计单位可能会减少公共用房配建,甚至不做配建,或者是让七、八户业主公用一部电梯。更有甚者把楼梯的宽度降低,走道宽度降低,窄到一次无法并排走两个成年人。综上所述,公摊小的小区不见得好,公摊大的小区不见得不好。但前提是开发商一定要如实的将公摊数据公布出来!
2018-03-12 23:15:47 -
谢谢邀请!对于公摊面积,买房的过程中应有所重视。公摊面积越小,实际得房面积就越大,但小区公共空间也相对较小;公摊面积大一些,小区整体配套就更高更多一些,但相对应购房成本也就更高。
既然存在了公摊面积,当然我们总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公摊面积,增加实际使用面积,提高房子的可利用程度。但理性的来看,也不是公摊面积越少越好,因为如果公摊面积很小,一般来说是开发商很可能是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的,比如楼道变窄、电梯配备不够、走廊很小等等;而如果公摊面积过高,房子使用面积小了直接影响居住品质。所以公摊面积过低过高都不是很好。公摊面积如何计算?多大比较合理呢?看图说话
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公摊率很多都是在10-20%区间,问题中指出的公摊率近40%为明显过高了。确实也有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某地某项目公摊过大而引发业主的不满和申请退房等。公摊面积多与少需要看具体项目而定。我们作为购房者,能做的也就是在买房时留意与重视公摊面积相关条款和约定,保障我们自身的利益。比如在签合同时要求开发商出示有关公摊面积的详细数据,并在合同中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包括暂测面积和实测面积误差的相关约定,一旦出现公摊面积不符合约定或承诺,我们就可以通过合同来处理。
像上面所提的某地某项目公摊过大的新闻,一些人就是吃亏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上,只约定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都没有详细说明,让开发商钻了空子,维权起来就很难了。
2018-03-12 11:12:23 -
公摊面积是每一个住宅小区商品房都有,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指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应该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范围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配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为整幢建筑服务的公用房屋和管理房屋。可以看出,小区的相关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占用的面积就大,公摊面积就会相应的多点。
如果你仔细对照自己的房产证,面积一栏都会明确写着套内面积、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它们三者关系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小区的公摊面积也有一个标准范围:七层以下7%-12%,七层至十一层7%-16%,十二层至三十层14%-24%,别墅1%-8%,一般的住宅小区的公摊都会在上述范围内。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用途,40%的公摊是不太可能的。
2018-03-13 10:55:15 -
小区公摊是指公共建筑面积分摊到每户的比例,一般情况公摊面积在20%左右,接近40%有点大。
2018-03-12 08: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