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句《晚春》,草木(树)知春不久归的木还是树?哪个字的用法更贴切点?

新农商网 全部 1007

韩愈诗句《晚春》,草木(树)知春不久归的木还是树?哪个字的用法更贴切点?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达人老岳
    达人老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至于原句我有个人的一点看法,我觉得应该用草字比较合适。因为"木"字"的涵义是木本植物的统称,木还有另外一个涵义就是棺材。韩愈是一代大家,不可能用一个寓意驳杂晦气的字来赞美晚春的。有可能因有不同版本,或是口耳相传时的记录失误。

    再看后面一句“杨花榆荚无才思”。这里的“杨”就是柳絮,榆荚是榆树上开的花,我们这里称榆钱。这两棵都是"树”,做到了前后呼应,首尾相关。

    以上所述,我觉得原诗句应该是"草树知春不久归”。抛砖引玉,不好意思。望大家莫笑。谢谢!

    2018-04-26 16:17:11 0条评论
  • 幽144008946
    幽14400894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个人认为“草木知春不久归”用“木”更贴切。古人说“花草树木”,此处“草”应为“花草”的代指,木应为“树木”的代指。就意思来讲,木代指的范围更广,更符合要表达的意思。我们通常会说草木知春,很少会说草树知春。古文表达的意思不仅仅是我们从现在的字义上理解的。

    2018-04-27 10:19:58 0条评论
  • 9465735661818春风
    9465735661818春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觉得应该是树,用树更贴切点。因为韩愈的这首诗写的是晚春时期的景物,而晚春时一般就是花落叶茂,满树青绿了。可“木”字,在古代指的是树叶枯黄飘落,或者树木干枯死亡。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说的就是秋后飘落的枯叶。因而在这首诗中,和草结合在一起写的事物,绝不会是毫无生命活力的干枯的树叶,而应该是绿叶茂密,充满勃勃生机的树。所以,我认为涌“树”更贴切!

    2018-04-26 15:21:03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