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白,还有一些爱喝酒嗜酒的名士吗?

spider 全部 1015

除了李白,还有一些爱喝酒嗜酒的名士吗?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好玩的国学
    好玩的国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是个好问题!要说喝酒,是中国文人也别是一些很文艺的文人的最爱。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代是出酒鬼最多的,也是最出格的。下面我就列举几个爱喝酒的名士,奉献给读者!

    饮酒是魏晋名士的必备杀器,不饮酒,你千万别说自己是名士。“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可见,那个时候名士的标准就是二条,一是饮酒以装疯卖傻,二是熟读离骚显得有文化。

    1.死便埋我的刘伶:

    魏晋时代酒中第一号人物应该是刘伶。刘伶是西晋著名名士组合“竹林七贤”之一,其他六兄弟长得都是风姿绰约玉树临风,就他长相丑陋让人看了发疯,拉低了竹林七贤的颜值。他身高不到一米五,长得极其吓人,但他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天生刘伶,以酒为名”,曾经写过专著《酒德颂》,喝酒喝出了大境界。刘伶常常坐车出去旅行,车上拉着酒,带若干仆人,仆人手里扛着锹,刘伶就在车上痛饮,这不是黑社会出游,而是刘伶先生喝酒,场面相当拉风。有人不解,于是就问:“先生,您这是干什么?”刘伶爽朗地回答说:“死便埋我!”,把喝酒喝出了大无畏精神。刘伶喝醉了酒不喜欢穿衣服,光着身体在房间里思考人生,人家笑话他,他还振振有词,说天地是我的房子,屋子是我的衣服,你跑到我的裤裆里面来干嘛。

    2.用喝酒躲避灾祸的阮籍:

    名士阮籍在司马氏揽权期间,曾经做过不大不小的官,但总是觉得不爽。他听说步兵营的厨人善于酿造美酒,并贮藏有三百斛上好的美酒,主动请求去当步兵校尉,以便每日能酣畅淋漓地痛快饮酒,等把人家酒喝完了,就辞官而去,留下一个狂放的身影,江湖人称“阮步兵”。阮籍虽然与司马氏政权不是一路人,但是有才又帅,是名士圈中的领袖人物。晋文帝想拉拢他,就想要阮籍的女儿做儿媳,阮籍死活不同意,又没办法推辞,只好猛喝酒,一醉就是六十日,让文帝派来的使者钟会,又是递毛巾,又是冲咖啡,但阮籍先生就是大醉不醒,钟会始终无法搭话,这门亲事最后只能作罢。

    3.和猪一起大嘴的阮咸:

    阮籍的侄子著名音乐家阮咸更绝,喝酒是拿大缸,坐在地上喝,院子里的猪闻到酒味也来喝,阮先生很高兴,还以为来了个美女,干脆搂着猪,吭吭哧哧一起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4.一个偷酒喝的高官:

    东晋名士毕卓,做过吏部郎,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在毕卓看来,快乐就是左手拿着螃蟹,右手端着酒杯,在酒池中沉浮自得,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无憾。邻居家刚刚酿好酒,毕卓便趁着喝醉的工夫,夜里跑到别人家里,直接就在酒瓮里就喝。主人还以为是盗贼,便把他抓住绑了起来,后来发现竟是隔壁的吏部郎大人,这才为他松了绑。可是这个小偷不仅不走,竟又拉着主人在酒瓮旁一同酣畅,直到酩酊大醉才回去。


    5.苏州吴江才子张翰喝酒最潇洒:

    与号称阮步兵的阮籍差不多,号称“江东步兵”,他才高八斗,放浪不羁,是个仿佛走路都是横着走的主,但是看见秋风起,便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毅然辞官归乡。有人问他:“你固然可以纵情享乐一时,难道就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吗?”张翰的回答让人绝倒:他说,“让我有身后的好名声,还不如眼前的一杯酒呢!”这样的人生态度,引起了唐朝集酒仙诗仙与一身的李白的羡慕嫉妒恨,他在《行路难》中写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恨不得早生数百年,与张翰先生痛饮一大白!

    一个时代,那么多人喜欢饮酒,倒不是说这个时代的酿酒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是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使然,就像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都喜欢看网络美女现场直播一样。大凡名士,总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当人生理想与时代背道而驰,甚至被撕裂被消灭的时候,理想与价值就只能存在于沉浮的酒缸中,在迷狂的酒醉中。魏晋名士们用美酒浇“心中之块垒”,世事一场大梦,没有酒,到哪里去寻找那桃花源一般醉人的梦境呢。

    2018-01-03 15:13:47 0条评论
  • 亚洲食学论坛
    亚洲食学论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何为“名士”? 《世语新说》里面有一段话:“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这个说法当然不全面,略有道理。名士不如权贵的奢侈,他们更愿意不问事务,纵酒豁达,放荡不羁,似乎这样更符合名士风度的标签。 正始名士 是指曹魏正如年间,以何晏等人为首的一帮名士。何晏好女色,求房中术,服五石散求长生,对酒倒不是很偏好,只说饮酒必微温。

    正始名士虽然饮酒,但比起“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还稍微逊色些。嵇康不在酒徒之列,认为酒和色都是甜美的毒药,“酒色不足钦也”,比较注重养生。王戎、向秀、嵇康一样,属于这七个人里面对酒不怎么感兴趣的人,剩下都是嗜酒如命的。

    阮籍好饮酒,寻找机会就会酣饮不止,而且不把礼教心上。他母亲去世时,正好和别人下棋,他却非要个输赢,然后又饮二斗酒,大号一声,吐血数升。临到葬母,弄了一头蒸肫吃,又二斗酒下肚。阮咸是他的侄子,估计阮氏宗族都好酒,有一次宗人聚餐,连平时的酒杯都不用, 只用大盆盛酒,围坐共饮。 刘伶也是不得了,生性好酒。常常做鹿车,携壶酒,让人扛着铁锹跟在后面,说“ 我不论在何处一死,你即刻把我埋在那儿”。山涛, 是七贤中官做的比较大的,酒量大到八斗,尽量即止(就是喝到八斗就不举了)。

    说到嗜酒,不能不提的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潜,子渊明。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酒,但是他有才学,所以亲朋好友常常请他去饮酒,他也不客气,经常喝醉才回家。做县令的时候,在衙门所有的两百亩公田中都种上糯稻,准备酿酒的。他的一生是和诗、酒一体的。醉酒后写的《饮酒二十首》,有序曰“ 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肚尽,忽焉复醉。” 就这样一醉写了二十首,基本都体现出他逃避现实,安于隐逸生活的心境,而酒就是他最好的生活陪伴。

    历史上酒徒不计其数,留下名字的也有,当然任何时代都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多,这大概就是说的时势造英雄,也造了酒徒。

    最后借用李白的《将进酒》:“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文/ GSN


    2018-01-03 16:03:16 0条评论
  • 万卷纵横眼欲枯
    万卷纵横眼欲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古人喝醉酒是什么样子——刘伶的故事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生卒年不详(有人认为是约221年——约300年)。刘伶为人狂放不羁,喜好老庄之学,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当然,他被后世人铭记,主要是因为特别喜欢喝酒,所以被称为“酒仙”、“醉侯”,到现在依然有许多酒和酒店以刘伶为名。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他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他平常轻易不和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对于有没有家产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和阮籍、嵇康等人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携手共游山水。

    因为喝酒,刘伶有许多趣事。

    刘伶常常坐着鹿车,漫无目的地乱走,随时带一壶酒,走到哪儿就喝到哪儿。他派人扛着铁锹跟着自己,说:“我在哪儿喝死了,你就在哪儿把我埋了。”

    刘伶任建威参军期间,有一次忽然来了兴致,竟然在官邸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地饮酒。有几个客人来访,他也不赶紧穿上衣服,继续光着身子喝。客人见他如此不雅,就讥笑他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裤,你们进我的房子就是钻到我裤裆里来了,谁让你们钻进来的?”

    刘伶曾在喝醉酒时与别人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刘伶慢慢地说:“我瘦得像鸡肋,你的拳头打了我也不舒服。”那人就笑着不打了。

    刘伶常常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这一天,他感到异常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毁坏,哭着劝他:“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但我不能自己戒酒,只能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说:“我按照你交代的去办。”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刘伶跪着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意思是说老天生下我刘伶,酒是我的名字。一次喝一斛,五斗才能消除酒病。女人的话,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一直醉到不省人事。

    刘伶喝酒,从表面上看来,他就是一个酒鬼,其实,却有深层内涵。

    首先,这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和对自然的向往。魏晋名士都崇奉道家思想,追求个性自由,喜欢用特立独行来标榜自我,刘伶纵酒,和嵇康打铁、向秀灌园都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喝酒其实是刘伶对社会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反抗。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

    刘伶的父亲刘进是当年曹操手下的大将,而刘伶正处于魏晋易代的时期,对于掌权的新贵司马家族,他内心深处是痛恨鄙夷且绝不愿意与之合作的。但在司马氏的屠刀面前,这种态度只能借助喝酒曲折地表现出来。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朝建立后参与对策,同侪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惟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年(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入朝为官。刘伶听说朝廷特使到了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觉得这就是一个酒疯子,此事于是作罢。这和阮籍借酒推掉司马昭的提亲多么相似。

    所以说,刘伶喝醉了,其实他内心很清醒。他的酒醉,是给世人看的,更是给司马皇朝看的。

    2018-01-02 17:49:3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