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对未成年人过度教育?

新农商网 全部 1013

如何防止对未成年人过度教育?

回复

共1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心理宅浩大叔
    心理宅浩大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加上现在好多家庭都有二胎,父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孩子的“玻璃心”,从各方面的了解中,感觉其实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起源于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调节能力底下,一点点挫折就造成极大的损伤。那么如何教育可以使孩子心理健康,不害怕挫折和打击呢?让孩子即便遇到问题,也可以良好的自我调节。

    1、“透过你的世界观的,我的眼”

    比方说,俩小孩打架,A妈妈把孩子拉开,问A“你怎么能让他欺负你?”那难以避免的,A长大了会有“受害者心态”。“他欺负我,全世界欺负我”。老这样看问题,脆弱那是妥妥的。B妈妈把孩子拉开,对B说“你俩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儿,又亲密,发生点儿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儿也不会也有争执啊!”这何止是更淡定的视角,还是小处着眼的情商教育啊!成熟、乐观、从容、坚定、心思澄明的人是非常受欢迎和值得喜爱的。

    如果家长没有这样引导的功力,只能拼将来遇到好老师的概率了,特别聪明敏感的孩子这事儿也能想明白,不过是不是要走更多弯路、付上更多的情绪代价?

    2、“给坏脾气一个容身之处”

    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拨,因为负面情绪累积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伤了心都需要很长时间去调整,更何况小孩子呢?孩子脆弱有这样一个循环:事情有难度——面对的时候烦躁——被大人否认、压抑(有什么可着急的?你耐心一点儿!/你那么急躁有用吗?)——负面情绪得不到处理——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情绪“痛点”,选择逃避。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你很难过,跟某人倾诉,某人一副不以为然,你马上就生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强烈感慨,发誓“以后再跟这货说这问题我就是怂包”!

    可你除了某人,还有某某人,闺蜜朋友什么的一大把,不愁没地儿宣泄。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绪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这儿都被堵,基本上就没戏了。按照循环走下去,经常选择逃避而性格变得脆弱是迟早的事情。

    3、“爹妈云淡风轻,孩子处变不惊”

    见过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儿大惊小怪的家长,我妈是这样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一个人。作为一个以前也有这毛病、现在“预后良好”的病友,我对这个问题,简直不仅仅能用“感同身受”来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觉得一遇到事儿跟天塌了一样,本能地想要躲起来,是因为我妈是这样对事情反应的。从她惊慌的样子我觉着事儿很严重——大人都处理不了的事儿,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惧的折磨。

    其实后来才发现是小事儿,没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阴影已经存在了,习惯性的心理反应已经形成了。再说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心理学、完成充分地自我觉察。我的其他实践经验也告诉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难,跟爹妈反应过度绝对有关系。

    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从来见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层将领着急忙慌地进入帐篷“报~~~~~”,其统帅啥时候跟着他一起着急过?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挥若定吗?如果有着急,等着丢盔弃甲吧!整个部队会变得无比脆弱。所以,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形容最恰切不过了。方法还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绪回应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输了气势。

    4、从爱好中锻炼性格

    性格是可以锻炼和培养的,天性并不是无法改变,找到一个合适的爱好,急性子可以慢下来,慢性子也可以快起来,比如,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就会学会静心、耐心、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跌倒中爬起,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从而磨练出性格。




    2019-11-15 08:47:42 0条评论
  • 数乐苑
    数乐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防止对未成年人的过度教育需要家庭、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理念更新和家长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尤为重要。

    应该说过度教育(或者教育过度)和疏于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其潜在后果却几近相同,即违背了未成年人(主要是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其成长道路设置了人为的不必要的障碍,典型表现为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甚至是紧张对立!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首先要科学把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度”。这个度因学生能力、家长素质以及家庭条件等因素而充满弹性和变化。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与时俱进,因人而异的一面。

    1.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素质,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家长是过度教育的主要推手,应该说家长有什么理念,树立了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回不遗余力的推动孩子向既定的方向去培养。高素质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助推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而盲从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凡考试必要第一,凡时髦的特长班不能漏掉,凡有“钱”途的专业一定报考....凡此种种稍不留意就掉入了过度教育的“坑”。

    2.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涉及儿童的兴趣班,特长班,竞技比赛时,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选择,孩子喜欢,才能坚持下来,才能不断精进,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孩子拿回的一张勉为其难的奖状。

    3.消除中国式父母焦虑,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十几年后可能我们回头看看,当年年逼迫孩子学这学那,一多半都是出于家长家长的一厢情愿,更多事替家长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从今天开始,不要再让孩子承载大人的成长缺憾。

    4.学校教育应该起到标杆作用,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后防线。我们欣喜的看到幼儿园教育回归以“玩”为主,不在过度强调识字、算术、拼音教学;一年级新生拼音从零基础开始教学;课后服务逐渐走向正轨……学校教育要更多的向家长输出科学的家教理念,引导家庭教育向更加科学合理的的方向发展。

    5.社会舆论要形成正确的导向。一段时间以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夜暴富、名校情结、对于过度教育,甚至是反教育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裹挟着大批家长随波逐流,反映到教育上遗毒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6.结语:

    其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就是让儿童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要解决过度教育的问题,惟一的办法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健康地成长。

    我是数乐苑。








    2019-11-15 11:03:23 0条评论
  • 阿凡提111666
    阿凡提11166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凡是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一厢情愿式的施压填塞通通都是过度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恰当引导,天才终归是少数,大多数注定是平凡人,施压过重必然适得其反。

    2019-11-14 22:14:44 0条评论
  • 东昊伟烨
    东昊伟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手机电脑的发展使得现在的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信息很大而且超前,比我们老师和家长了解的都要多而且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老师和家长如何给他们沟通呢?

    1、首先建立信任,接受孩子的现状,让孩子能相信家长和老师。

    2、其次要多陪伴,现在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比较难得,因为社会发展快工作压力大,很难拿出时间陪伴孩子,还是希望孩子放学后能陪伴他们做游戏和写作业。

    3、要关心还是思想和心里,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和同同学的关系,使得他们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学习动力。

    4、多和老师沟通,充分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5、要多学习,学习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书籍。

    6、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到家后主动学习的强烈意愿。

    7、和谐的家庭氛围。

    2019-11-14 14:55:17 0条评论
  • 义良8
    义良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

    未成年人过度教育没有办法防止。

    取决与家长,“描苗助长,补习班,兴趣班,课外作业,孩子课外补课都安排满满的,家长所为怎么防止呢”

    教育界是合理的,如果未成年根据学校安排学习与作息,基本上就不会有过度教育。

    现在老师都是科学方法育人,只要家长配合好学校就可以了。

    2019-11-14 14:55:04 0条评论
  • 冬季的西红柿
    冬季的西红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请!你所说的过度教育,就现在的形式而言,我觉得没法防止。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途径就是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以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努力,家长给予参考指导,考上985的也不少。是什么造就了各种压力,而忽略了孩子应有的童真,还真是说不清。

    2019-11-14 15:51:57 0条评论
  • 直爽直率的星辰大海
    直爽直率的星辰大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什么是过度教育?在这里有一些常见的理解:

    1、功利定义:凡是考试不考,或者生活中用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过度教育。

    2、僵化定义:凡是学校和老师不要求的,凡是超过教学纲要的,就是过度教育

    3、能力定义:凡是超过孩子学习能力的,就是过度教育

    4、兴趣定义:凡是孩子不感兴趣的,就是过度教育

    5、本我定义:凡是我不感兴趣,或者我觉得没用的,其他家长教给孩子就是过度教育

    6、商业定义:凡是要另外花钱的,就是过度教育

    7、生理定义:凡是孩子学得很吃力,或者很疲累的,就是过度教育

    ……

    你觉得呢?什么是你心目中的过度教育?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

    就我个人而言,要定义过度教育,根本性的还是要首先明确什么是教育。

    教育定义有很多,但是我比较认同的,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可能性。

    所谓可能性,我认为是指在能力、体验和自我实现等各种方面可以达到的极致。

    比如说,在能力方面,我们帮助孩子在智力、体力、美育等各个方面发展自身潜能。

    比如说,在体验方面,我们带领孩子去观赏美丽的风景来体验大自然,带领孩子读书来体会人文的美感……

    比如说,在自我实现方面,我们带领和鼓励孩子去按自己的想法来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我想来,所谓的过度教育,应该的定义是指以教育的名义强迫孩子,而又无法让孩子在能力、体验和自我实现上得到成长的所有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孩子明明在某种乐器上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天赋,尝试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在这个领域并无法得到个人的成长。如果家长仅仅因为个人的虚荣心或者其他原因,强迫孩子继续在这个方面投入时间,那么这个就是过度教育。

    初期,家长带孩子在这个领域的投入,我认为不是过度教育,因为这是一种可能性的尝试。但是一旦尝试之后,发现并无成长,那么家长就应该果断更换,让孩子尝试另外的可能性。

    如果爱因斯坦的家长,强迫他去成为一个钢琴家,会是什么后果?

    当然,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带领孩子进行任何一种尝试时,都要竭尽全力,去探索自己的极限。我们放弃任何一个方向,绝对不能只是因为“偷懒”,而是要真正感觉到孩子在这个方向并不能发挥出他的极限潜能。

    2019-11-14 15:35:24 0条评论
  • 警惕有情商内心的戾气
    警惕有情商内心的戾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留家庭作业,作业在课堂做,课堂讲解。压缩文化课内容。

    2019-11-14 18:42:15 0条评论
  • 义良8
    义良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

    未成年人过度教育没有办法防止。

    取决与家长,“描苗助长,补习班,兴趣班,课外作业,孩子课外补课都安排满满的,家长所为怎么防止呢”

    教育界是合理的,如果未成年根据学校安排学习与作息,基本上就不会有过度教育。

    现在老师都是科学方法育人,只要家长配合好学校就可以了。

    2019-11-14 14:55:04 0条评论
  • 兵忠敬英
    兵忠敬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根据年龄调整

    2019-11-15 13:25:27 0条评论
  • 柔美时光
    柔美时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教育伴随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对未成年人更是重中之重,教育涵盖内容广泛,所以我领会题目的教育是指学识、文化类的教育。

    即使是学识文化教育,对于小朋友说过度并不妥当。比如学龄前小朋友对雨滴的形成,彩虹产生有兴趣,想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又或者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涉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孩子了解相关科普知识并不会觉得过度。

    再如,唐诗的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与儿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挺符合孩子学习说话的要求,更能领略古文的魅力。

    因此,过度的文化教育是:

    1 不是把学识当作知识传递给孩子,而是把学识强调为升学、考级的一种工具,不停的重复,强记硬背。

    2 孩子的教育过度偏向文化课程,缺失品格、道德、体格的教育与培训,没时间游戏,没时间玩耍。游戏和玩耍是社会性活动,体现团结、合作、规则、沟通,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快乐。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需要长大,与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家庭教育的重担落于父母肩上,父母应加强自身教育素养,充分理解教育即生长,明白孩子生理成长和学识成长的要求,而不是随着潮流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课程,或许能较好地避免“过度”教育的发生。

    2019-11-15 13:07:54 0条评论
  • 辣妈减肥记
    辣妈减肥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现在好多人都陷入对未成年人过度教育的一个状态,首先是因为现在的竞争压力确实很大。可能家长都会这样做!要说防止的话,很难

    2019-11-14 16:34:29 0条评论
  • 知己聊电商
    知己聊电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主要要劳逸结合。过度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学习多久后该放松休息的时候一定要休息,这样事半功倍。接触知识也比较快!希望采纳

    2019-11-16 09:45:24 0条评论
  • 抽烟喝酒玩游戏
    抽烟喝酒玩游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孩子能保持好心情,经常会笑,就不算过度教育。

    2019-11-15 07:26:06 0条评论
  • 缘聚今生最爱是您
    缘聚今生最爱是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回归童心

    2020-01-22 17:29:4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