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喝朋友喜酒,该怎样随份子?

spider 全部 1012

你觉得喝朋友喜酒,该怎样随份子?

回复

共7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让你溅笑
    让你溅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个人觉得特别铁的朋友是不会计较你随了多少份子,毕竟大家都知根知底,有能力可以多随,没能力可以少随,重要的是一定要亲自到为他捧场,共同和他分享那一份喜悦。

    2018-02-27 02:25:19 0条评论
  • 柒柒聊情感
    柒柒聊情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

    要随多少,得先明白你朋友在你心中的地位,才能从容地知道该随多少份子钱?

    其实很多人请你喝喜酒,完全就是好客,去沾沾喜庆也挺好。

    举身边的例子,提供参考。(以下的金额只是江浙一带一般水平。一般同事结婚,基本上都是300左右凑份子。做个参考对比。)

    如果这个朋友是从小到大的关系,至少也有两年以上了,可以豪气点的多随一点。600到1500元之间。反正以后还是会回礼的,但是这种感情现在真的很少了。这种感情需要去维持。

    如果这个朋友刚认识不久,最近走的比较频繁。然后邀请你去参加他的婚礼。如果刚好你也没结婚,也会在这个地方久居,随300到600元之间即可。

    如果你所谓的这个朋友,只是萍水相逢,半年联系一次,也没有什么深的感情。这种关系的话,随300块钱就差不多勒。也许哪一天你就消失在他的朋友圈了。

    除此之外,具体随多少还要跟着当地的红包水平来对比。

    2018-02-27 19:55:18 0条评论
  • 魔鬼般的细节
    魔鬼般的细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

    朋友有远近,这个就得看朋友之间的感情好不好了,如果是很好的那种,自不必说,别人200,可能你会觉着你随2000也不多,因为你对他多好,他也会一样的对你,所谓的死党就是如此,如果朋友关系一般的话,那就更好办了,随大流,就是大家都随多少,你也跟着随多少,无非是个礼尚往来的过场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集体合伙,分摊钱财。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为刚成家的新人壮壮家底,让日子过的没那么艰辛。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农村随份子习俗,最后在保留着最多传统结婚礼俗的农村地区,这里的送礼风就更有一番特色。村里的小伙娶亲了,可能邀请全村的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来吃流水席,全村人借此机会热闹一下,按照城里的话来说,有点像个农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谈不上给红包了,就算给,给20、50的不嫌少,给100也不算多,不过淳朴的乡亲们大多会送来一些自制的礼品,比如腊肉、自家酿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乐一番。

    记得小时候父母去参加婚宴,有随两块钱的五块钱的,十块钱那就是很多了,而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的收入也在增加,礼金也变成一般500元左右上下浮动,毕竟办酒席的价格也在增长。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


    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的名目越来越多,风气愈刮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花样不断翻新,让人真有些难以应付。结婚要随礼,死人要随礼,孩子满月要随礼,乔迁要随礼,开业要随礼,孩子上大学、上高中的要随礼,过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互相浪费了金钱,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但碍于“狗屁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然而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有的地方随礼现象严重到把半个月薪水都随出去。或许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刺激消费的方式?

    因此一般人在随礼之后,心中都极其不情愿,捏着瘪瘪的荷包会在心里骂道“万恶的随礼”而又开始开动脑筋想着怎样找个由头,办几桌,把钱收回来!!好尴尬~~

    2018-02-27 10:37:08 0条评论
  • 魔鬼般的细节
    魔鬼般的细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

    朋友有远近,这个就得看朋友之间的感情好不好了,如果是很好的那种,自不必说,别人200,可能你会觉着你随2000也不多,因为你对他多好,他也会一样的对你,所谓的死党就是如此,如果朋友关系一般的话,那就更好办了,随大流,就是大家都随多少,你也跟着随多少,无非是个礼尚往来的过场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集体合伙,分摊钱财。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为刚成家的新人壮壮家底,让日子过的没那么艰辛。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

    农村随份子习俗,最后在保留着最多传统结婚礼俗的农村地区,这里的送礼风就更有一番特色。村里的小伙娶亲了,可能邀请全村的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来吃流水席,全村人借此机会热闹一下,按照城里的话来说,有点像个农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谈不上给红包了,就算给,给20、50的不嫌少,给100也不算多,不过淳朴的乡亲们大多会送来一些自制的礼品,比如腊肉、自家酿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乐一番。

    记得小时候父母去参加婚宴,有随两块钱的五块钱的,十块钱那就是很多了,而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人们的收入也在增加,礼金也变成一般500元左右上下浮动,毕竟办酒席的价格也在增长。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

    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的名目越来越多,风气愈刮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花样不断翻新,让人真有些难以应付。结婚要随礼,死人要随礼,孩子满月要随礼,乔迁要随礼,开业要随礼,孩子上大学、上高中的要随礼,过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互相浪费了金钱,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但碍于“狗屁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然而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有的地方随礼现象严重到把半个月薪水都随出去。或许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刺激消费的方式?

    因此一般人在随礼之后,心中都极其不情愿,捏着瘪瘪的荷包会在心里骂道“万恶的随礼”而又开始开动脑筋想着怎样找个由头,办几桌,把钱收回来!!好尴尬~~

    2018-02-27 10:37:08 0条评论
  • 逆水行舟144253623
    逆水行舟14425362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话题提提的好也是大家都应该都在讨论的问题,说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以前拿被面子到现在的现金是这个跨越式的发展,我记得我十几年前结婚时收了大把大把的被面子。过了一年吧就开始形成了现金形式啦这下好啦家里被面子自己用吧呵呵刚开始时就是十元二十元的上到现在的一百,二百,五百,几千,上万的都有现在的朋友喜酒就看你朋友圈的人都是什么等级的而定啦,一般朋友一百元就搞定啦,再好一点的老铁就二百吧,直属亲戚可以多上点至于太多的那就是富二代的朋友圈啦那些钱都是数字游戏啦

    2018-02-27 09:34:36 0条评论
  • 日出东方的情感
    日出东方的情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没有限定,根据关系、经济条件、环境等。我们里有200、400、600、800、1200、1600、1800、2000……还有一万至几百万的都有。不过朋友之间在于感情,不在于金钱,提倡节俭为好。

    2018-02-27 03:30:35 0条评论
  • 红杉林
    红杉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要综合考虑你们那里平常随份子的标准。另一个还要看你们之间的亲疏关系,平常是否有类似往来。

    如果有类似往来就好说了,看以前他给你多少你再还给他多少就是了。如果没有往来,那就参考其他类似你情况的朋友,如果有去的更好,直接问他就是了。

    另外,如果你还未婚或者没有孩子那就更方便,因为不论这次你给了他多少钱到时候名正言顺的再拿回来,而且随着经济条件的增长,拿回来的钱数不会少于你给出去的。

    随份子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感情交流的一种途径,不要考虑那么多,去喝喜酒吧。

    2018-02-27 07:52:0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