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要不早死的话,三国会发生什么?
孙策要不早死的话,三国会发生什么?
-
孙策不早死无非多些争战,江南百姓又要饱受战乱之苦了。孙策不是什么名主,残暴嗜血,唯我独尊,连一个德高望重的民间隐士于吉都容不下,那有一点气度,他统治吴国,肯定不会有好前景。孙策在日,常怀异志,与他父孙坚私匿传国玉玺,意欲称帝。常有袭许都,劫持汉献帝之意。孙策虽然是勇猛,只是没遇到高手而已。充其量他也就是与太史慈一般的武值,和曹营的张辽、张郃同一个水平线上。若遇五虎大将一类的进行较量,相信孙策的狂妄与自大会立马消失殆尽,从此不再提起争战疆场。更不要说他的存在会改变三国的历史走向了。
2020-12-17 17:42:47 -
孙策不死,不会改变袁曹之战最终的结果,但是北方的乱局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
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时,孙策打算趁虚偷袭许昌,劫持献帝。
但是正当孙策秘密整顿部署部队的时候,被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儿子和门客为了给许贡报仇,刺杀了孙策。孙策受伤不治而死,临终前把江东交给了孙权。孙权继位以后,因为忙着整合内部,所以放弃了袭击许昌的计划。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从表面来看,孙策不死,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会继续带兵袭取许昌。不过后世对于孙策想袭击许昌这个说法是不是属实,还有很大争议。
首先来说,孙策虽然统一了江东,但是根基还不稳。像庐江、豫章、庐陵等地都是刚刚占领不到一年,统治还不稳固,而江东的士族对于孙策也不怎么顺服,孙策后来遇刺,也有这个因素在内。加上江东距离许昌最近的庐江,距离许昌也有差不多800里之远。孙策不大可能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长途奔袭许昌。

其次,孙策和和荆州的刘表、广陵的陈登关系都不大好。荆州和广陵就在江东边上,孙策贸然出兵长途奔袭许昌的话,荆州和广陵这两个敌人不管是袭击江东,还是断他的后路,对孙策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第三,曹操在和袁绍交战时,一方面通过和孙策联姻以拉拢他,一方面也在汝南等地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部队,防备南方的刘表和孙策。像曹仁就带了5千兵马驻守颍川,夏侯渊、蔡阳和曹洪所欲约万余驻守南阳到颖川之间,汝南还有满宠和李通的8千人。
而且根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孙策打算奇袭许昌的计划早就被曹操知道了。所以如果孙策不死,曹操肯定会在后方留下更多的部队。江东军的陆战能力比较弱,此前两次攻击广陵都以失败告终,孙策要袭击许昌没那么容易。

综合来看,孙策的这个计划基本没什么可行性。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孙策并不是打算袭击许昌,他的真实目标是广陵,所谓要袭取许昌,只是为了迷惑敌人而已。
但是不管孙策真正的目标是哪里。孙策在刘表、陈登和内部反对势力的牵制下,显然还不可能成为左右袁曹之战的决定性力量,最多也就是一个麻烦而已。因此不可能改变袁曹之战的最终结果,曹操还是会取得胜利。

当然,有了孙策这个麻烦在背后,曹操的军事行动肯定会受到一定的牵制,这样官渡之战的时间会延长,而平定河北耗费的时间可能就更长了。而刘表在这种局势下,也可能会派兵北上寻找机会,那么曹操面临的麻烦会更大。
所以孙策不死的话,至少北方的分裂局面将维持更长的时间,而且会对此后的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最终会演变成什么结果,那么可能性太多,就不好说了。
2020-12-14 21:18:04 -
首先假设不成立,孙坚孙策父子残暴不仁,比董卓更甚,仇家遍地,人人欲得而诛之,想不早死挺难。董卓曹操之流也是杀人如麻,但他们知道自保,董卓找来天下第一勇士吕布做保镖,结果看走眼被吕布坑了[捂脸],曹操聪明,只找傻大愣没心眼的痴汉典韦许褚,这就没问题。孙坚孙策父子呢?自持神功护体,老子天下第一,为所欲为。仇家遍地还不加防备,若不早死,天地不容。
其次,就算让孙策活多几年,又能怎样?向北,陈登带几个虾兵蟹将就能将孙十万按地上摩擦;向西,一个黄祖就能噎死他。所以他只能向南欺负一下山越,再不然就向东开启大航海时代。2020-12-15 08:58:04 -
假设性的问题,很不好回答。就来随便说点自己的浅薄意见:
曹操很难获得对袁绍的大胜
200年,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时刻。
官渡战役,袁绍惨败。北方被曹操占领确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曹操依旧付出了极大代价。
首先,曹操虽然获胜,但当时无力向北推进,只能坐视袁绍逃回北方,召集残兵恢复气势。
其次,曹操此后对袁尚用兵,但基本失败而回。只能暂时放弃,用袁谭去分裂袁家势力,最终于204年攻占邺城,夺取袁家最核心的后方根据地。
第三,即便如此,曹操彻底歼灭残袁势力也是207年。
但是,曹操这一切是建筑在孙策200年被刺身亡,江东陷入混乱,孙权面临政权更迭人员调整山越叛乱的基础上。到207年孙权才基本稳定下来,可绕是如此,孙权依旧拿孱弱老迈的刘表开刀,击破江夏黄祖,大败荆州。
换言之,199年才统一江东,正气势磅礴的孙策,会愚蠢得坐视曹操击败袁绍,顺利统一北方嘛?
再简单说,在200年袁曹对峙官渡的紧要时刻上,以孙策的武力,周瑜的奇袭,二者组合对曹操腹地许昌发起袭击,曹操会不会全面崩溃?
那么,曹操估计只会逃亡司隶。
中原必定是袁绍占领徐州兖州,孙策占豫州。曹操很难短期内恢复,估计带着汉献帝发展关中,攻击雍凉益州。

则这个局面就很诡异:曹操最终占据西部,如同秦国的地形。袁绍占领河北中原。孙策占领南方及豫州,拥有扬州、交州、荆州。
这样的话,曹操有地利,袁绍有人口,而最终获得胜利的不是袁绍就是曹操,孙策先天没有战马,必属于被统一者。
2020-12-21 11:00:49 -
怎么老有这些奇葩问题,我还假如秦始皇不死,也没孙策什么事
2020-12-15 11:50:46 -
孙策是猛勇之将,但不是开明主公,这一点他比编者还懂。如孙策不死,又没孙权,东吴可能早就亡了。也不会有赤壁之战,历史可会改写。
2020-12-15 10:40:54 -
孙策若是不死的话,估计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发生了,他也许会一统天下,孙策和他的弟弟孙权最大的不同是,孙策长于临机决战决战于两军阵前,是一流的军事统帅。如果是他掌握政权,必然会实行以江东为根据地不断的对外扩张政策。
孙策仅仅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就从无到有拉起一支队伍并且屡战屡胜,以自己的军事力量外加政治手段硬是把一个分崩离析的江东重新整合,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他当时年仅26岁,这样的年纪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如果能够加以时日,不断的通过乱世磨练中成长,相信以他的机谋,他的果敢睿智,他能取得的成就绝不会只是夺取江东六郡。区区江东算的了什么,他的报负可是整个天下。
建安五年的时候也就是他遇刺那一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曾经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单从这个表现看孙策的情商和政治能力就绝非刘备还有曹操所能及的,曹操虽然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河,可他的地盘却选择了在一个四处临敌的兖州。孙策此时若是突袭许都的话,曹操是决计无法阻止的,曹操势必会丢失许都和汉献帝,变成丧家之犬也许他会和刘备一样带着残部四处流浪,到处寻找可供依附的诸侯。那么这样一来,孙策轻取许都后,官渡之战的最大的受益人就会变成江东集团。原曹操的地盘就会变成江东集团的势力范围,江东集团不费一兵一族就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中原地区。河北的袁绍在官渡地区和曹操经过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后已是强弩之末,可是以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怎么会甘心将胜利果实轻易的让给孙策呢,他一定会大举攻打孙策,妄图以自己庞大的体量压倒孙策,可是不要忘记,袁绍的军队早已在和曹操大军对峙的过程中精疲力竭,此时面对同样身经百战的江东生力军在加上孙策的机谋和勇武,袁绍恐怕已是凶多吉少了。换句话说,袭取许都的计策成功后孙策迎取汉献帝将会在政治上取代曹操的位置,地盘上同时兼并江东和中原的兖州、徐州还有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当时天下最大的军事集团。剩下的敌人不过是安于守成的荆州刘表,不思进取的刘璋,还有汉中的张鲁,辽东的公孙渊。然后在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把军事集团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加以整合,一统天下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说孙策的突然死亡更多的给人感觉是天意难测,冥冥之中自有天命。
与孙策不同的是他的弟弟孙权,孙策临终前曾说孙权的能力是知人善用选贤任能,善于驭下。与其说是称赞他的品质不如说是孙策临终前对自己兄弟的一种鼓励。要知道生在军阀混战的时代,对孙氏集团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领导千军万马与群雄征天下的雄主,而决非是守成的君主,一个不通晓军事的君主势必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武将来辅佐自己,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武将的兵权过重即便取得了大量的军事胜利又会反过来对自己的君主产生极大的政治威胁。武将拥兵自重的故事在青史上历来不绝,这恐怕也是江东的大都督屡屡暴病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孙策的突然死亡对江东集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江东就此失去了争雄天下的唯一机会,如果孙策不死,天下断然会落入这位英勇无敌机谋无双的小霸王手中。不过历史容不得假设,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记得这位出场时间虽很短,却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少年英雄吧。
2020-12-17 21:43:29 -
《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孙策临终,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由此观之,孙策是打天下之人,孙权只是守成之主。孙策又被称为“小霸王”。霸王是项羽的代名词。是可以号令诸侯的人。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如果孙策不死,官渡之战,火烧赤壁,夷陵大战大概率都不会发生。孙策会凭借着江东大后方,带领江东子弟席卷天下。搅的鸡犬不宁。形成短暂的国内统一。
但不会长久。为什么不会长久呢?性格。孙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比较豁达,有点汉高祖刘邦之风,文有张昭鲁肃,武有周瑜太史慈。打天下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孙策轻而不备,急躁速成,不知道迂回。不适合治理天下。如果他打下天下交给孙权治理再死。两个人综合一下,就不会又后来的三国归晋。而是归吴了。
2020-12-15 13: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