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哪些婉约唯美的古诗词?
你读过哪些婉约唯美的古诗词?
-
你好。我最喜欢的唯美的令人心碎的古诗词就是这首了。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词的开头,就表明了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却被无端端的拆散,没有原因,没有背景。
接下来,作者就运用了裴航乞药、嫦娥奔月、牛郎织女3个典故说明了词中两人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最后,作者表达出了幻想:如果能在一起,即使是贫困的,也无所谓,只要两人在一起就行了。
这首词语句优美,一咏三叹,实在唯美的令人心碎。
我是小栗科技,欢迎和我一起探讨,共同学习进步。
2018-03-23 16:22:38 -
婉约词以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致而独树一帜,在情绪上对诗文形成了鲜明的补充。自唐五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诗词我就不列举了,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几首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的诗词。
谪仙怨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山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渔家傲•东阳郡斋作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又何处?长亭短亭。
浣溪沙
汤允绩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蝶恋花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还有很多婉约唯美的诗词,我就不列举了,如果想找婉约唯美的诗词,可以去搜一下李清照、朱淑真、秦观、晏几道等人的作品。
2018-02-23 15:34:23 -
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词了。记得小时看电视的时候就学习了。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 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2017-05-21 16:44:25 -
谢谢邀请。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17-05-21 20:32:08 -
婉约唯美的诗可推荐唐代张籍的《节妇吟》。
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但诗无达诂,一首诗创作出来之后,便有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去在这个世界流传,众说众法,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感悟。
《节妇吟》全文如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其实,这首诗的许多句子都已经鲜活地进入了汉民族的口语之中。
许多读者最耳熟能详的还是最后那句“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意思很浅白但情很深,委婉地表达了女子相逢恨晚,可惜终不可在一起的惋惜与辞谢之情。
其实,这故事的结尾在诗的前半部分便已经留下了伏笔。全诗开篇即写:
君,你明知我已经嫁为人妇,却还赠我一对明珠,表示你的心意。
而我被君的一片深情厚谊所感动,所以把您送我的明珠系在了我的罗衫红裙上。
这便是交代了“还君明珠”的“明珠”的来历,在我们今天,也会经常看到或者遇见,男孩子遇见喜欢的女孩子,就向女孩子奉上珍贵的物件,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
随后,妇人自述自己家“高楼连苑起”,自己的夫君“执戟明光里”,并再述自己深切地感觉到了君对自己的情意“知君用心如日月”,而自己则“事夫誓拟同生死”。“用心如日月”中的“日月”以表心之真情之切。
正是因为,妇人愿意和自己的夫君“誓拟同生死”,所以,才决定谢绝君的爱意,送还那对明珠。
但是,此刻我们要注意诗人的措辞“双泪垂”,一对明珠,一行泪珠,都是珠一样的珍贵。
君送我明珠,我还君泪珠。
不是我无情无义,只是我们却真无缘。
所以,我们现代的女孩子拒绝一个喜欢的男孩子的时候,许多时候可以不那么生硬地疏离他,冰冷地拒绝他。这时候,就可以用我们这首古诗中的那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来温婉地感谢男孩子对自己的爱慕。
到了,终达到了诗的高潮——“何不相逢未嫁时”。
2018-03-24 22:21:18 -
谢谢邀请。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17-05-21 20:32:08 -
婉约唯美的诗可推荐唐代张籍的《节妇吟》。
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但诗无达诂,一首诗创作出来之后,便有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去在这个世界流传,众说众法,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与感悟。
《节妇吟》全文如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其实,这首诗的许多句子都已经鲜活地进入了汉民族的口语之中。
许多读者最耳熟能详的还是最后那句“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意思很浅白但情很深,委婉地表达了女子相逢恨晚,可惜终不可在一起的惋惜与辞谢之情。
其实,这故事的结尾在诗的前半部分便已经留下了伏笔。全诗开篇即写:
君,你明知我已经嫁为人妇,却还赠我一对明珠,表示你的心意。
而我被君的一片深情厚谊所感动,所以把您送我的明珠系在了我的罗衫红裙上。
这便是交代了“还君明珠”的“明珠”的来历,在我们今天,也会经常看到或者遇见,男孩子遇见喜欢的女孩子,就向女孩子奉上珍贵的物件,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
随后,妇人自述自己家“高楼连苑起”,自己的夫君“执戟明光里”,并再述自己深切地感觉到了君对自己的情意“知君用心如日月”,而自己则“事夫誓拟同生死”。“用心如日月”中的“日月”以表心之真情之切。
正是因为,妇人愿意和自己的夫君“誓拟同生死”,所以,才决定谢绝君的爱意,送还那对明珠。
但是,此刻我们要注意诗人的措辞“双泪垂”,一对明珠,一行泪珠,都是珠一样的珍贵。
君送我明珠,我还君泪珠。
不是我无情无义,只是我们却真无缘。
所以,我们现代的女孩子拒绝一个喜欢的男孩子的时候,许多时候可以不那么生硬地疏离他,冰冷地拒绝他。这时候,就可以用我们这首古诗中的那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来温婉地感谢男孩子对自己的爱慕。
到了,终达到了诗的高潮——“何不相逢未嫁时”。
2018-03-24 2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