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看电影有时候希望反派角色胜利呢,属于什么心理呢?
为什么人们看电影有时候希望反派角色胜利呢,属于什么心理呢?
-
很多惊悚片(欧美)都有这样的结局,比如:致命ID 嗯,说反派赢了其实已经算是剧透了
七宗罪(虽然反派是死了,但是他的目的也得逞了),一定意义上的胜利
伊甸湖 说多了就剧透了,只能说看完想骂娘
万能钥匙 好奇心害死猫啊害死猫
恐怖废墟 开放式结局的魅力
黑暗侵袭 你以为的结局其实不是真正的结局
再来一个恶搞的 惊声尖笑1 比起后几部,第一部还算精彩
心慌方 听说续作是垃圾
鬼影 泰国恐怖片神作
2020-05-07 23:52:51 -
我觉得李连杰饰演的《木乃伊3之龙帝之墓》,这部影片中李连杰饰演的是一个反派,可在看的时候让人不禁的想要支持他。虽然说李连杰在影片中饰演的龙帝是一个坏人,因缘际会,这个拥有两千多年邪恶力量的龙帝就这样被唤醒了。醒来的龙帝开始大肆的杀戮,因为他的力量太过邪恶,足以让这个世界毁灭,可不知为何,看影片的时候我站错队了,反倒希望龙帝能胜出。可能是李连杰之前饰演的角色都太过正气了吧,所以尽管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希望看到他能战胜到最后。这可能跟演员有关,我个人是看李连杰的电影长大的,非常喜欢一身正气的他。尤其是他饰演的黄飞鸿成就了一代经典人物,是我们年轻时代的偶像。李连杰一般的作品都是以武打为主,他跟成龙大哥一样,都是真功夫上阵,也被称为功夫巨星。所以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就希望他能够在影片中战胜。
2020-05-10 16:58:46 -
这是影视剧常用的一种手法,导演们通过一些节奏感以及一些神秘性,吸引观看者,其实就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一种心里反映。比如说当坏人处在上风时,人们通常会希望好人赢,同样的道理,好人处在上风时,人们也会同情坏人。基本上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你可以认可。
2019-07-01 14:11:48 -
沉默羔羊2,总希望博士能反杀逃走,当然他做到了
2020-05-07 18:22:17 -
这是影视剧常用的一种手法,导演们通过一些节奏感以及一些神秘性,吸引观看者,其实就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一种心里反映。比如说当坏人处在上风时,人们通常会希望好人赢,同样的道理,好人处在上风时,人们也会同情坏人。基本上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你可以认可。
2019-07-01 14:11:48 -
这是一种“反转机制”,类似于喜欢看恐怖片,越是危险越是可怕,被反转以后的成就感就越高。
还有种可能是投射,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暗面,需要被我们接纳和宽容,若一直压抑它,就会通过其他形式出来,比如梦,比如把它投射给反面人物,替自己完成释放。
2019-07-01 14:05:15 -
卖呆不嫌乱子大的心理。
2019-07-01 15:40:49 -
卖呆不嫌乱子大的心理。
2019-07-01 15:40:49 -
这是一种“反转机制”,类似于喜欢看恐怖片,越是危险越是可怕,被反转以后的成就感就越高。
还有种可能是投射,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暗面,需要被我们接纳和宽容,若一直压抑它,就会通过其他形式出来,比如梦,比如把它投射给反面人物,替自己完成释放。
2019-07-01 14:05:15 -
《蝙蝠侠 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征服了非常多的观众。
希思莱杰,被非常多的人定义为心目中那个史上最成功的小丑。在这位演员的本身上,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以及狂妄的气质,就像是为小丑这个角色而生的。
他小丑的模样又惊悚又有魅力,甚至超过了《断背山》里的那个他。
那时的他和很多年轻帅气的小鲜肉一样,帅气逼人的脸庞不得不让我们爱上角色。但是在《黑暗骑士》这部电影中,他从一个小鲜肉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疯狂的犯罪天才,如此大的转变令人大跌眼镜。
据说,在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希思莱杰自行接受了催眠训练和抑郁症培训,还把自己完全带入一个仇视社会,放荡不羁的疯子的世界中。这种敬业的演员,实在不多了,才刻画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
所以在他自杀后,坊间传言他已经走不出这个角色,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小丑了。
这部改编自DC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的电影由诺兰执导。相信大家看到导演是诺兰便有非看不可的欲望了,知道《黑暗骑士》的人很多,如果你只听说,却没看过那么小丑这个角色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看到《蝙蝠侠》这个名字,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毕竟菌菌本人并不喜欢太大片感、太英雄主义的电影。但是当观赏了《黑暗骑士》之后,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里面对人物的剖析分解简直到了一种极致。此片不愧为豆瓣9.0的佳作。
本是一段非善即恶的故事,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让我们欣赏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个人魅力,英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满嘴正义的人肌肉人,而坏人也不是天生爱好罪恶,善恶不再是我们对一个角色唯一的评价。
这部电影做到了雅俗共赏,是当之无愧的蝙蝠侠电影系列的巅峰。
2020-05-09 2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