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狂对霍思燕撂狠话,孩子恶语相向,家长如何做到不原地爆炸?

新农商网 全部 1011

嗯哼狂对霍思燕撂狠话,孩子恶语相向,家长如何做到不原地爆炸?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Ling28559703
    Ling2855970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当小孩恶语相向,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心里难过,甚至有的会打自己的孩子。那么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家长会生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但是有没有换个方位角度想一下,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宝宝就是张白纸,我们做父母的就是她的启蒙老师。宝宝的很多东西都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来的,或者说,做父母的应该回头想想,孩子会恶语相向,都是因为自己身上折射出来的。

    宝妈们,你们觉得呢?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欢迎留言

    2018-05-27 12:35:39 0条评论
  • 柚妈充电屋
    柚妈充电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家孩子4岁半,也曾经经历过一段说狠话的时期。有时候听着他稚嫩的声音说着“恶狠狠”的狠话,感觉很可爱,有时候又会较真儿,让自己有些生气。

    期间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放狠话”的问题。

    经历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来用比较好玩的办法淡化了这个问题。



    孩子放狠话,或者说是“诅咒敏感期”,可以算作“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大多在3岁左右出现,现在我家宝宝偶尔也会放狠话。

    孩子天生都是好奇宝宝,他喜欢通过自己不停的尝试来观察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反应剧烈,他会觉得更好玩。

    了解了孩子的发展特点,就不会在孩子说“打死妈妈,讨厌妈妈”的时候暴跳如雷,产生“你这个小没良心的,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想打死我”之类的想法了。

    如果是脏话,我一般会比较严肃的告诉他,这些话是脏话,是特别不礼貌、特别不好的人才会说的。孩子就基本不会再说了。

    如果是狠话,比如“打死你,讨厌你”之类的话。我会顺着孩子的话往下说,比如,

    “你打死我,你就没有妈妈了。”

    他也会很认真的思考说,“你可以复活啊”。

    “只有动画片里的人才能复活,真的人是不能复活的。”

    “那我就给你一套变身盔甲,你就能复活了。”

    其实聊到这里的时候,孩子已经不生气了。

    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我听到你说打死我的时候,我有点伤心,我以为你不想和我一起了呢。但你说,要给我变身盔甲,我就不伤心了,原来你还是喜欢妈妈的。”

    然后画风突变,刚放完狠话的小男生就对妈妈来了一场甜腻腻的“妈妈我最爱你了”之类的告白。

    等到下次他再生气想说“打死你”的时候,会停顿一下,想起来“变身盔甲”或者“妈妈可能会伤心”,有时候就要求和妈妈大战来发泄一下,或者说“我要给你一套变身盔甲,然后再打死你”。

    还有时候,在他气呼呼的说“我最讨厌妈妈”的时候,我会问他,“你说的是真话还是气话”,他会很认真的回答,“是气话”。感觉特别好玩。

    所以,只要意识到了,孩子说狠话是语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现,就能够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平静的看待这个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各种好玩的小伎俩疏导孩子的情绪,还是母慈子孝的大团圆结局。

    2018-05-30 12:30:13 0条评论
  • 壹父母
    壹父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绝大部分孩子都说过“狠话”,因为“狠话”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同时,孩子并不是真的知道这些狠话的真正意义,他们仅仅是因为有了情绪,却不知道该如何宣泄,所以采用说狠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越是内心感到脆弱无助的孩子,越是倾向于用充满力量和易于激怒成年人的“狠话”,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感和掌控感。

    这个时候,家长越是暴跳如雷,孩子越能感受到狠话的威力,越是会乐此不彼地使用它们。

    几乎很少有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狠话”,尤其是一些带有诅咒意味的词句,会让父母觉得委屈——我这么爱他,为他着想,他却这么对我!

    这种委屈很有可能就是通过暴怒的形式表达出来。

    还有可能是担心,害怕孩子学坏,害怕孩子不知感恩……担心害怕也会以暴怒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想做到面对孩子撂的狠话依然心平气和,最主要的是需要父母具备很高的修养,能够洞察孩子言行背后真正的动机——很有可能这些都是孩子脆弱情绪的表达。

    同时,还要对孩子抱有极强的同理心,能够深切并慈悲地理解孩子的无助,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不爆炸”。

    当然,作为父母,只做到不原地爆炸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理解孩子的同时,并不代表就同意孩子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在接纳地陪伴孩子,真正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好好地跟他沟通,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我非常理解你的情绪和感受,你实在是太生气了,但你对我说这些话,真的也让我非常伤心,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你觉得在你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办法既能让你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伤害到我?

    当孩子真正冷静下来之后,他的理性脑上线时,才有可能真正沿着你的引导,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说到底,父母真正需要修的是自己。

    2018-05-28 15:28:08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