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等地方剧种是否比京剧更接地气一些?

新农商网 全部 1012

豫剧等地方剧种是否比京剧更接地气一些?

回复

共20条回复 我来回复
  • 云竹
    云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会,豫剧虽然唱腔宏量,曲调优美。但它的发声和语调完全是河南音,属于地方戏,不易推广,而京剧它是国戏,完全是京腔,是全国都流行的普通话。易慬易学易推广。而京剧的唱腔十分优美,行当齐全,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2019-07-21 06:36:32 0条评论
  • 明扬51
    明扬5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要搞清什么叫“接地气”。按一般理解,接地气就是从内容到形式,摆脱高大上更通俗些,更易于被大多数观众接受,最大限度的贴近生活。

    豫剧等地方剧种是否比京剧更接地气,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完全正确,豫剧等地方就是比京剧接地气。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

    1:起源不同

    京剧虽是从徽调、汉调融合发展而来,但它自形成以来,就受到清朝皇室以及王公大臣等的喜欢,在逐步完善中,始终是以上层人物、文化学者的好恶为标准,最终建立起“国剧”的地位。而地方戏则多是从地方民间小调发展而来,如豫剧,就是融合了沙河调、祥符调等形成的,地方戏是以民间艺人按照老百姓的欣赏习惯发展完善的。所以地方戏更接地气。

    2:文学性有差异

    京剧剧本多是出自文人之手,有着很高的文学性,特别是体现在唱词上,讲究对仗工整,引经据典,合辙押韵,平仄协调,而豫剧等地方戏也多采用口语话,通俗易懂,简单找辙即可。相比于京剧的之乎者也,大白话的地方戏自然更接地气。

    3:观众与从业者互为作用导致京剧与地方戏沿着“雅、俗”两条不同道路发展

    代表着“雅”的京剧由上层文化学者引导着,朝着高雅、文学的方向发展,吸引了众多文化人的追捧,而地方戏则代表着“通俗”、服务劳动人民的发展方向。主观上就是为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出身民间、服务大众的地方戏自然更接地气。

    4:京剧和地方戏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范围

    地方戏正如其名,起源于地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代表着剧种当地的文化本源。京剧诞生于皇城根下,被尊为国剧,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京剧发展为博大精深、高雅深奥的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因为京剧浓缩了中华5000年源远流长的文明。想让京剧通俗化的接地气,也就失去了“国剧”的意义。

    总而言之,由艺人主导发展方向地方戏相比由上层人物主导发展方向的京剧,确实是更接地气。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2019-07-21 15:53:03 0条评论
  • 君乐意8H0z
    君乐意8H0z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淮北人喜欢的梆子戏

    2019-12-05 22:43:21 0条评论
  • 一路向前75312932810
    一路向前7531293281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豫剧是完全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河南全省及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北京、湖北、黑龙江、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多个省区,上海,广东,深圳,杭州还有业余剧团。据文化部统计,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多万多人。大部分靠自己演出生存的!有两三亿的观众基础!目前是全国戏曲当中,观众最多,剧团最多,演员最多的剧种。京剧太高大上,一般老百姓高攀不起!没办法,只有让国家养着!

    2019-12-05 21:46:23 0条评论
  • 闲来无事看热闹
    闲来无事看热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你的邀请!首先我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来说说什么叫接地气?对于戏曲来说,“接地气”有两种解释:其一为这种戏曲形式更加通俗,容易理解。其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非常的贴近,一定程度上反应老百姓的某种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非常的喜欢。因此,很容易看出豫剧和京剧这两个剧种那个更接地气!我认为豫剧要远远要比京剧接地气。原因有以下三点:

    ㈠京剧是国粹,而豫剧只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这个原因我把他放到第一个是有原因的,我认为对于一种艺术形式的定位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人们对于它的态度。只要被戴上国粹的帽子,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认为它高雅,难以让人接近。而豫剧就不同了,他相比较来说,更加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因此我说它接地气也就自然而然啦。

    ㈡豫剧的群众基础要比京剧大的多。豫剧发源于河南,又称为河南梆子戏,在河南,山东,陕西,新疆,台湾省等许多地方都有这坚实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戏迷朋友们的喜爱。京剧的受众主要在北京,天津,河北(据网友反应,其实河北也有好多豫剧迷的)等一带,受众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突出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都在慢慢的衰落,京剧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以后,现在的势头却让人有点失落。而相反豫剧在河南豫剧院的带领下,走出了国门,到达了许多国家,赢得了一致好评。

    ㈢豫剧的包容性强,通俗易懂。我不止一次说过,京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太难懂,欣赏不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听明白的!由于这个原因京剧也是失去了许许多多的跟随者。相反豫剧包容性就比较好了,不管你是哪里的朋友,即使你听不懂词,但是只要你听听节奏,听听唱腔你就会爱上这门戏曲艺术的。

    不过由于文化不同的原因,京剧和豫剧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对每个地区的人影响也不尽相同,河南有豫剧,天津,北京有京剧,东北有二人转,山东有吕剧,山东梆子陕西有秦腔等等。不论他们谁更接地气,都代表着一种文化,都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希望中国的戏曲文化可以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发展的越来越好!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9-12-16 09:42:13 0条评论
  • 牧师3
    牧师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说成因 京剧是晚清的宫廷戏 王公大臣堂会听的戏 开始清庭请的是秦腔 由于他们老唱杨家将 岳飞花木兰之类的剧目 武戏多 刺激了满人的神经 结果被赶出了皇宫 这才有昆曲进京 京剧形成较晚 大概是慈禧一手促成的 而梆子戏起源于民间 唱的是乡音土语 讲的是民间传颂的英雄 豫剧的前身是高调梆子(以区别平调梆子。形成于明后期 在老百姓祖祖辈辈的心中根深蒂固

    再说说流行区域 京剧在民国前只在京津两个城市流行 河北其他地方听的都不是京剧 落子(评剧)和平调 为主 全国知道京剧大概是梅兰芳在上海演出 抗战后在南方推广 而豫剧(高调)流行于中原地区河南 山东 安徽 江苏 河北五省 随常大师全国巡演 火遍全国 一直到90年代初 全国大部分省都有豫剧团 新疆 东北台湾都有

    受众 虽然在城市里 京剧唱的比较多 但农村以梆子戏为主 从石家庄以南 淮河以北 太行山以东 泰山以西 没人听京剧 就目前来看 豫剧应该是受众人数最多的剧种

    其他地方剧种 如秦腔 川剧 黄梅戏 越剧等流行的地区 老百姓也是不会听京剧的

    2019-07-21 21:33:07 0条评论
  • 独客174281380
    独客17428138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地方戏豫剧更接地气

    2019-07-21 23:53:16 0条评论
  • 红日4141
    红日414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的剧种都有他自己的优势。山西的晋剧、秦腔,河北的梆子和评剧,山东的山东梆子和吕剧,河南省豫剧、曲剧、越调、二加弦、四平调等等各有所常。

    2019-07-22 09:31:44 0条评论
  • 真尧石
    真尧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句话说的靠谱,据网上统计,京剧注册的️一千五百多家,豫剧️五千多家,没注册的农村草班子更是多如牛毛,几乎和河南省交界的省分都有豫剧团,据了解全国十七省市都️豫剧团,不包括台湾地区,这是任何剧种都没有办法和豫剧比的,老艺术家号称豫剧大王和豫剧皇后的陈素真大师和在西安也称为豫剧皇后的常香玉大师还有三鼎甲之一的桑振君大师,都是六大名旦之一,还有陈素真大师的弟子崔兰田,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弟子马金凤和阎立品都是六大名旦之一,男旦沙河调和祥符调大师唐喜成号称十男旦九唐门,还有赵义亭大师一生只和两位大师搭过戏陈素真和常香玉,还️豫东调八大红脸王,刘忠和,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等(都是二唐的弟子)

    2019-08-24 11:47:18 0条评论
  • 无羁的行路客
    无羁的行路客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豫剧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好剧种。生腔宽宏豪迈,气势浩大,旦角唱腔維宛动听,细腻,大气。但对豫剧的道白有点听不惯,特别是旦角的地方白话,有点刺耳。韵白还是不错的。当然了它是地方戏也没办法改。

    2019-07-22 14:43:46 0条评论
  • 风雨中男人866
    风雨中男人86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地方剧种跟京剧的比较,谁接地气,以我的欣赏感受肯定是倾向地方剧种,我们地处湖北,有名的地方剧种自然是黄梅戏了,电视上唱的我就不评论了,我就说说我有一次看黄梅戏的感受,几年前 我们镇上有位姓阎的省首富,父亲八十大寿,为了庆贺,就请了省黄梅剧院的名角来给乡亲们唱一曲戏,要说这种下乡的戏曲班子我经常见到,感觉水平一般,所以碰到了也只是匆匆而过,况且我对戏曲也不太感冒,只是这次,我就随意看了看就立马被吸引了,毕竟大剧团就是大剧团,虽然是露天表演,可吹拉弹唱的人员一个都不缺,音响设备也是顶尖的,特别是主角长的年轻漂亮,记得当时演的是女驸马,这位演员英气毕发,声音洪亮,让人听了欲罢不能,我居然在外面站着看到剧终,若是京剧,我估计我很难坚持看上一个时辰的,一句词婉转百回拖个半天,我可没那耐性!

    还有一个我们湖北的地方剧种,叫湖北打鼓,比较出名的那个张明智,唱也很不错,还有楚剧,小时候也经常听,比较能接受!

    2019-07-21 06:44:59 0条评论
  • 解建路司马懿
    解建路司马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最不爱看的是京剧

    2019-07-22 11:00:13 0条评论
  • 信马无疆1
    信马无疆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戏曲或许会消失?

    2019-07-22 04:58:51 0条评论
  • 碧伶居士
    碧伶居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地方戏就是在农村演出,观众就是老头老太太。你叫她听京戏昆区,她也听不懂。

    2019-07-24 08:47:44 0条评论
  • 积极的船帆PH
    积极的船帆PH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你得说,接的是哪儿的地气?

    二人转在东北接地气,二人抬在内蒙接地气,豫剧在河南接地气,秦腔在陕西接地气,等等等等,地方戏离不开家乡人,而京剧从当初的皮黄发展到今日,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地方,别一听说是京剧,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北京的地方戏,既然称为国粹,那自然是全国各地都认可的剧种了,全国范围都接地气,包括台港澳地区。

    2019-07-21 07:39:52 0条评论
  • 苏俊杰1948
    苏俊杰194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河南嘀,但更爱听京剧。

    2019-12-11 19:07:24 0条评论
  • 弄啥嘞杰克
    弄啥嘞杰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接地气是一个通俗说法,意思就是连系群众,扎根基层。戏剧不接地气,不联系观众,不扎根基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时间长了就失去了生命力。

    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从整体上说,中国戏剧一直是接地气的。

    京剧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开始,逐渐吸收了汉剧、昆曲以及电影艺术、现代歌舞剧等多种文化营养,形成的既古老又新颖的国家代表剧种。

    京剧与豫剧等地方戏剧相比较,有雅俗之分,京剧演员的综合素质,剧本、音乐、表演、服饰等,与地方戏剧相比较,确有高下之别。这些,只要打开电视戏剧频道,一看便知。

    但是,不能以此说明京剧就不接地气。

    新编历史京剧《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赤壁之战》,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年来久演不衰,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大影响,就是京剧接地气的有力证明。

    所以说,离开了具体的的演出团体和剧目,实在不好评价京剧或是豫剧等地方戏剧,哪个更接地气。

    2020-05-22 14:49:59 0条评论
  • 觅锦977
    觅锦97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能搭草台子唱,老百姓能席地而坐听的戏种,就是接地气的。豫剧当属第一

    2019-12-18 13:44:35 0条评论
  •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豫剧是一种戏迷比较喜欢的剧种。但有些人别出心裁,搞过什么电子琴伴奏,把好好的中原文化给弄别挤了(糟蹋了)。最近看了郑州市豫剧团的一个节目,把调改的不伦不类,字幕全是繁体字。像这样的文化人在中州泛滥,非葬送豫剧的前程不可。

    2019-12-16 13:00:28 0条评论
  •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是,如果说接地气就是指受众大多是农民的话。

    2020-05-24 20:22:1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