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没钱还要装作有钱的样子?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没钱还要装作有钱的样子?
-
首先我要讲一个烂大街的笑话:
如何让穷光蛋当上世界银行副总裁
美国一乡村有个老头叫怀特,和小儿子相依为命。
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他家对他说:“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
老头想都没想就说:“不行,绝对不行”
这个人又说:“如果给你儿子在城里找个对象,行不行?”
老头想了一下说:“不行,还是不行”
这个人再说:“如果给你儿子找的这个对象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这是个令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于是老头答应了。
这个人于是马上跑到洛克菲勒那里对他说:“我给您找个女婿怎么样?
洛克菲勒想都没想就说:“不行,你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怎么样?”
洛克菲勒想了一会儿答应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跑去世界银行行长那里对他说:“我觉得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位副总裁。”
行长想都没想就说:“我已经有副总裁了,没有必要任命了,而且为什么还立刻呢?”
这个人说:“如果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
行长想了一下答应了。
最后这个老头的小儿子就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这是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吹泡泡的笑话,关键在于每个人对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有着怎样的理解。
没有钱却要装作有钱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优秀的策略,其原理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也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
年轻人资源不多,对自己进行适度的包装,给自己一个较高的起点,用金钱的铜臭吸引来更多铜臭的金钱,如果这是一种“向上移动”的策略,那么可以理解。
如果仅仅是出于虚荣心,伪装富二代,恶意骗取他人信任,贪婪懒惰,游手好闲,甚至走向诈骗,那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2019-08-13 1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