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有谁对《孙子兵法》做了注解?

spider 全部 1033

历史上都有谁对《孙子兵法》做了注解?

回复

共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新华通迅
    新华通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其中著名的注家有。曹操,孟氏,李荃,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大致可分为三类,帝王,将相,文人骚客。

    2019-05-02 17:36:16 0条评论
  • 长腿的小姐姐
    长腿的小姐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历代为孙子继绝学,注解孙子,被后世承认的,有十一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曹操、孟氏、李垒、贾林、杜佑、杜牧、陈皖(hao)、王哲、梅尧臣、何氏、张预。

    1. 曹操是第一个注孙子的,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摆为略解焉。 “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子是最深刻的,但世人并不掌握他的思想本质,所以我写了注解。 曹操一生征战,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杰,所以他的注解是最准确、最受重视的,本书也大量遵从他的注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简略了。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嘛,不是为普通人写的注解,他还说孙子太烦富呢。我们希望他多写点,但他写得比孙子还少。
    2. 孟氏名字及籍贯身世均不详,甚至朝代也不确定,可能是南朝梁人。他的注解传下来不多,但毕竟传下来了,也有可取之处。


    3. 李茎是唐朝人,大概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在少林寺旁边那个少室山隐居修道,后来由“少室布衣”升任荆南节度判官,最后官至刺史。他口气很大,说曹操注的错误太多,所以他重注一遍。曹操注的,我真没发现有什么错的地方,不过李签注得也挺好。
    4. 贾林,唐德宗时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的幕僚,曾为李抱真游说王武俊而破朱泄(ci),封武威郡王,拜神策统军。所以他本身也是一个军事家。他的注,也很简略,看来是忙着打仗,抽空注几笔。


    5. 杜佑,这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叶的宰相,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痛定思痛,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角镜”,摇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史称《杜佑通典》。《通典》收录了《孙子兵法》,也对之有“训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从《通典》中来。 杜佑的注,当然是高屋建筑,相当权威了。
    6. 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是曹操之后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丰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战史战例,本书选译最多的,也是他的注。杜牧是唐代大诗人,咱们从小就会背诵他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家世豪富,又才华横溢,再好谈兵,难免峙才狂傲。他的注,往往上来就是四个字:“曹说非也!”曹操说得不对!然后他上来说一通。 咱们两相比较,当然都愿意信曹操,而不是信杜牧,毕竟人家曹操才是带兵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杜牧说曹操不对,他又写一通的,也不是杜牧写的不对。他跟人家曹操说的不是一个事儿。 杜牧诗比曹操写得好,打仗他没打过,才情有余,学力不足,又无实战经验,所以他理解不了曹操说的话。 孔子说:“恭则不侮”,你态度恭敬,就没有人来侮辱你。你态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学》说:“言惊而出者亦悼而入”,你说别人难听,就有人拿难听话说你。杜牧老说曹操不对,后面就有人专门说他不对。


    7. 陈魄,杜牧到处说曹操不对,陈皖就觉得他流毒甚广,有必要正本清源,他的注解里,就大量出现“杜说非也,曹说是”,要“拨乱反正”了。陈自晚是晚唐人,史书说,“陈魄以曹公注隐微,杜牧注疏阔,更为之注。”他也是要为往圣继绝学,孙子留下这么了不起一本书,曹操注了,但曹注比较简略,而且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懂孙子的,也看不懂曹注。杜牧注得倒是详细,也丰富也通俗,但有的地方又不准确,不严谨。所以他在前面两人基础上,再注解一遍。
    8. 王哲注的孙子兵法,是在宋朝这个时代背景下。不过王哲的具体籍贯生平,已不可考据了。


    9. 梅尧臣,这也是个大诗人,跟欧阳修是好朋友。他的注简切严整,质量很高。
    10. 何氏,具体名字,什么时代人,都不清楚,留下的注文也不多,但至少有资格留下来。
    11. 张预南宋时人,他不仅注了孙子兵法,还写了一本《百将传》,他的功夫下得深,注解质量很高。

    以上就是《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一位往圣先贤。

    2019-05-01 13:39:08 0条评论
  • 冬之至也
    冬之至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注解《孙子兵法》,可考证且被后世认可的,有十一人:曹操,孟氏,李荃,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有介绍。其中最有名的、注释最全的、最有价值的是曹操。

    2019-05-02 09:42:33 0条评论
  • 孙子兵法讲武堂
    孙子兵法讲武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十一家注,但这十一家注除了曹操、李筌、张预之外,实战性不够。

    很多人不熟悉的施子美、刘寅、赵本学、邓廷罗、王瞮、陈启天、刘邦骥这些注解实战性更强一些。

    当今解读孙子的人比较多,但几乎都是水货,拿着《十一家注》把人家观点一罗列,加上自己一些不着边际的感悟,就叫讲透《孙子兵法》,实在是侮辱读者的智商。

    如果说当今比较有见解的解读,就非阎勤民莫属了。

    我的理解是:

    《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全景实战、全流程实战的克敌制胜之法,能够知道战争那么复杂的工作,用到生活、工作中其他领域自然不是问题。

    如果寻其原理、原则去应用,反而应用难度比较大。

    用流程法和结构法读,就能读出《孙子兵法》的方法论和具体操作工具。

    比如,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这是一套完整的战术操作体系。

    形势,是作战力量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军争、虚实是运用形势的方法和原理。

    九变,是势之运作的总纲。

    所以,逐字逐句的解读,只能读出《孙子兵法》的认识论,得出一些什么集中兵力、避实击虚、正合奇胜的原理之类,难以应用。

    另外,说明一点:

    先胜后战大多数人理解错误,放在形篇,是说形兵布阵的。

    奇正之变,不读ji,就是qi,奇,也不是多余的兵力,或预备队。奇正相生,奇正之变,目的是变出转折点,转变战场态势。

    2019-05-02 17:30:43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