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初中的学生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大家有何良策?
农村小学初中的学生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大家有何良策?
-
这个问题相信不止令一个家长头疼,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今有好多小孩儿厌学,不爱读书,对读书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每天去学校前都要闹脾气。每天在学校玩儿的是很开心,但是读书却跟不上趟,着实令人无奈!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多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什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天赋有特长,也不比读书差,“读书无用论”逐步在广大农村蔓延开来。而且现在社会上的大学生都非常普遍,已不是多么光荣的事情,毕业之后不再分配工作,没有了“铁饭碗”可言,他们也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自己的未来也不再那么自信,从而对农村学生的榜样力量不再有吸引力,在学习方面和学习目的上造成很大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知每况愈下,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家乡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和人生有重要影响,尤其广大农村,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外打工,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隔阂,致使父母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心理辅导更加困难。
现在基本一家一个孩子,顶多两个父母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家长认为城里的学校教学条件好,硬件设施齐全,完善,所以基本都把孩子送出去上学,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差,教学方法不正规,对学生的监督不到位,时间久了造成孩子不愿意做功课,懒惰的心理等。
目前边远山区学生对外界接触较少,智力参差不齐,厌学学生一般智力较差,有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差,学生基础不好,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起来越来越吃力,再加之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干脆辍学。
面对如此众多的原因,我觉得首先要从家长入手,改善其认知和观念,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让学生有坚强的后盾支撑,最后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
2020-05-18 22: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