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全部 1017
为什么古人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
古人说的“七不出,八不归家”我不了解。但我知道我们家乡有“七不出,八不入”的讲究。
家乡有人去世了,过去是在家停灵三天后入殓出殡,现在是停灵五天。入殓是将去世的人放入棺材,有盖棺定论的意思。一般要在出殡的前一天半夜入殓,也有在出殡的当天入殓的。出殡是在家停灵够天数后(三天或五天),将棺材送坟地埋葬。其中讲究特别多,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是传统的丧葬文化。
我介绍家乡的丧葬仪式,是因为其中有个“七不出,八不入”的讲究。所谓“七不出”是指死人逢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不能入殓;“八不入”则是指死人出殡时,碰上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日子不能出殡。
那么正好碰上“七不出,八不入”的日子了该怎么办呢?入殓好说,真碰上“七不出”了,提前一天入殓就行了。碰上“八不入”了,一般推后两天再出殡。
古人的“七不出,八不入门”有古人的意思;家乡的“七不出,八不入”有家乡的讲究。相信不同的地方,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家写出来,共享吧!
2019-04-19 22:36:33 -
我们土家人遗传下来的不是这样,这是讲阴历初七,初八,初九,初七可以出门远行,挣钱,搞各种事业,初八出门,这天有点问题,最容易走弯路,3一5天不得回家,初九这天更不行,所以行成了名言,七的出门八不归,九的出门空手回。
2019-04-19 16:09:44 -
七十了对已知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无力去改变和适应新的环境和方式,八十岁再回故乡饱经风霜的心已经无法别承受勾起的回忆!
2019-04-19 18: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