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城市菜市场逐渐减少的现状?
如何看待大城市菜市场逐渐减少的现状?
-
这个问题… ? 下面我以果副食品市场:上海是标准化菜场现状事实的真相作一回答。
上海市标准化菜场,共有1000余家,这是一个城区间相隔1000米网格化的商业布局,30年来的发展,这是一个电商,网商,生鲜超市,生鲜便利店,根本无法替代的城市供应中的主战场。不存在逐步减少的情况。
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场供应份额:标准化菜场占70%,品牌超市占12%,批发集贸市场批零占8%。配送中心占4%,个体门店占4%。,市郊农民自产自销,占2%。
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场供应价格:按大市场一级批二级批的价格均价上浮: 上海标准化菜场市场供应价格70%→100%以上,超市市场供应价格80%→150%以上,配送中心市场供应价30%→50%以上,个体门店市场供应价格40%→60%以上,市郊农民自产自销市场供应价格在30%→60%以上。
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场,由于经营者各自的经营成本,导致了不同,悬殊的市场供应价格。怎样让果蔬副食品市场价格回归公益性:上海市政府近年正在大力试行标准化菜场2:0,3:0升级版,推出社区“智慧微菜场”。然而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所以我再说一遍:不存在城市菜市场逐步减少的问题。
′
城市已进入老年化,一个价廉物美的果蔬副食市场。才能激励人民消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上海标准化菜场: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经营价格体制急需转型升级才是关健。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降低运营成本,要在市场经济市场化下,创导果副食品市场回归公益性,回归生态化的市场供应价格。才能有一个繁荣的市场。才能促进生产,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中国农业发展:市场资源配置的缺陷,错配,短板,最为关键的零售终端。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了。修复市场配置的缺陷,补齐市场的短板,上海标准化菜场的升级转型。才是根本的出路。2018-07-11 08:28:33 -
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看。
虽然我经常在超市买菜,但我并不排斥菜市场。
超市有超市的好,菜市场有菜市场的好。
超市能离家里很近的,非常少。
像我们这种每天不知道几点下班,经常加班的加班族,只能每周去一次超市,采购一周的蔬菜水果回来。
然后按照蔬菜存储时间的先后次序,先吃油菜、菜心等绿叶菜,再吃芹菜等青菜,然后再吃萝卜、土豆等能放的菜。
水果也是一样。
先吃草莓、菠萝等不能放的,再吃橙子、桔子等能放的,香蕉要放几天,等全熟了,有密密的黑点儿的时候,香蕉皮就薄得跟一层纸一样,这个时候,香蕉才是最香最甜的。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香蕉独特的香气,充斥在整个口腔,又香又甜!
但是香蕉必须要在两三天全部吃完,否则就会烂掉了。
如果住处旁边能有菜市场,那么就可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必要每周采购一次,然后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再吃不新鲜的蔬菜了。
不过,对于农药残留管控来说,我还是喜欢超市的蔬菜,毕竟有道检验的关口,哪怕不是100%检验,总是要按照一定比例抽检的。
尤其是看过电视上不止一次报道,说菜市场的蔬菜,农残超标的比例很多,就更加坚定了我在超市购买蔬菜的决心。
不过,因为超市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净菜,所以价格上来说,要比市场上贵一些。这个,对于一些家庭来讲,可能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
所以,超市不能替代市场,市场也不能完全替代超市,还是两者兼容为最。
2018-03-25 22:41:08 -
一二线城市的菜市场确实越来越少了,但少的是传统菜市场,取而代之的大量生鲜超市。这是一种商业发展的自然替代,理论上没有什么不好。
许多人都会怀念旧时菜市场的热闹和人情味,但就像许多人怀念凋敝的故乡一样,在我眼中都是乡愿的表现。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传统菜市场并不算是特别良好的体验。人多不等于热闹,讨价还价不等于人情味,快节奏生活并不允许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优哉游哉逛市场。何况,还得考虑停车等问题。
当然,也有许多人羡慕欧洲式的慢生活节奏,喜欢欧洲城市的小清新市场。但要留意的是,欧洲人买菜买肉,其实还是以超市为主。小清新最爱的欧洲传统市集不是固定的,它们多半在老广场上,每周两到三天的市集,与我们的赶集一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基本是冰鲜的缘故,不会像我们的海鲜档和肉档那么乱,起码不会满地是水。虽然食材新鲜度打了折扣,但确实相对干净——地面不够干净,恰恰是困扰许多中国年轻人走入市场的一个因素。
相对集中,强调购物体验的超市,原本就是近几十年来的购物主流,直到近年来才被网络侵占市场。不过在生鲜领域,线上线下原本就无法分开。
有人说,生鲜超市缺少特色,而且经常挂羊头卖狗肉,所谓有机菜,谁知道到底是不是有机。这种思维相当普遍,但老实说相当无知。没错,超市固然有水分,尤其是在诚信有问题的当下中国。但超市肯定是相对更安全更靠谱的选择,统一采购统一物流的规模化,带来的是质量的相对稳定。至于许多人最爱的“一个农民伯伯每天就摆几种菜来卖,卖完就没有了,自家种的好新鲜”,其实风险最大。倒不是说农民伯伯心肠坏,因为一个连字都不认识、搞不清农药使用剂量的人,又没有任何约束,随时可能种出吃死你的毒菜。
2018-07-10 09:40:45 -
这是时代的改变,菜市场必定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我这里来具体分析一下,因为毕竟我们主要的客户在菜市场,我们也必须接受此趋势:
一、菜市场的形成:
其实菜市场最最初的时候,就是农村的集市,由于大家想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出去换钱而久而久之形成了集中的地方,就有了集市。由于是农村,所以最明显的就是菜市。
二、菜市场的现状:
其实菜市场本身是大家的集合体,所以每个人的服务有区别,并且品类也有区别。不会说像超市什么东西都有。所有以前才有逛菜市场的说法,货比三家。但是由于拆市场特殊性,导致了他的脏乱差,哪怕是现在在整改也依然逃不出这个死穴。并且现在除了老一辈,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到菜市场,尤其是在大城市,比如深圳,核心区域基本上已经很少有菜市场的踪影了。
三、零售的最后状态:
1、大的,需要逛的去超市:这就是现在如沃尔玛、大润发一类,他们有良好的购物环境,齐全的货品,其实就是把以前集市所有的东西搬到了同一个地方,所以他就成为了变相的集市。
2、小的,在社区店:以后社区店会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便利店,就是现在如同美宜佳一类的店,解决大家临时需要。一类是社区生鲜店,这一列就充当了社区菜市场的作用!如钱大妈一类。
所以呢,在消费升级的促使下,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会逐渐划为这种趋势,对于邻里的沟通绝不是菜市场,而是广场舞会好很多··
这样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03-25 15:46:59 -
一二线城市的菜市场确实越来越少了,但少的是传统菜市场,取而代之的大量生鲜超市。这是一种商业发展的自然替代,理论上没有什么不好。
许多人都会怀念旧时菜市场的热闹和人情味,但就像许多人怀念凋敝的故乡一样,在我眼中都是乡愿的表现。
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传统菜市场并不算是特别良好的体验。人多不等于热闹,讨价还价不等于人情味,快节奏生活并不允许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优哉游哉逛市场。何况,还得考虑停车等问题。
当然,也有许多人羡慕欧洲式的慢生活节奏,喜欢欧洲城市的小清新市场。但要留意的是,欧洲人买菜买肉,其实还是以超市为主。小清新最爱的欧洲传统市集不是固定的,它们多半在老广场上,每周两到三天的市集,与我们的赶集一样。更重要的是,因为基本是冰鲜的缘故,不会像我们的海鲜档和肉档那么乱,起码不会满地是水。虽然食材新鲜度打了折扣,但确实相对干净——地面不够干净,恰恰是困扰许多中国年轻人走入市场的一个因素。
相对集中,强调购物体验的超市,原本就是近几十年来的购物主流,直到近年来才被网络侵占市场。不过在生鲜领域,线上线下原本就无法分开。
有人说,生鲜超市缺少特色,而且经常挂羊头卖狗肉,所谓有机菜,谁知道到底是不是有机。这种思维相当普遍,但老实说相当无知。没错,超市固然有水分,尤其是在诚信有问题的当下中国。但超市肯定是相对更安全更靠谱的选择,统一采购统一物流的规模化,带来的是质量的相对稳定。至于许多人最爱的“一个农民伯伯每天就摆几种菜来卖,卖完就没有了,自家种的好新鲜”,其实风险最大。倒不是说农民伯伯心肠坏,因为一个连字都不认识、搞不清农药使用剂量的人,又没有任何约束,随时可能种出吃死你的毒菜。
2018-07-10 09:40:45 -
门口的小超市为了吸引客流,天天大喇叭吆喝包菜0.79元......有点记不住,总之很便宜。我给老婆说,看季节到了菜多便宜?前天想起来以前老去菜市场的一家卤菜店买卤菜,顺便买了一个包菜,买回来我怎么觉得不对呢?一个包菜4.9元,2.2元一斤。从前年开始明显的感觉菜市场人流量减少,人流量越少卖菜的为了顾住自己的费用菜价定的越高,越高去的人越少。菜市场门口一家卖瓜子花生的我看都卖不下去了。
这几年随着手机网购的方便,基本上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不去了,日常生活也基本上就在家附近解决了,社区超市又开始吃香了,社区超市毕竟更加方便,离家更近生活用品也更齐全,大部分蔬菜社区超市都可以买到。对菜市场的客流形成了分流,让菜市场的客流减少。社区超市他的品类多,蔬菜可以少赚钱或者不赚钱带动客流从其他品类来赚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菜市场的老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意下滑,他们也积极开拓市场,给餐馆送菜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之一,餐馆酒店成了他们的重点客户,零食成了他们可有可无的附带业务,再加上其他渠道的积压,他们对零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导致价格下不来,已有的菜市场人流量减小,新的菜市场自然就不敢兴建。未来可能就是社区生活超市解决日常大部分生活必须品的时代。创业特种兵传递快递物流信息分享创业心得!
2018-04-12 07:31:21 -
门口的小超市为了吸引客流,天天大喇叭吆喝包菜0.79元......有点记不住,总之很便宜。我给老婆说,看季节到了菜多便宜?前天想起来以前老去菜市场的一家卤菜店买卤菜,顺便买了一个包菜,买回来我怎么觉得不对呢?一个包菜4.9元,2.2元一斤。从前年开始明显的感觉菜市场人流量减少,人流量越少卖菜的为了顾住自己的费用菜价定的越高,越高去的人越少。菜市场门口一家卖瓜子花生的我看都卖不下去了。
这几年随着手机网购的方便,基本上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不去了,日常生活也基本上就在家附近解决了,社区超市又开始吃香了,社区超市毕竟更加方便,离家更近生活用品也更齐全,大部分蔬菜社区超市都可以买到。对菜市场的客流形成了分流,让菜市场的客流减少。社区超市他的品类多,蔬菜可以少赚钱或者不赚钱带动客流从其他品类来赚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菜市场的老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意下滑,他们也积极开拓市场,给餐馆送菜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之一,餐馆酒店成了他们的重点客户,零食成了他们可有可无的附带业务,再加上其他渠道的积压,他们对零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导致价格下不来,已有的菜市场人流量减小,新的菜市场自然就不敢兴建。未来可能就是社区生活超市解决日常大部分生活必须品的时代。
创业特种兵传递快递物流信息分享创业心得!
2018-04-12 07:31:21 -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你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城市里面逐渐消失的菜市场会被取代为大型的购物商场和超市。在这些大型的商场超市当中,人们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食材,或者是说其他的一些东西,因为菜市场可能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更高的要求。
在以前,我们经常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时候还和水果摊的老板讨价还价,当然,有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认识的街坊邻居在一起聊天闲话家常,这都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过程。那么在现在的这个时候,这些菜市场也逐渐会被取缔掉变成大型商场,或者购物广场的集中性供给,那么这样是有好处的。
因为每种产品都是大批量的,而且在食品源头上也能找到供货的厂家,一些食材运输的方式,储存的方式,还有加工的方式也比较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因为有旧的事物消失,就会有新的事物产生,所以他确实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他改变,需要他适应我们的生活。
2018-03-25 20:40:24 -
大都市菜市场消失是一个必然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房价!
因为寸土寸金,都用来盖房子卖,哪有土地给菜市场用?
如果租用商品房,那就只能是超市精品菜,就这也不够房租费用,所以看到大多时精品水果,就是利润高,才能维持。
超市带的蔬菜,目的只是为了吸引客流,赔本的卖。
还有一点,菜市场的菜农,大多是外地人,需要租房子住,如果房租太贵,自然租不起,也就没人干了!
一句话,高额的房价,衍生出的商业模式必须是利润高的,或者价值高的商品,才能又可能生存,否则赔本的买卖谁会干呀!
同样的道理,新建小区周围就很少有卖菜的,就是因为没有便宜的房子用来住和卖菜。
这种趋势会继续蔓延,包括各种便民服务,都会慢慢消失,生活会变的不方便,而且成本越来越高,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还有一点,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各种过去习以为常的便捷,会变的昂贵起来,我们已经进入发达社会的通病里了!
下一步是外卖,等人工成本到一定高度时,外卖会越来越贵,有钱人叫外卖,没钱人自己做饭。
学会适应,大把的挣钱,大城市居住不宜,几千年前,白居易都感慨,居长安大不易,更何况现在呢?
好好努力挣钱吧!不然不用赶,我们都得回偏远农村了!
2018-03-25 17:23:57 -
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菜市场已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了。菜市场大紧靠宽阔的自强路,路两侧停满了来自乡下的面包车和三马子,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全是来贩运蔬菜的。
菜贩们推着人力车,车上是批发的时令蔬菜,一捆捆、一包包、一筐筐堆的很高,估摸着够一天卖了,就摇摇晃晃地推出来,一件件搬到面包或三马子上,急匆匆往回赶。逢集就赶个集,没集就在本村摆个菜摊儿,大堆倒进小堆卖出,挣个差价,看着菜贩们来来回回像蚂蚁搬家似地倒腾蔬菜,就觉得他们起早贪黑真不容易。
晨练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散步回来后并不忙着回家,而是顺道拐进了菜市场。有时逛来逛去,就买那么一绺韭菜、两个北瓜、三五根葱,或干脆什么都不买,空着两只手回家,反正大家都习惯了逛菜市,不进去转一圈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走进菜市场,买菜者有推自行车的、有骑脚蹬三轮的、有开电动三轮的,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大爷占主流。大家随着流往前涌,莫不是左顾右盼,寻寻觅觅,走着走着突然就因为错不开车堵塞了,一路上很可能多次遇堵,堵了,你没有好的办法,只有耐心等待。所以,急性子从来不逛菜市。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市场分成蔬菜、果品、肉类、蛋类、熟食、调料等若干区域。先说蔬菜区,整车的冬瓜、青椒、土豆,一筐筐黑紫发亮的茄子,一堆堆包着翠衣的嫩玉米,红彤彤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排成一字长蛇阵,水灵灵的莴苣、秋葵、茴香、韭菜等摊点见缝插针,新鲜的菜品看上去心里就那么舒坦。
果品市场更是琳琅满目,金黄的雪花梨刚刚下树就运了过来;挨着雪花梨摆的是品种繁多的苹果,嘎拉、富士、黄元帅应有尽有;香蕉、柑橘、柚子、火龙果、西瓜、哈密瓜、甘蔗挨挨挤挤。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组合摆放在一起,于纷杂中见统一。葡萄在白露前后集中上市,巨峰、红提、夏黑、马奶子、玫瑰香,像一串串玛瑙,有心的摊主还将绿油油的叶子覆盖其上,蓦然让人联想到那刚从架上采摘下来的鲜果。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水果,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更像一场拉开了大幕的果品博览会,吸引人们驻足流连。
肉食交易大厅有熟有生,整扇的白条肉挂在架子上,排骨、大骨都是分割好的,价格也低廉。紧靠肉市的是家常食品,馒头、面条、饼丝打成了包;豆腐丝、豆腐干、豆腐泡装成了袋;整桶的芝麻酱、大大小小的香油瓶,让客户买着十分方便。
凭心而论,经营菜市场很苦累,而逛菜市也不轻松,需要强大的耐心和体力。难怪有的家庭一提逛菜市,就分成两个阵营,有人欢喜有人忧。
原本不大爱逛菜市的我,竟渐渐地喜欢上这接地气的地方,觉得徜徉在乡土气息浓郁的菜市里,能重拾家乡风土民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那热热闹闹的拥挤,那熟悉的方言土语,那近乎苛刻的挑挑拣拣,那无遮无拦的讨价还价,那成交之后彼此心满意足的灿烂笑容……这一切一切,在呆板机械而又程序化的大型超市里是分享不到的。
大城市菜市场逐渐减少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菜市场并没有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到农村来吧,逛逛菜市场。
2018-04-11 09:48:53 -
传统菜场的消失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老菜场被改建或拆迁的新闻总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它们当中,有的可能出于经济原因,如长期经营不善,收不抵支,最终不得不关门调整;有的是因为环境和卫生问题,一些菜市场虽然方便,但环境脏乱差,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再加上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传统菜场的客流;另外,不少城市中心的菜市场地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普遍不小、地块身价不菲,一些开发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把菜市场拆除或搬迁到较远地段。
如今,新建的一座座标准化超市化菜场应运而生,它们方便、整洁、卫生,管理服务也好,有的位置却不及以前方便且缺乏地方特色,显得有些“冷冰冰”。
“菜市场是一个社区中最具活力的地方。但始终顺应着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更迭,甚至可能消失。
2018-03-25 19:27:06 -
在日益变化的时代下,很多东西必然要接受市场的淘汰,如果不被淘汰也应该接受更好的改编有条有理。“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我身边切切实实发生的给大家讲一下,来举一个例子吧!
1、刚开始我逛的是这样的菜市场,露天菜市场
历史上,集市的存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还促进了城市的产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的居民需要凭票购物,菜市场一度销声匿迹,由于大多数早市普遍存在噪声扰民、占道经营等问题,2015年起市内已有多个大型早市被陆续整改,朝外便民早市“幸存”了下来,每天清晨6点开始人头涌动,持续到中午1点才收摊。
2、在后来我逛的菜市场是这样的这是有了棚子,有了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恢复了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农贸自由市场。菜市场上有新鲜、可议价、可自选的农产品,深受当时民众的欢迎
3、高端生鲜超市
同样由于消费者对品相的要求,大量的食物要求越来越高,在蔬菜质量方面,开始引入快速检测设备,对入市蔬果的农药残留含量进行监测,标准化菜市场中常被检出的农药约有70种。要保证蔬菜质量安全,
代代更新,居民买菜的场所一直在升级换代,从传统乡村市集到高级超市。不变的是国人对美好食材的追求,和对安全健康的诉求。菜的场所在不断升级,但人们最关心的,仍是食材的质量问题。
2018-03-25 16:24:59 -
作为一名年轻人,不喜欢市场那种乱哄哄并且有点脏的环境,又不会讨价还价,又怕卖菜的缺斤少两。一般都选择去超市买,买多少拿多少,明码标价足斤足两,而且超市的也不一定就不新鲜或者贵很多。再加上网购和外卖地发展,大都市寸土寸金的地方菜市场消失有它的必然性。
2018-03-25 20:06:42 -
现代人已习惯了去超市购物,也喜欢超市的购物方式,隔三差五还有优惠活动,价格实惠让利于民,确实给人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上班族平时工作忙,周末休息会去超市采买一周的生活所需。
而中老年人时间充裕,超市什么时间搞活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但菜市场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毕竟菜市场人们的生活所需品种更多,价格更低,选择更广。一般的菜市场都离居住地很近,买东西会更快捷,更方便。
尤其常去菜市场的人,买什么东西不需多少时间,熟门熟路,还能搞个价。如所买东西不多,人们就不愿去超市了,首先超市的距离稍远,进入超市后,还要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就算找到了,比如蔬菜水果,挑选余地小
就是货架上摆放的,不像菜市场,这家的不好,走几步在选。选好了,结账又得排长队。所以,菜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比超市更重要。(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2018-03-25 16:10:37 -
“生活节奏快、生活质量高”无疑是大都市生活态度的代名词,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都市的菜市场逐渐消失这是时代的必然性,取而代之的则是商超、社区便利店、生鲜电商等等。 我们先来说一说为什么菜市场会逐渐消失。因为菜市场很容易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因为一般的菜市场基础设施相对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尤其是肉类区和水产区如果排水排污不畅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造成空气质量不好。
再有就是传统的菜市场占地面积大且大多都处在居民区等繁华地段,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这简直就是浪费所以都会考虑把市场外迁。还有传统的菜市场商品不是明码标价的,有一些小商贩在称重量时会给顾客缺斤短两,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年轻人、白领不喜欢去购物的原因。相比较来说商超、便利店、电商就要比传统市场有优势的多。
现在的超市里可谓是应有尽有,首先从大的购物环境上来看,商超、便利店商品摆放整齐给人一种舒适的购物体验;超市的蔬菜新鲜,生鲜都是经过净加工的,包装整齐,有的甚至是经过精加工的,肉菜调料都给你搭配好,回家后打开就可以直接炒了,这对于上班一族来说是绝对的方便快捷。在超市购物售后也有保障,且超市是明码标价,电子称量,这样顾客购买就更加放心了。
现在超市走网购形式,通过APP下单,商品直接就可以送到家,大部分年轻人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也许大都市市场的逐渐消失可能会勾起一部分人的怀念,但是我们要学习去接受新事物,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今天。
2018-04-10 22:38:25 -
记得,汪曾祺老先生每到一个城市,他必然到当地的菜市场逛一逛。他喜欢菜市场的花花绿绿,各种蔬菜瓜果肉食的味道,那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气息。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我也喜欢逛菜市。面对着的是鲜活的面孔,新鲜的菜蔬,吵吵嚷嚷,喧喧闹闹,非常的有烟火气。特别是熟悉的顾客遇上熟悉的摊主,就像是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一样,知道彼此的喜好与个性,分外的亲切。基本上不需要太多买菜的过程,反而是絮叨下家长里短,近来是否安好,非常温暖,有人情味。
菜市场,不是简单的钞票菜蔬交易,而是人情的交融。
始终难忘陈奕迅杨千嬅的电影《每当变幻时》中,再普通不过的菜市场里,鱼佬与港女阿妙,在一排排鲜鱼中升腾起香港男女的爱情。然而,港女的努力追逐,但最后还是发现鱼佬这样的烟火气最妥帖。
只不过时代在变,菜市场旁边开了连锁生鲜超市,生意自此一落千丈。
连锁生鲜超市的出现,以泰山压顶之势头出现,它有着标准化、产业化、安全性、卫生、随便挑选、结账方便等诸多便利,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尤其为年轻一代所接受。只是,扫码付款后的购买,总是感觉冷冷冰冰,这个过程,人们无需绽放什么笑容。
其实,产业化有产业化的好处,小作坊有小作坊的味道。就像工业化时代来临,产业化对手工作坊的冲击一样,两者有时候并不是完全对立,是一个取代另一个,而是彼此共存共生,谁也完全取代不了谁。
毕竟,连锁超市是不会有鱼佬跟阿妙的,也不是有那首美好的歌《每当变幻时》。
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唏嘘!
by舒怀
2018-03-26 16:07:46 -
宁波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城市,但是也能明显地看到这样的趋势。我去曾经去过的几个菜市场,现如今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摊位也逐渐搬离,向着更大的菜市场聚集。在我看来,这样的情况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买菜的人越来越少
如果有像我一样偶尔会去菜市场逛逛买菜的人,那么肯定会注意到现如今宁波会去菜市场的人基本上都是些有点上了年纪的人,年轻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选择自己做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确实也不会做菜,但是更多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外卖的普及上。动动手指晚餐就会送过来,不仅方便,还有可能比自己做得好吃,何乐而不为呢?即便对于我这样自己会做饭的时候来说,也就自己空闲一点的时候或者周末会自己做法,碰上工作忙碌的时候像是今天这样,基本上连厨房都不会进。
没有必要出门买菜
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生鲜外卖的崛起。同样是动动手指,又何必出门。只不过现在在我看来,生鲜外卖没有那么普及,所以还不至于把宁波的菜市场完全“赶走”。
所以说,在我看来,菜市场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定居。像我个人会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时候也是为了那么一点仪式感,比较从小到大跟着家里的老人去买菜都是直接到的菜市场,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不少的回忆。但是,我觉得光靠仪式感,还是太难支撑起这么多的菜市场了。
2018-04-17 20:49:56 -
宁波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城市,但是也能明显地看到这样的趋势。我去曾经去过的几个菜市场,现如今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摊位也逐渐搬离,向着更大的菜市场聚集。在我看来,这样的情况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买菜的人越来越少
如果有像我一样偶尔会去菜市场逛逛买菜的人,那么肯定会注意到现如今宁波会去菜市场的人基本上都是些有点上了年纪的人,年轻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选择自己做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确实也不会做菜,但是更多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外卖的普及上。动动手指晚餐就会送过来,不仅方便,还有可能比自己做得好吃,何乐而不为呢?即便对于我这样自己会做饭的时候来说,也就自己空闲一点的时候或者周末会自己做法,碰上工作忙碌的时候像是今天这样,基本上连厨房都不会进。
没有必要出门买菜
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生鲜外卖的崛起。同样是动动手指,又何必出门。只不过现在在我看来,生鲜外卖没有那么普及,所以还不至于把宁波的菜市场完全“赶走”。
所以说,在我看来,菜市场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定居。像我个人会去菜市场买菜,有的时候也是为了那么一点仪式感,比较从小到大跟着家里的老人去买菜都是直接到的菜市场,在这个地方留下了不少的回忆。但是,我觉得光靠仪式感,还是太难支撑起这么多的菜市场了。
2018-04-17 20:49:56 -
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特别是针对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城市来说,市中心内大规模菜场的消失已经可以预见了。
不过相对来说,菜场并没有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在居民比较多的地方,也有一些中小型的菜场供市民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而在此之前,在静安区,已经有了社区智慧微型菜市场。居民们只要在APP上下单,就可以在小区内的柜子里取到常温状态或者冷藏状态的菜品。
居委会等组织也在联合菜农定期在社区内进行贩卖,帮助住在市中心的居民们也可以享受到实惠新鲜的食材。
在印象之中,小时候菜场比较多见,而且很杂乱,都是小贩们的叫嚷。大一点的菜场可能会分好几层,鱼肉蔬菜都是分开来的,海鲜、豆制品等也是,非常具有针对性,可选的种类很多。
但现在,为了整顿市容,一些比较脏乱的菜场都被关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微型智慧菜场,或者是一些通过了卫生检验的菜市场。而超市里的食材也有价格优惠。
我觉得这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需要。毕竟市容市貌,也和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菜场的存在还是为了居民的生活。所以在能够保障生活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
❤魔都小资城市生活指南,带你过有态度的小资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2018-04-09 17:43:02 -
保留它是初心,取消它是无心!菜市场应保留。老百姓需要它,便民利民。但要严挌管理控制物价,这是政府职责。
2018-03-26 20:02:07 -
谢邀!
我个人认为菜市场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化,多元化,管理化。
目前,菜市场并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零散的菜市场也将会被全面的农贸海鲜市场取代,成为综合性农贸市场或者是一种超市。
这样也意味着零散户的整合,个人经济变为商业经济,相当于人民会更加方便便捷。菜市场却不能一下子消亡掉,我感觉以后可能趋于网络化本地市场,有可能会有网上下单邮货的。这样我们也可以不用外出,就可以货比三家。
你认为未来菜市场是如何的变化和发展?
2018-03-25 17:08:44 -
现代化的发展很多老旧的东西都被更加先进的设备所更换,菜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更替的存在,现在买菜几乎都不用出家门,在手机软件上下个订单不到半个小时就能送到家里,在懒一点的直接在手机上订外卖吃,几乎很少能看见早起到菜市场上转一转的画面,但是这样的场景好像正在悄悄的远离我们,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是一样,菜市场不断的消失,很多的都被取缔了。但是现代化的设施、电商企业就真正的适合现在的人群吗?
其实我倒是觉得在现代化的设施还是缺少不了菜市场的,因为菜市场更加的直观而且有惠有利,在手机设备上你就不能直观的了解到菜品的质量,会出现你从手机上看到的跟现实看到的不一样的失落感,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什么事情。所以我还是觉得老旧的菜市场并不应该消失,只要进一步的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就好。
2018-04-13 22:25:00 -
现代化的发展很多老旧的东西都被更加先进的设备所更换,菜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更替的存在,现在买菜几乎都不用出家门,在手机软件上下个订单不到半个小时就能送到家里,在懒一点的直接在手机上订外卖吃,几乎很少能看见早起到菜市场上转一转的画面,但是这样的场景好像正在悄悄的远离我们,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是一样,菜市场不断的消失,很多的都被取缔了。但是现代化的设施、电商企业就真正的适合现在的人群吗?
其实我倒是觉得在现代化的设施还是缺少不了菜市场的,因为菜市场更加的直观而且有惠有利,在手机设备上你就不能直观的了解到菜品的质量,会出现你从手机上看到的跟现实看到的不一样的失落感,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什么事情。所以我还是觉得老旧的菜市场并不应该消失,只要进一步的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就好。
2018-04-13 22:25:00 -
每天载孩子过去上学以后就是去菜市场买菜,每次到那边都会遇到熟人或者是孩子的家长。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谈下今天买什么 煮什么对孩子有营养 什么菜孩子爱吃。哪家摊主便宜 哪家摊主菜新鲜,传统的菜市场可能大家都觉得“脏乱差“,但是我觉得好像成为一种习惯了,那个刚好上班路过买点肉,那个下班了称点菜,大妈大爷菜市场逛逛 锻炼身体 聊聊家常。个人觉得现在的菜市场也没有那么“脏乱差“,摊主现在也多很注重这些细节了。
2018-03-25 17:31:38 -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提高了,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传统菜市场比较杂乱,卫生也比较差。价格不统一,菜品参差不齐。
况且,在一个高端生活区里存在着一个熙熙攘攘,很杂乱的菜市场,你会作何感想。
现实中很多人工作一天了,晚上回到家想买一些新鲜蔬菜,在哪个时间点是买不到的。
传统的市场脏乱,嘈杂 ,欺诈,骗称头屡见不鲜
年轻一代也更喜欢去超市
一些小型的市场已经慢慢的消失
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 因为供应大型食堂 餐馆依旧很滋润
社会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事物必然会被舍弃。
2018-03-27 11:28:40 -
这是市场更迭带来的环境变化,也是时代不断进步的成果。
印象里,上个世纪的菜市场,人声鼎沸,充满着小贩们的招呼声,地板由于年久的浸泡呈现出暗黑色。墙壁有些陈旧斑驳。瓜果蔬菜家禽没有进行科学的划分。清楚主妇们来到这不仅仅是购买食材,更是交流自己攒下的每日小故事。
直到后来,菜式开始进驻超市,更低价,环境更好。赢得了白领等众人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对于出行购物的环境要求也有所提高,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环境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所以大都市消失的菜市场知识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趋势。远去的是老一辈在菜市场的人情味。也正像大城市如今一样,忙碌和匆匆,每个人都顾着自己的进步,生疏了那些人情味。
2018-03-31 22: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