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考后晋升财务经理,如何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

新农商网 全部 1013

中级考后晋升财务经理,如何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职场西征
    职场西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级考后晋升财务经理,如何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

    财务经理是每个会计人都十分向往的岗位,它在企业内部的地位较高,绝大部分企业是在老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业务工作的。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以企业对财务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非常高。考到中级职称后晋升为财务经理,不仅要做好财务分析、预算编制、财务核算等重点工作之外,还需要对企业的全面运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持。

    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对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和全面控制,对于能够支撑企业的资金流如何把控?更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资金是企业的命脉,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就等于管控住了企业的生命线。随着企业竟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普遍观注的问题。

    资金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资金结算、资金调度、资金运作等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就是企业从资金筹集到产品销售和现金回流整个过程的组织、控制和协调。

    鉴此,就如何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分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做好“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和“命脉”,所以企业要保证持续和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将传统的财务核算逐步转向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从事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转向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控制。实行资金预算管理便于提前预测资金过剩或资金短缺,能够使财务管理部门实时掌握资金动态,以便适时对企业的整体资金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二、做好“资金效益”管理

    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做好“资金效益”管理,就是要将企业的资金投放到能够提高企业盈利的项目之上,获得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

    针对获利大的项目占用资金时间长、变现慢、风险大的特点,为满足资金流动性要求,企业只有将部分资金投放于获利性较小,但流动性强,风险低的项目上,以便能够应付短期偿付的需要。

    因此,在实操中必须将资金分为“永久性资金”和“流动性资金”两个部分。“永久性资金”用于日常的经营活动并长期占用;“流动资金”随着生产、经营对资金需要的增减而变化,充裕时可以用于短期投资获利。但是,需要持别注意的是要在绝对保证不会出现“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性,必须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行。

    三、做好“资金时机”管理

    做好“资金时机”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资金投放与管理灵活应用,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及时作出相应地调整,切不可一成不变。总的来说,就是资金投放要做到“准时”和“及时”,资金投放必须与企业战略发展阶段、发展步骤相吻合、同步调,才能逐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竟争力(即:企业的经济实力)。

    四、做好“资金使用”管理

    作为财务部经理要想做好企业资金管理,一个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就是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结束”之后,要将企业各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使用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依据资金使用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对照期初所编制的资金预算,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对资金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同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资金使用管理状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并与其利益挂钩,真正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资金管理职能部门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便共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2019-11-24 22:51:35 0条评论
  • 到处都是坑我们不掉洞
    到处都是坑我们不掉洞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作为刚晋升为财务经理。确实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职责规划。个人认为可以从实行资金预算管理入手。实行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提前预测资金过剩或资金短缺,能够使财务管理部门将暂时过剩的资金转入投资或在显露短缺时期到来之前安排筹资,使生产企业对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同时可以使企业对财务状况、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做出必要的分析与判断,为长期规划和实现未来现金流动的整体统筹奠定基础。

    要做好生产企业的资金预算,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和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体制,加强资金预算的控制与监督。

    1、建立健全生产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资金预算真正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只有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责任,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资金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有了好的制度,就要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机构和过程控制方法。建立负责人制的资金管理网络,企业财务部门要在负责人的领导下按照决策层批准的资金预算进行具体运作和过程控制,并通过财务信息平台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控制预算的执行。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行,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将资金流转与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以及降本增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节约成本、量入为出的资金流控制。

    3、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为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组织合理、信息畅通,人员到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下,成立资金预算小组,成员包括财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编制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投资预算。其次,是紧扣供、产、销、研资金日常管理的“主旋律”,编制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资金预算。资金预算的可行性是预算执行的保障,要对“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充分调研、协商,以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完整。

    在预算具体编制前,资金预算小组应该提出明确的预算编制指导原则,为预算确定大的方向;然后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基础资料,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资金预算,并保持各职能部门的相互沟通;最后由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体预算平衡汇总,编制出总的资金预算,出具现金流量预算等相关预算报表。

    4、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调控及考核。执行和调控是资金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资金预算管理的成败。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和调控,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资金预算执行主体的职权;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构建资金预算控制网络,确定预算监控重点,采取相应的监控手段,实现预算控制目标的要求。

    在资金预算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中,凡是有现金支出的,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金额和时间,由财务部门划拨执行,财务部门要将现金收支预算方案细化,将各部门的现金支出按项目编号,确定好金额和时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随意改变预算的总体框架。对没有列人预算的项目,财务部门有权拒绝开支,做到没有预算不开支。任何现金流量都必须以预算为基础,各项收支尤其是支出,都必须纳人预算管理,严禁预算外支出情况的发生,对确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意外性支出,也必须要求责任部门编制补充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环节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企业战略决策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使预算调整规范化。

    预算信息反馈是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控职能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为满足资金预算管理调控的需要,必须首先构建相关、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预算反馈报告预算责任指标的履行情况,包括预算额、实际额、差异额及差异的原因及时反映出来,便于预算控制和评价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之后,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决策部门,看资金的筹集与资金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否一致,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计划或预算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可依据资金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管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来评定其工作业绩,并与其利益挂钩,真正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总之,要提高生产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水平,不仅要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而且还要制定一套相应的控制和激励机制,将资金预算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统一调配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才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2019-11-14 16:18:06 0条评论
  • 迷路的蜗牛
    迷路的蜗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2019-11-17 11:46:2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