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

新农商网 全部 1043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

回复

共2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锦清霖
    锦清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其实古代人的智慧真的很牛逼,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更牛逼,那就是以笔代剑,犀利,痛快,且能传颂。其中有很多代表,比如三国陈琳写文章骂曹操,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诸葛亮写了传颂千年的《出师表》,还有颜真卿的这篇《祭侄文稿》.

    说《祭侄文稿》写的好的,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1.书法家写的,艺术这个角度非常好!

    颜真卿的行草书法,是在他坚实的楷书基础上来的,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的刚劲,雄浑,质朴的审美取向,是一种阳刚美。纵观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因偶然因素而成的千古佳作,必定是在有着坚厚的底蕴基础上得来的。

    2.颜真卿和他的侄子都是民族英雄!

    颜真卿也称颜鲁公,陕西西安人,官至太师,77岁,为国捐躯。

    他一生刚直不畏权贵,怒斥贪官奸佞反抗叛军,先是他侄子被安禄山叛军杀害,然后他是在劝降叛军的时候被缢死的。所以这里面有政治因素,那就是他和他的侄子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死的,可以说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所以说这篇文章也反应了他们的民族大义,英勇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值得推崇和我们学习。

    2018-11-16 23:29:57 0条评论
  • 轻趣APP
    轻趣APP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有很大的益处。

    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

    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

    历代品评

      《广川书跋》 宋董逌  峻拔一角,潜虚半股,此于书法其体裁当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侧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书,而有人于此盖尽之也。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尝问怀素折钗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贼尽之矣。前人于其隐处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体又在八法六体之处,乃知书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体者也。

      《跋》 宋陈深  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书法至此极矣。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苏文忠谓:“见公与定襄五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夫。如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

      《跋》 元张晏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端楷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观于此帖,真行草兼备三法。前宋名重当时。

      《跋》 元鲜于枢   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跋》 元陈绎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事”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有”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泽”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藁》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碟之间,“嗟”字左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底柱鄣,末“哉”字如轻云之捲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文徵明  元章独称《座位帖》,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可考,宜其并称《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劇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禇、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书之妙也。况此二帖皆一时藁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书法雅言》 明 项穆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王顼龄  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鬱结,豈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初月楼论书随笔》 清吴德旋  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

    2017-10-28 08:55:21 0条评论
  • 老虎论道
    老虎论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此帖如陈酿,越品越喜欢。我最初看《祭侄文稿》感觉乱糟糟,看不懂。后来有一次,偶然间看截图的“称兵犯顺”四个字,不知为何就触动了心弦,瞬间产生共鸣。那种感觉,就是“悟”,彻悟的”悟”。再后来,了解颜真卿的正直人品,了解《祭侄文稿》的由来,了解颜氏兄弟父子叔侄为国捐躯、满门忠烈的忠义,了解了《祭侄文稿》背后许多许多故事,似乎慢慢的懂了,于是越发喜欢。了解颜真卿,不光看他的书法,还要看他书法背后的故事。从《祭侄文稿》看忠烈,从《争座位帖》看操守,从《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看家风,还可以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为颜常山舌”看颜氏家族对后世的影响。《祭侄文稿》不仅仅是书法,更不是为书法而书法,《祭侄文稿》是字字血泪的书法,是痛失兄弟子侄的手足情、痛惜山河破碎的家国情,以及对乱臣贼子的深仇大恨杂糅在一起,让情感自由宣泄的书法。《祭侄文稿》公认为天下第二行书,当之无愧!

    曾经多次到正定,每次都不禁为《祭侄文稿》中“父陷子死”一句引发共鸣。2016年两次去西安碑林,亲眼见到了《多宝塔》《勤礼碑》《家庙碑》和《争座位帖》,尤其是亲手触到《勤礼碑》石的时候,眼里饱含热泪,那一刻,似乎真的是与颜真卿穿越时空交流。历史上其他书法家看的是书品,而颜真卿却是实实在在地透过书品看人品。这一点,历史上其他任何书法家都无法比拟。

    2018-11-19 20:03:20 0条评论
  • 老路书法
    老路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第一,就是乱。由于心乱,所以笔下就乱,涂涂抹抹,字迹潦草。

    第二,纵笔写下去,一任感情的自然宣泄,毫不掩饰,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第三,虽然是一次自自然然的书写,但是笔下的功夫毫不示弱。是他的一贯的用笔方法,篆籀笔法,中锋行笔,气贯长虹。自然的总是美的!

    第四,是他的人格魅力,造就了“天下第二行书的美文”。

    2018-11-17 05:05:38 0条评论
  • 耕心种月
    耕心种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祭侄稿好在哪,

    真情实感。

    技法娴熟。

    会用笔。

    结体讲究。

    章法合情合理。

    文采一流。

    人品高。

    还有什么就不知道了,本人才疏学浅。别当真。

    2018-12-26 16:22:02 0条评论
  • 三马斋兰亭使者
    三马斋兰亭使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邀请。此问已有诸君妙答,恐难出新意。好在早年去台,有幸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观瞻了\"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当时真的被震到了。这已经完全超越了一幅书法作品的承载。极度的痛与恨。字里行间,刀光剑影;墨到之处,怒火中烧;几度泣不成字,多处思绪失控。安史之乱,颜家忠烈,孤军奋战,兄、侄身首异处,岂不痛哉!

    哪会去顾及笔法、墨法、字法、章法。分明是一位道德君子、护国忠臣,更是一位书法大家,用情为笔、用血当墨挥洒而成。《兰亭序》临摹者众多,《寒食贴》学者亦大有人在,而颜鲁公之《祭侄文稿》谁人能学?此公、此书,国之重器,后人当供奉矣!

    2018-11-17 10:16:25 0条评论
  • wang415965464
    wang41596546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无任何争议 ,重要的话说三遍,无任何争议,无任何争议 ,是在二王书法风格之外,另一座雄伟的高峰,用笔自然,技法完善,可以说无任何瑕疵。

    本人在学习书法的前十几年间,也一直看不懂这样的作品,但所谓知耻而后勇,看不懂正说明自己的不足,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是不会故步自封的,知道不足才有学习的方向。

    艺术,艺术 ,艺术,强调一下,不是装饰。是情感的表达;书者,心画也,中国书法从写字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已经不是点画的拼凑,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书者性情的流露,是一种文明信仰的传承。

    回到祭侄文稿,这篇书法作品,从技法上看,已经非常完备,无可挑剔,而且行笔自然毫不做作。而对于这篇作品,更重要的是鲁公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应感受到鲁公做书时 ,内心的悲痛和愤恨。技法这时已经不重要了。

    这篇作品书体风格和文字内容已经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是中国书法最优秀的作品,在品格等级里是神品。是无法复制和再现的艺术神作。



    2018-11-17 06:56:54 0条评论
  • 伍佳智书法
    伍佳智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功力深厚,有法度,流畅,书法气韵和书法内容一致

    2018-11-16 20:52:01 0条评论
  • 刘景明1
    刘景明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颜鲁公人品贵重。此篇是颜鲁公真迹而非石刻,兼之文章内容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乃字因人贵的最极致的表现。

    至于字的好坏,本人人微言轻不敢随意评论。

    2018-11-16 21:26:46 0条评论
  • wang415965464
    wang41596546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无任何争议 ,重要的话说三遍,无任何争议,无任何争议 ,是在二王书法风格之外,另一座雄伟的高峰,用笔自然,技法完善,可以说无任何瑕疵。

    本人在学习书法的前十几年间,也一直看不懂这样的作品,但所谓知耻而后勇,看不懂正说明自己的不足,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是不会故步自封的,知道不足才有学习的方向。

    艺术,艺术 ,艺术,强调一下,不是装饰。是情感的表达;书者,心画也,中国书法从写字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已经不是点画的拼凑,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书者性情的流露,是一种文明信仰的传承。

    回到祭侄文稿,这篇书法作品,从技法上看,已经非常完备,无可挑剔,而且行笔自然毫不做作。而对于这篇作品,更重要的是鲁公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应感受到鲁公做书时 ,内心的悲痛和愤恨。技法这时已经不重要了。

    这篇作品书体风格和文字内容已经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是中国书法最优秀的作品,在品格等级里是神品。是无法复制和再现的艺术神作。

    2018-11-17 06:56:54 0条评论
  • 白石书法工作室
    白石书法工作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最好的书法作品是带有情绪创作的,而这幅作品是处于极度悲愤中创作的一幅作品,也是传世的一幅草稿。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颜真卿在创作的时候的情绪起伏。

    如果有机会,您可以看一下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三行书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带有作者情绪创作出来的作品,后人之所以无法企及,除了个别,因为水平的因素之外,更重要是因为没有那样的情绪。

    现在很多书法专业比赛中,行书和草书中除了常规水平之外,创作的情绪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18-11-29 10:11:33 0条评论
  • 达州卷纹石——寡好耍
    达州卷纹石——寡好耍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祭侄文稿好的地方体现在颜真卿篆书用笔字势外展写行书的特征,使整篇显得凝重,加上是稿件所以自然不造作加上用墨的精深使整篇看得起伏跌宕凝重庄严而气魄宏大

    2018-11-16 15:29:51 0条评论
  • 匕哥882
    匕哥88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功、力、法、情深刻无匹,一触即发,空前绝后。

    2018-11-16 16:10:32 0条评论
  • 铁菩萨山人
    铁菩萨山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说了便错,且吃茶去。

    2018-11-16 18:14:27 0条评论
  • 战士84241158463
    战士8424115846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任性挥洒 悲愤之情的真实流露 无任何做作 是颜真卿本人在法度之内的洒脱之作,完美结合,自然呈现了自身的形式美,彰显了书法艺术真谛。

    2018-11-17 10:45:30 0条评论
  • 美好手记
    美好手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邀请回答。现在已经深夜,我就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什么是好的艺术作品。能以情动人的作品就是好的艺术作品。在文学、影视方面,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例如《兄弟》《巴黎圣母院》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书法作品也是一样的。现在的展厅书法,作者都是文抄公,书写时基本上是不带情感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以情动人这回事了。人们看展厅书法,都是欣赏书写技巧,看过就算了,不会有什么印象,更不会被一件展厅书法作品所感动。

    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是这样。只要了解到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的背景故事,无不为颜真卿家族为了国家而付出的巨大的牺牲。没有人不为《祭侄文稿》的背景故事而动容!而颜真卿在书写这篇祭侄文稿时,真情流露,巨大的痛苦在心中激荡,不能自控,笔端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

    以上是从艺术的本质,也就是从抒情上分析了《祭侄文稿》好在哪里。下面再从技巧上分析《祭侄文稿》好在哪里!

    大家知道,书法在晋唐时代,技法还是很古老,书写时笔锋多绞转。到了宋代之后,人们的坐具已经变成了像现在一样的高桌高椅,受高桌高椅的影响,人们书写时笔锋多提按少绞转。而《祭侄文稿》的笔锋大量绞转,是后人学习书法技法的好示范。大家知道,晋唐真迹流传下来的非常少,《祭侄文稿》这件真迹传承完好,非常珍惜!

    更关键的是,只要你的眼睛随着颜真卿的书迹走,你就会发现,颜真卿在一开始努力控制着心情的时候,笔下的墨迹是稳而缓的,但随着心情不能控制时,笔墨狼藉翻飞,随着心情激越,情感和技法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只要一个坚持练习书法的朋友,就会被这篇文稿的情感激起深深的共鸣。

    2018-11-17 00:32:28 0条评论
  • 北美时间
    北美时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看得懂好,你的书法已俱一定功力,其精彩不在情绪而在于实实在在的点画之中。

    2018-11-16 21:37:30 0条评论
  • 龙抬头nmr
    龙抬头nmr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题主说到的这篇《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泣血之作,字字血声声泪,满含了对敌寇仇雠恣意猖獗的鞭挞和宗庙瑚琏被摧残浩劫的慨叹。用颜常山自己的话说,就是抚念摧切,百身何赎。

    这篇祭文是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下棺安葬以后所写。侄儿的首级尚存,躯身却不能和棺,作为一介讨逆兴邦的世之栋梁国之干城,在安史之乱的烽火硝烟中,极尽抵抗却损失惨重,家族成员和抗争死士死伤枕籍,让他这个长辈面对故去的亡灵长歌当哭,悲愤莫名。

    这篇文字的书写,粗略一看,显得很潦草,也很杂乱,似乎没有章法可循,也无精当的结构安排,全凭一己执念,一腔真情。其间勾勒涂抹,凸显了作者的思维跳跃和真情灌注——他在找恰合的语句表达自我的哀思和心志。

    这篇祭文却排在了《兰亭集序》之后,列历代行书瑰宝第二位。

    以我个人的理解和忖度,盖是因为颜真卿的用情至深,字里行间倾注了全部细腻情感,使人即刻动容,书体看似不合规范,其实由于功力深厚,越加显露其畅怀神思和心手相应,做到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法合,法与度合,度与字合。

    这篇文字千百年来倍受尊颂,一是因了颜常山的赤子之心,二是因了上柱国的无尚法度。它和大文豪韩愈的祭侄文同样用情至深,感念苍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8-11-22 16:54:13 0条评论
  • 一捆柴
    一捆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好的书法作品,是能隔空触动人心!而祭侄文稿,则是震撼人心,所以可以称之为“神品”。

    一般的书法作品,最多只是给人“写得不错”的感觉。

    2018-11-17 00:18:35 0条评论
  • 虎皮辣焦
    虎皮辣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看鲁公祭侄文稿如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浓烈的情感勃发,感染力绝佳,到了书法最高层级,也是到了艺术最高层级,艺术不是为技术,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

    2018-11-16 23:44:21 0条评论
  • 热情星球Jp
    热情星球Jp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好在字的结体,流畅,自然。

    2018-11-16 14:32:00 0条评论
  • 戏剧学院小游戏
    戏剧学院小游戏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赫赫有名。因不懂书法,了解的仅此而已。

    2018-11-17 10:47:23 0条评论
  • 石工8
    石工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好在心划.而非装饰画

    2018-11-16 21:52:01 0条评论
  • 竹林隐者1
    竹林隐者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好在书写内容与书者心绪以及纯熟的笔墨技巧有机融合,浑然天成,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2018-11-16 22:38:1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