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
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
-
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因为这些小吃在以前都是穷人才吃的东西,北京以前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谋生的城市,富人多,穷人也不少。穷人吃不起大鱼大肉,就只能买猪下水、牛羊下水,做一些便宜的荤菜吃,打打牙祭。

北京的小吃中,像卤煮、炒肝、爆肚等,都是用动物内脏做的。
卤煮,顾名思义,就是用卤水煮,煮的是猪大肠、猪肺、血豆腐、炸豆腐,一直煮着,要吃的时候,捞起来,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然后加上韭菜花、辣椒油,再来一瓶小二,人间美味。

炒肝,炒的不只是猪肝而是猪小肠,两种材料加上香料熬汤,放上大量的淀粉,让汤汁浓稠的像果冻一样,看着不好看,吃起来我觉得比卤煮还要香,早上去护国寺或是庆丰包子吃一碗,配上肉包子,绝配。

爆肚,就是羊肚切丝,放开水里焯烫后,拌上小料直接吃。说起来简单,要想口感好,除了和选取的羊肚部位有关系,也和焯烫的火候有关系。推荐爆肚冯。
2019-10-24 00:39:41 -
首先,我不得不说,你的问题本身主观性过强。我很理解你吃不惯北京的一些小吃,但直接用难吃来定位未免有失偏颇。 好吃这个概念本来就是百人百味,估计一千个人中,想找出两个对食物偏好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来都不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差异造成的口味偏好差别并不少见,如果都把自己不喜欢的定义为难吃,那所有人都公认好吃的东西估计没几样。 如果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香菜、榴莲、生蒜都是我不能接受的,但如果我说这几样东西难吃,相信会有很多人说是我不懂欣赏。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用自己的标准给食物贴标签不合适。 北京自明清以来就是首都,皇家所在之地,不乏大菜盛筵,但你提及的小吃是从当年民间食物演变而来的,食物原料价格低廉,做法不算复杂,但也各有独特的处理方式。 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有300年,数百年来,如果没有一批忠实“粉丝”,估计豆汁儿也就传不下来了;尽管豆汁儿酸涩的口感连部分北京本地人都不喜欢,但不妨碍另一部分拥趸甘之若饴,且豆汁儿有消暑助消化的效果,所以北京老品牌豆汁儿店生意火爆是由其道理的。 卤煮、炒肝、爆肚等小吃用的都是动物内脏,这些原料当年是不入贵族眼的食材,但对于收入菲薄的百姓来讲,确实很好的打牙祭的食物;当然,内脏,北京人俗称下水味道腥膻味儿重,因此处理上会有一些特别的方式。但再怎么处理,相信不吃内脏的人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节奏,不对眼,这个没办法调和也没办法解释。 至于炸咯吱、驴打滚这类的食物,相信大多数人接受起来没有太大障碍,但是否爱吃就不好说了,比如不好煎炸的可能就直接跟炸咯吱拜拜了,而把驴打滚、豌豆黄当甜品看的人恐怕也会有些失望,因为这些小食的味道并不是很甜,更明显的是原料的香气,比如驴打滚中豆馅儿和糯米的结合,配上黄豆粉和豌豆黄的绵滑清香。然而口味并不是靠别人描述就一定可以感同身受的,所以对于不喜欢的食物没必要耿耿于怀。



2019-10-23 06:04:01 -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悠久的历史,不仅造就了北京如今的地位,还诞生了一系列地道的北京小吃。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北京小吃中的“四大天王”

1.炒肝儿
炒肝是北京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主要由猪大肠和猪肝等制成,加淀粉勾芡,肥肠一般还要比肝多一些。虽然名字中带个“炒”字,但是却和“炒”没有一点关系,应该说是用淀粉“熬”出来的。

2.豆汁
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但是有股醉人的酸,一般人真的喝不惯。

3.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主料是猪肠和猪肺,当然还有其他动物内脏和下水。不过有的人吃不惯,觉得动物内脏恶心。

4.爆肚儿
爆肚的名气没有前面三位大,主要是水焯羊肚或者牛肚,味道又脆又鲜,不油不腻,老北京都喜欢吃。

2019-10-23 07:42:02 -
这个没有什么为什么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小吃。其实,全国各地,留存下来的小吃,多半都是穷苦百姓的吃食。毕竟,受众广泛的餐食才有市场啊!买卖家儿没有那么多家国天下,就是什么赚钱我卖什么。买的人多+我又会做,这就成了!
2019-10-23 09: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