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潘平忠: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深山教学点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讯 “来,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读,a、o、e、i、u……”11月6日,潘平忠一边手拿着教鞭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黑板,一边手指着自己的嘴巴纠正孩子们的发音。
潘平忠是榕江县平永镇阶你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潘平忠得知家乡空缺教师,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一名代课老师,这一干就是28年。
“再穷不能穷教育,那时候读书人不多,像我这种有点文化的,能够当一名代课教师教书育人,是很光荣的。”潘平忠一直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
乡村教育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和资助,孖尧小学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学校占地面积600㎡,学生食堂、图书室都有了!现在学校的环境比以前好一些了!”刚上完课的潘平忠向笔者介绍。
村寨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时间久了,潘平忠就变成了照顾孩子们的“大家长”,平时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稍停下来还会为孩子们煮营养餐,辅导孩子功课等。为了提升自己学历,潘平忠在任教期间还到凯里学院攻读了大专学历。目前阶你村孖尧小学仅潘平忠一位任课教师,他在乡村教育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将自己变成了一名“全能”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事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条件艰苦还不是让潘平忠最为担忧的问题。任教之初,村民送孩童入学的积极性并不高。据统计,当时全村孩童入学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我们很多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回忆刚来学校的情形,潘平忠眼神有些闪烁。为了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他白天上课,晚上走村串户做动员。在潘平忠坚持下,渐渐地,主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多了起来。
刚入学的侗族孩子只会讲侗语,听不懂汉语,于是他主动请缨,在低年级开设侗汉“双语言”辅助教学班。家长担心语言不通的顾虑消除后,人气渐旺,不到两个学期,孩子入学率比原先高了许多。
不知不觉,潘平忠把民族文化引进了校园。“2002年有很多发关于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文件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个工作其实就是民族文化进校园!”潘平忠开心地说,民族文化能快人一步,他很骄傲。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14年3月,阶你村孖尧小学2-6年级撤并到了本镇中心校小学。
“原先县教育局是要求整体搬迁,但考虑到阶你村距离平永镇中心小学的路途遥远,低年级的孩子安全会受影响,我就在会上提议将学前班至一年级的孩子留在孖尧,让2-6年级的孩子搬过去。”潘平忠说
潘平忠家里有4口人,妻子务农,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在外地念大学。在2000年和2012年,潘平忠荣获“小学教学质量三等奖”证书,而潘平忠个人也曾被榕江县评为“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在长达20多年的任教生涯里潘平忠为当地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园丁精神。在他房子里,笔者看到潘平忠两个儿子的奖状更是贴满了整个墙面,也印证了这位人民教师多年良好家风教育。
就在采访快结束时,潘平忠对笔者说:“对农村孩子而言,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才是扶贫的根本。希望今后有新的老师加入我们队伍中来,让我们村孩子能学习更多先进知识文化。”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