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财经 > 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综述:理论、实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1. 前言
二战以来,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在研究全球发展问题时,往往把着力点放在低收入国家如何摆脱“低收入陷阱”方面(李刚,2012)。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形态的转变,“中等收入陷阱”在近年来备受关注。Gill and Kharas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谈到:“各国从低收入迈入中等收入的战略举措不足以让它们从中等收入攀升到高收入水平,原有的增长机制束缚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均GDP难以突破10000美元。”并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名词,以警示迈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存在无法跨越这一屏障的风险(World Bank,2007)。2010年,世界银行在报告《稳健的复苏、上升的风险》中论述了落入陷阱的原因:一些拉美国家在失去了成本优势之后,在价值链和创新能力方面缺乏竞争力,导致其经济停滞不前(World Bank,2010)。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定义,学者们在之后的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加详细地阐述:郑秉文(2011)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加以总结和完善,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之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但却很少有国家能够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他们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较长期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在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滞留在下中等收入阶段,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较快走出下中等收入阶段,但却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徘徊不前。
按照上述定义,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要界定中等收入,还要给出具体的时间范围。因此,在研究这一现象时,有必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中等收入?2.在中等收入阶段停留多长时间算是落入了陷阱?3.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哪些?4.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机制和应对措施?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的判定及识别;第三部分对比不同国家在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发展情况,分析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第四部分通过国际比较,总结其他国家在处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时的经验教训;第五部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判定及识别
世界银行的定义回答了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但什么是中等收入水平,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识别却没有给出具体的判断标准。从1987年起,世界银行将收入水平划分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个级别,并以当年的美元价格给出这四个等级的收入区间,根据其公布的2015年标准,下中等收入水平为1026-4035美元、上中等收入水平为4036-12475美元。Woo(2010)也对中等收入水平进行了定义,他提出了赶超水平(FDI)的概念,即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与美国人均GDP之比,如果这个指数在20%-55%之间即可认定为是中等收入国家。针对时间概念,Jesus Felipe(2012)定义了收入值与世界银行不同的中等收入区间,通过分析以往的收入数据,界定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值,如果一个国家在下中等水平停留28年,或者在上中等收入水平停留14年,而没能成功跨越到新一等级的收入水平,即可判定为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至此,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陷阱”均有了明确的定义。虽然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判定“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上述定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识别“中等收入陷阱”时并不十分可靠。
对于经济增长的识别问题,Eichengreen et al.(2012)认为:一个国家陷入减速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上期人均GDP增长率高于3.5%;2.当期人均GDP增长率较上期下降幅度超过2%;3.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并根据这一判断标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国已在经济减速的边缘,不久后会迈入经济发展减速的警戒线。同时他也相信对于经济减速并没有严格的判定标准,人均GDP与增长率下降并没有机械的相关关系,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还依赖于经济政策。林志帆(2014)认为:现有文献主要依赖时间序列分析对经济增长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识别,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忽略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异质性。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识别方法,运用条件收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跨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及以上低于该模型的预测值,即可将其识别为陷入“增长陷阱”,进而对比不同收入组别的国家陷入“增长陷阱”的概率。
3.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有关“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研究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首先,一部分学者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蔡昉(2011)对这类观点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以下四个否定“中等收入陷阱”的论点:其一是认为“陷阱”这个用语不恰当,因为这个词容易使人联想到人为下套,一个经济体不可能会被人为地设下陷阱;其二是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并无现成的经济理论支撑,可以像贫困陷阱或贫困恶性循环理论那样,符合逻辑地刻画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现象;其三是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缺乏经验依据;其四是质疑这个概念对中国的针对性。徐康宁,陈丰龙(2013)认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收入门槛效应,经济增长或停滞是门槛两端不同的发展特征。他们指出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另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并非一帆风顺,需要跨越一定的门槛,应该具体分析各国的情况,仅用少数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是缺乏根据的,这个概念并未经过普遍事实的验证,不能视为一个规律。
虽然不赞成“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的观点有很多,但是现有文献并未对其进行系统论述(蔡昉,2011)。世界银行在2010年的报告《稳健的复苏、上升的风险》中论述了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面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拉美国家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和开拓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产品或服务的高成长市场。基于这一观点,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做了更为具体的归纳和总结,他们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并有一定规律可循。孔泾源(2011)总结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的共同特征:经济增长不稳定,金融体系脆弱,收入差距过大,创新能力不足等。李红艳,汪涛(2012)也认为金融配置低,贫富差距大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成因,此外,他们还提出教育投入不足,失业率高,消费层次低,贸易晋升慢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可忽视的因素。张德荣(2013)基于增长趋同框架下对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回归模型的结果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是不同的,在低收入阶段和中低收入阶段,要素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在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当经济发展到中高收入阶段以上的时候,经济增长对要素积累不再敏感,而对制度因素技术进步的更加依赖。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阶段快速发展的国家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才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得出相同结论的还有林志帆(2014),他运用增长收敛模型和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条件收敛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成立,“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题成立,且中低收入国家更容易陷入“增长陷阱”,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揭示了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速的提升呈现递减的趋势。
4. 国际比较——以韩国和拉美国家为例
从国际视角上看,有些国家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比如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不前,落入陷阱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区:1.典型的拉美经济体,比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上暂时的飞越;2.东亚、东南亚及东盟国家和地区,比如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缺少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使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期;3.中东及俄罗斯,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让他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陷入困境。虽然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国家在面对“中等收入陷阱”所获得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共性。下面以韩国和墨西哥为例,分析两国在处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4.1. 韩国的成功经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开启了迅速发展模式,1962年到1979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9.5%到9.6%,在此期间,韩国的年均出口增长率和外汇储备增长率分别为40.7%和20%。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00美元,2002年为9930美元,到2008年上升为2153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076美元以上即为高收入国家,因此,韩国在2002年就已经跻身为高收入国家。
韩国之所以能成功转变成发达国家,学者们进行了相关总结,马晓河(2011)认为韩国经济的腾飞首先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韩国利用其充足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力优势的下降,韩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依靠钢铁、水泥等重工业;80年代以后,韩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发展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产业;9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高加工阶段。仪明金,郭得力,王铁山(2011)也认为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机构的转型提高了消费结构并使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张林秀等(2011)也指出人力资本管理在提升韩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功不可没,大量劳动力从低工资、低技能工作转向熟练、高生产率和服务行业促进了经济的成功发展。
除去经济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如教育、税收也同样是促进韩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自60年代以来,韩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比如1963年的《产业教育振兴法》,1967年的《岛屿、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等,解决了教育落后的问题(袁本涛,2012)。在教育支出上,韩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年教育支出的平均比例为19%,与经济性支出的比例几乎相等(乔俊峰,2011)。在税收方面,韩国政府先后7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不断降低税率,减少征收档次,以此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1971年降低了工薪收入者的税率,1975年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并对储蓄与投资所得单独设计税率(乔俊峰,2011;周文,赵方,2013)。
4.2. 拉美国家的失败教训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包括土地所有制造成的土地分配不平等,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导致的消费不足和投资下降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周文,赵方,2013)。以墨西哥为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墨西哥的经济平稳增长,而面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却没有足够的技术性人才来支撑工作岗位。雇员不具备雇主所需要的工作技能,雇主也因此不愿意付出高成本来建立雇佣关系,这就导致了墨西哥持续提升的失业率。这种转型的失败源于墨西哥的教育体制,由于教育覆盖率不平衡,大城市的高中入学率非常高,而贫困地区的初中教育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高素质人力资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太低(张林秀等,2014)。这种教育的严重失调也导致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不安全因素。
5. 中国的发展道路
从1987年起,世界银行根据贫困率、婴儿死亡率等福利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初的人均收入基准,包括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然后根据每年日本、英国、美国和欧元区的平均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得出当年的划分标准,表1是世界银行给出的具体收入划分标准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历年来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者:李晓任)
表1. 世界银行历年国家收入标准
<td width="101" valign="c
年份 | 低收入 | 下中等收入 | 上中等收入 | 髙收入 | 中国 |
1987 | <=480 | 481-1940 | 1941-6000 | >6000 | 302 |
1988 | <=545 | 546-2200 | 2201-6000 | >6000 | 370 |
1989 | <=580 | 581-2335 | 2336-6000 | >6000 | 408 |
1990 | <=610 | 611-2465 | 2466-7620 | >7620 | 348 |
1991 | <=635 | 636-2555 | 2556-7910 | >7910 | 359 |
1992 | <=675 | 676-2695 | 2696-8355 | >8355 | 423 |
1993 | <=695 | 696-2785 | 2786-8625 | >8625 | 525 |
1994 | <=725 | 726-2895 | 2896-8955 | >8955 | 474 |
1995 | <=765 | 766-3035 | 3036-9385 | >9385 | 610 |
1996 | <=785 | 786-3115 | 3116-9645 | >9645 | 709 |
1997 | <=785 | 786-3125 | 3126-9655 | >9655 | 782 |
1998 | <=760 | 761-3030 | 3031-9360 | >9360 | 829 |
1999 | <=755 | 756-2995 | 2996-9265 | >9265 | 873 |
2000 | <=755 | 756-2995 | 2996-9265 | >9265 | 959 |
2001 | <=745 | 746-2975 | 2976-9205 | >9205 | 1053 |
2002 | <=735 | 736-2935 | 2936-9075 | >9075 | 1148 |
2003 | <=765 | 766-3035 | 3036-9385 | >9385 | 1289 |
2004 | <=825 | 826-3255 | 3256-10065 | >10065 | 1509 |
2005 | <=875 | 876-3465 | 3466-10725 | >10725 | 1754 |
2006 | <=90 | ||||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