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中国农业+美国农业:1+1>2

中国农业+美国农业:1+1>2

  • 2016-03-11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中国农业+美国农业:1+1>2 

中国农业+美国农业:1+1>2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星期一)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关于中美农业合作方面的提问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中美农业合作进展良好

中国和美国都是农业大国,中国在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上,粮食、肉、蛋等在世界上是名列第一。中国在农业上要做到粮食安全,应当实现主粮基本自给,但现在也需 要调剂。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也是进口的来源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农产品能够输出到中国来。美国还是个农业科技大国,在农业科技上,我国和美国还是有着不小 的差距。韩长赋认为中美两国合作,粮食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也可以在调剂品种、结构上,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所以双方合作是中美两国农业相互发挥优势、互 补,对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都是一件大好事。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表示,农业是中美之间最早开展合作的领域,中美农业的合作这些年来呈现非常良好的态势,包括双向的投资和双向的贸易,以及科技方面 的合作。双向投资这些年发展很快,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超过百亿美元,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贸易多个方面,特别是农产品贸易之间的高速增长,近 十年来,两国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15%。2014年,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达到288亿美元,是2001年的10倍,特别是一些大宗农产品,我们国家也是 美国非常重要的销售地。中国进口的玉米、小麦主要来自于美国,美国25%的大豆是销往中国的,因此我们两国之间农业的合作,贸易的合作,是非常广泛和深入 的。当然,中国也有很多产品出口到美国去,互相之间配合得很好。

叶贞琴说:“去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两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两国农业部长也共同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都充分显示了两 国政府对中美农业合作的重视和继续加强合作的良好愿望,我们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的合作是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希望我们的合作更加顺利。”

合作潜力依然巨大

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中美两国农业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韩长赋说,多年来,中国是美国农业科技转移和过剩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目的地。中国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单纯地从美国直接引进科技和进口 初级农产品越来越不适应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大型农业机械引进到中国市场,尽管技术世界一流,但在中国水土不服,销路打不开,中国广大农村不需要。大量的 美国过剩农产品在中国寻找市场,严重地冲击中国农业,不受中国欢迎。美国相关利益方误以为中国农业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制约着中美两国农业合作发 展,试图通过双边领导人会晤等场合给中国施压,而传统的中美两国农业贸易格局确实给中国带来的溢出正效应已经降到微乎其微的边际,相反地对中国农业生存和 发展的负效应与日俱增,致使国内有人怀疑中美两国农业继续开展合作的互利潜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李国祥看来,虽然中美农业有着种种的摩擦,但是并不妨碍其巨大的潜力,然而,激发这种潜力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 情当前。李国祥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过剩的矛盾突出,价格低迷。如果美国按照习惯的做法希望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相对过剩的大宗农产 品以转嫁美国国内的农业危机,这种做法只会伤害两国长远利益,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中国国内的棉花和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库存水平高,缺乏扩大对美国的进口需 求动力。如果中国扩大棉花和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只会加剧中国的国内供求矛盾,难以形成互利双赢格局。美国是一个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典范国家,若要扩大 双边贸易,必须依据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来调整美国国内农业结构,以销定产,而不能单纯地依据美国农业资源禀赋决定其国内生产结构,产出中国国内市场过剩的农 产品,然后再到中国市场倾销,这条路子难以走得通。如何才能更好的展开合作?李国祥认为要“务实”,李国祥说,美两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除了双边贸易外, 还有其他很多机会,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市场管理体制。简单地把美国的做法移植到中国,显然不可行。未来双边涉农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十分关键,美国应让中国 涉农企业同时到美国去开拓业务,互相学习,探索开拓互惠互利造福两国百姓的农业合作新空间。

问题仍需注意

对中国而言,中美之间的良好农业合作,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会相对更大一些。

就科研领域来说,由于美国的农业种子公司基本是私人公司,投资和政府没有太大关系。在中国目前的专利保护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的前提下,直接与国内联合进 行开发合作,难度依然不小。除此之外,中国农科院及东三省一些农科院近期培育出来的一些先进大豆品种,目前正面临着如何提高其商业化、国际化及产业输出能 力,以便提高其价值的问题。在这些领域内,中美之间的相关机构及公司,就可以进行较为密切的合作与推广。

从种植技术合作领域方面来看,不少人认为,美国农业生产基于规模巨大的农场体系,以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小农经济占比依然很高的前提下,中美之间谈不 上合作。实际上,直接照搬照抄的方法的确并不可取,但单纯地摒弃,亦是不重全局。美国正在国内实践及试验的一系列大农业生产方式,其实可被视作一个包含了 农业经营体制、土地模式、生产资金管理方式、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所系统性组织起来的混合型体系。中国除了可以有选择地对此进行借鉴,还可以学习其包括卫星 技术、导航技术、测产技术、土壤测量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一系列领域的经验。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所需要注意的,正是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这一领域内,美国也有着一系列的实际的经验,包括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水清洁法案、濒危动物 保护法案、休耕法案等。正是在这些法案的约束之下,美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变得更加关注环保、土壤和水资源,以及最终产 品的安全及可持续。美国如何规划并实施起这一法律系统,又是如何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反过来是可以给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 供借鉴作用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员李国祥看来,虽然中美农业有着种种的摩擦,但是并不妨碍其巨大的潜力,然而,激发这种潜力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 情当前。李国祥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过剩的矛盾突出,价格低迷。如果美国按照习惯的做法希望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相对过剩的大宗农产 品以转嫁美国国内的农业危机,这种做法只会伤害两国长远利益,也不会取得预期效果。中国国内的棉花和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库存水平高,缺乏扩大对美国的进口需 求动力。如果中国扩大棉花和玉米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只会加剧中国的国内供求矛盾,难以形成互利双赢格局。美国是一个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典范国家,若要扩大 双边贸易,必须依据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来调整美国国内农业结构,以销定产,而不能单纯地依据美国农业资源禀赋决定其国内生产结构,产出中国国内市场过剩的农 产品,然后再到中国市场倾销,这条路子难以走得通。然而,如何才能更好的展开合作,李国祥认为要“务实”,李国祥说,美两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除了双边贸 易外,还有其他很多机会,如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市场管理体制。简单地把美国的做法移植到中国,显然不可行。未来双边涉农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十分关键,美国应 让中国涉农企业同时到美国去开拓业务,互相学习,探索开拓互惠互利造福两国百姓的农业合作新空间。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