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那么在这一天,为什么要剃头,各地又有哪些美食习俗,本期就与大家聊聊。
“二月二”来历
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鹿、马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另外,古代的我国是农业社会,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扶犁耕田。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剃头之事
“正月不剃头”起因于盛京。民间有一句老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一进入农历正月,理发店的生意变得很清淡。那么,这种民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人认为:起因与清初时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盛京发布的“剃头令”有直接关系。
在清朝之前,汉族人只梳理头发,根本不剪也不剃。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后来由于清初强行推行“剃头令”,人们才开始出现大面积剃发。
在清朝的几部史料中,记载清军攻城略地时,都出现了“剃发”这个词。“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在清朝文献里,把归降叫作“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占沈阳,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后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清顺治元年4月,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也下达了“剃头令”。汉族人不愿服从,但又不能为此丢了脑袋,就约定正月不剃头。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正月不剃头,就表示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旧之情,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就演变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现在大家都移风易俗了,正月里剃头的人也不少。经过多年的演变,“二月二剃龙头”在民间产生了不少表达美好愿望的谚语,比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各地吃食
“二月二”是年中最后一个节日,北方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三十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十五吃元宵。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才能吃。“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这一年的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后来,“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成了吉祥的象征。
春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老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将羊角葱、甜面酱、切好的清酱肉、摊鸡蛋、炒菠菜韭菜、黄花粉丝、豆芽菜等依次放在春饼上,用筷子卷好,最后淋上香油和酱料,就可以大块朵硕了。更重要的是,全家围在一起吃春饼,热闹的气氛比春饼的美味更为温暖。
在河北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山东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