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焦点 > 中国式“棍棒教育”几时休?

中国式“棍棒教育”几时休?

  • 2016-03-19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中国式“棍棒教育”几时休?

新农村商报网】近日,美国媒体刊登了一起关于中国反家暴法能否终结中国家庭的棍棒教育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于儿童教育的议论热潮。该文章称在中国有六成学生曾遭打骂,得到了网友的热议和赞成。棍棒教育对于每个人都该不陌生,但何以直到今天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反家暴法》刚出台便受到各地人民关注,从前只能忍让和承受的家暴受害者如今终于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说不!网上迅速出现众多申请人身保护的例子,比如蓝翔校长夫人之类多不胜数。而针对儿童的例子,可能是南京虐童案才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其实,被家暴的孩子绝不是屈指可数,只不过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打骂也无所谓,正所谓棍棒之下出人才。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或许才是棍棒教育的主因。而孩子往往也只会承受,直至适应和变得无所谓。

小编就曾经经历这样一件事:去给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女开家长会,第一次开家长会还有一丝紧张,然而侄女的一句话却让我心情沉重了一整天。在进去之前,侄女悄悄拉住我说,回去肯定避免不了一场“战争”,让我有些心理准备。我奇怪:她的成绩虽不是数一数二,但也是中上游,怎么至于要被打呢?然而12岁的她倒是一脸淡定用无所谓的语气告诉我,这不关成绩的事,这是“习惯”,只要不进步就算原地踏步也会引来“血雨腥风”。

我难过的不是才上小学的孩子就要因为成绩而每天担惊受怕,一次失误没准还会引来责备甚至打骂,而是仅仅12岁的孩子对于“家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能用事不关己的态度提醒别人注意。或许是因为“习惯”,所以变得麻木,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产生了即便犯了错最多也就是打一顿的想法,而不会去从中吸取教训,再犯也是必然。因此,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棍棒教育真的有用吗?

有“狼爸”之称的萧百佑就曾经用棍棒式教育20年打出三个北大孩子。他或许是棍棒教育最好的例子,然而我们试问: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这就真的好吗?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尽相同,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自己的思想。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一次能为自己做决定,就是成为别人眼中的佼佼者,又怎么能快乐。

“狼爸”的教育方式固然不可取,但他的三个孩子都考上北大也说明他的教育不是都是糟粕。比如为了防止孩子学坏,萧百佑对他们进行了“社交管制”,如果要去同学家串门就要经过繁琐严格的审批程序。为了培养孩子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萧家甚至有“不许随便开冰箱门”这样的规定。儿子萧尧曾说“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每个父母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可是孩子的学习和品行是重要,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因此被抹杀。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在保护孩子生理及心理都不受伤害的情况还能教育好孩子呢?

三字经中有过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能够不被坏的人影响,不惜三次搬家,孟子不学习逃课回家,孟母就把织布的梭子拆断,告诉孟子日积月累的重要。孟子之所以能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除了自身的天分和努力,孟母的教育也必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孩子并不能像成人一样明辨是非,他会不断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人,这也就是孟母三次搬家的原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脾气和生活习惯都直接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孩子一定要身体力行,不要一味责怪要求孩子,自己也要尽到责任。打骂只会加深双方的隔阂,起不到实质的作用。何不学学孟母,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孩子。换一种方式去教育去说服,用拳头解决问题毕竟只是治标不治本。

小编认为,教育的方式不止一种,若是能够换一种方法试着去沟通去表达,和父母静下心来聊聊彼此的想法,用一种更温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成效未必比棍棒要差,同时还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