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焦点 >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 如何才能识破骗局?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 如何才能识破骗局?

  • 2016-05-04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   如何才能识破骗局?

新农村商报网】“贷款参加培训,培训后可高薪就业。”如今再看到类似的信息,24岁的小君苦笑不已,上个月,她刚刚才摆脱了这个“麻烦”。

本想觅得“好饭碗”,却不料,不仅工作没着落,还因为参加“培训”贷了款,要每个月定期还900元。“伤透了心,再也不信了”。小君说。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增多、部分市场需求饱和等因素,不少企业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对现实复杂性认识不足的特点,以高薪诱惑学生,让学生接受“岗前培训”,而“培训费”则是通过信贷公司借款。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是很常见的,因为毕业生涉世未深,不暗世事,对一些规章流程更是懵懵懂懂。不要说深谋远虑,有些甚至连一些明目张胆的骗局也看不出来。而诈骗集团恰恰就是逮到了毕业生这个弱点进行欺骗,榨取钱财。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往进跳,我们应该做的是识破他们的骗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骗局,让毕业遭遇就业陷阱 几率大大减少。

几种常见的就业陷阱:

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

专家建议: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或是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当对方要求你提供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陷阱二:骗取劳动力

有的公司纯粹出于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打算而招取工作人员,在试用期后又将其辞退。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专家建议: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另一种骗取劳动力的方式则是粉饰招聘岗位,提供不实的招聘信息。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在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陷阱三: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专家建议: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在招聘环节就应该多加注意,求职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要大胆地和用人单位商谈有关工资、保险等相关内容,洽谈成功后,一定要和他们签订具有法律效用的书面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对双方权、责、利等有所规定;对一些远期承诺,也应写进合同中,合同可办理公正手续;签订正式工作合同时,要注意条款的设置,切勿签订“霸王条款”。

陷阱四:以招聘为借口骗取财物

专家建议:首先,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求职单位的真实背景和性质。投简历前,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种关系核实单位的真实性。  其次,应该进入信誉度高的招聘会和专业人才网站应聘。但对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做必要的保留,尤其是在网络上。现在好多毕业生都通过网络找工作,但有些专业人才网络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容易出现违法招聘。而且学生的个人资料也是公开的,甚至于自己的详细住址和手机号码也是公开的,这为骗子提供有利的条件。再次,国家明令禁止在招聘过程中以任何的名义收取费用,包括培训费等。但凡要求缴纳费用的都应该警惕。但凡学历要求过低,而薪酬却高的要注意。

(新农村商报网 综合)

(注:本文内容来源新农村商报网(www.xncsb.cn),如想转载稿件,请注明出处,原文网址摘自于http://www.xncsb.cn/newsf/16926.htm,谢谢合作!)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