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焦点 > 体现教育公平 把好高考的“天秤”

体现教育公平 把好高考的“天秤”

  • 2016-05-25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讯 事件回顾

今年4月22日,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该份文件附列的《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显示,为平衡教育资源,包括江苏、湖北等在内的基础教育大省,将向中西部基础教育薄弱省份调出共计16万个高考招生名额,其中涉及江苏省的高考招生名额为3.8万个。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盐城等地部分家长,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陈情要求,并希望以此呼吁高考招生公平。南京一名参加陈情的家长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孩子今年即将面临高考,对于此次招生计划调整,希望主管部门公开决策过程,并能考虑江苏考生的实际要求。

事件后续

5月13日23时50分左右,微博认证为“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博”的@江苏教育发布通报称,“江苏在完成国家专项计划的同时,确保2016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低于去年,确保本科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低于去年。”

对于江苏省教育厅的这一说明,部分学生家长提出了质疑。苏州一名学生家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家长关注的焦点并非高考录取率,而是包括985、211高校在内的重点高校录取率。“对于家长来说,总的录取数并没有太大意义。”

一名接近江苏省教育厅的人士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此次江苏省调出的3.8万招生计划系指导性计划,目前初步安排为本科9000人,专科29000人。“目前,江苏省教育厅正在与部分重点高校沟通,争取录取时考虑到江苏考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够追加部分计划。”

事件影响

高考临近,本应是应届生集中备战迎考的时期,然而自5月11日以来,江苏、湖北的部份高考考生家长,在各自省份的教育厅和一些地市的教育局门前聚集陈情,以抗议本省须向中西部省份“输出”高考招生名额之举。

两省相关部门和主要大学的回应给忧心于孩子未来的家长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各界学者对高考问题的再次关注。作为国内知名的人口学家,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始终高度关注国内人才发展情况和未来就业市场的问题,他也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梁建章认为,可以通过“取消高考”、“将大学教育调整为本科、研究生各3年”、“重点大学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其他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三个方案,来缓解因高考而可能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此举既能缓解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能加快社会及企业的创新,真正实现“万众创业”。对此,梁建章甚至期望能为携程招揽到19岁的本科导游人才及22岁的硕士工程师人才。

据了解,在今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附列有一份《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该方案要求江苏、湖北、上海、浙江等12个省份,将向山西、江西、河南、湖南等10个中西部省份,总计调出16万个高考招生名额,以平衡不同条件省份间的高等教育机会。这其中,湖北省要调出名额最多,为40000人,江苏省其次,为38000人,家长们担心省内录取率和优质高校入取率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也成为了引发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在5月1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了“四个不低于”的承诺,即“在湖北的7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的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去年”;“本科录取率不低于去年”;“一本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全省总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

5月14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第一,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第二,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第三,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同时,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江苏省内6所211大学也于18日明确,不会减少自己省份的招生数量。

百家之声

“外调高考招生指标”体现怎样的教育公平

据报道,有关部门安排湖北、江苏、浙江等省面向中西部省(区)编制招生计划。其中,2016年安排湖北省地方高校编制4万名计划支持中西部;安排江苏省地方高校编制3.8万名计划支持中西部和录取率较低的人口大省。这一消息引起了江苏、湖北两省学生和家长的恐慌。

家长和考生的恐慌,主要源于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一张各省调出计划表格。在这张表格上,只有调出的招生指标,没有更详细的交代,给考生、家长很大的想象空间,以为主要是985、211高校和一本院校招生减少。实际上,江苏跨省调出的3.8万计划,只有9000名是本科计划,另外29000名来自高职院校。而且,这只是江苏省的调出计划,并不涉及外省高校增加在江苏省的招生计划。而湖北的4万名跨省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既可作本科计划安排,也可作专科计划安排。

也许还有考生、家长觉得高考变难了。但其实,江苏本省的高考报名人数接连下降,今年比去年减少3.25万名,去年比前年减少3.28万名(过去七年间,江苏的高考人数下降了16万名左右)。而今年国家下达湖北省省属高校本科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2300人,而该省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1.8万人。这样来看,两省随着高考人数下降,录取率是持续走高的。忽略报考人数下降的事实,只看招生数的变化,是不理性的。而考生和家长不参考相对的录取率,对政策的理解也就会出现偏差。

我国正加大推进高考公平,2014年颁布的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到要缩小不发达地区高考录取率和全国的差距,而借发达地区高考生源减少这一契机,调整各地的招生录取比例,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难免引起考生和家长不满。这也给了相关部门一个教训,首先,政府部门不能只公布总体数据,不对数据做进一步解释。要公开具体涉及的批次和院校,以及调出之后高考的总体录取情况。

其次,调整高考招生计划,发达地区应该有统一的行动,这次考生和家长对调出计划很不满,更是因为虽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录取率却偏低,比如江苏的高考一本录取率只有10%左右,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早已超过20%。必须意识到,由于我国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各地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录取的不公平是很敏感的。这是在调整高考录取指标,推进高考公平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事实上,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框架下,通过调整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来推进高考公平,很难避免产生矛盾。我国要实现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必须打破现在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改变目前高校招生指标分到各省、各省按户籍报考的做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在任何地方可自由报考,再以统一考试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这会给我国高考带来新的局面,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也给考生带来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

(熊丙奇)

如何评价“高考名额外调”的国家政策?

国家对于高考录取名额按省划分初衷是好的,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受到良好初级教育,如果全国统一录取分数,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相当残酷的,也许大学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是遥不可及的,这从全国层面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

这次搞这个录取名额调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些省份参高考人数减少,特别是东部地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不断降低,参加高考的人少了,自然给上边留出了减少名额的理由。

但是,注意但是,这样的政策就一定公平吗?一定有效果吗?我国东西部初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只是简单将录取名额划分,就会造成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很大的不适应,往往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很吃力,这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打击,当然有些人能很快适应,并逐步追赶,可是仍有很多人在大学期间绩点低,导致大学四年花费大量学费生活费,但成绩垫底,以致毕业找不到工作,因学反贫的例子太多。(并不是不支持西部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肯定好,国家各种政策奖学金,但是上一般的呢?比如家里刚实现温饱,孩子上了上海的三本,每年学费生活费少说两万,四年要近十万啊,这对于这样的家庭负担太重,最主要是孩子毕业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啊)

另外人们气愤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天津上海录取率那么高,而且很多是全国名校,为什么他们不让出名额?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公平的,可又能怎样呢?说了这么多年还不照样该咋样就咋样,这算是中国高考制度最不公平的地方吧。

怎么才能公平呢?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但相对还是有的,这就需要官老爷们认认真真考虑一下每个省份实际情况,好好做一些调查研究,确定合理的考试录取制度,根据考生人数,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制定。

高考的公平吵了这么多年,我们要认清实质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民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结果,如果把每年花在北大清华这些超级大学的钱分一点支持西部大学发展,对于北大清华来说无非是少吃一顿饭的事,但对于西部学校就是雪中送碳。

最后,我觉得东部人口减少是事实,而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也应该走在支援西部的前列,大家都出一些名额,逐年逐次提高,同时国家大力扶持西部学校建设,让教育公平惠及到每一个国人。

(作者:AntennaWY)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