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促农田水利发展 保国家粮食安全

促农田水利发展 保国家粮食安全

  • 2016-06-0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李克强总理日前签署第669号国务院令,公布《农田水利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农田水利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农田灌溉、排水等作了具体规定。《条例》明确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应合理确定水价,有偿使用、计量收费;鼓励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多渠道筹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国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重点就是集中在节水灌溉以及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改造大中型的节水工程等工作。在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因素的影响,而降水分布极其不均匀。因此旱涝灾害频发。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大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三农问题一直影响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因此,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国民经济是否可以得到顺利的发展都取决于农业发展的程度。为此,只有加强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才可以促进农业增收增效,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使国民经济可以持续增长。

在农业发展当中,水是有限性和不可取代的。但是它却可以进行循环的使用,然而出现不当利用时则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等问题。此外,水资源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的。对此,这些属性以及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它的合理应用与开发。这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待我们解决。由于水资源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则是确保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维持资源、人1:3生存环境的必要基础,因此,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则必须要着想于未来。得以水资源可以持续稳定的建设发展。

《条例》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健康发展

在《条例》中记者发现,明确了农田水利规划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工李原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水利部门牵头编制了一系列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全国96%有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县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这些规划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现在和未来等关系,整合支农涉水项目,加快建设和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划的法律地位不明、一些地方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也存在该建未建的现象,影响了农田水利整体协调推进和预定目标的实现。李原园说,根据条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编制农田水利规划;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必须以经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实施农田水利规划。

据了解,在之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农田水利存在多头管理、统筹协调不够、资金使用效率低、工程重复建设等问题,必须以农田水利规划为统筹,整合利用好各类涉水项目和资金。而《条例》出台以后,为编制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河海大学法学院院长邢鸿飞表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并鼓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强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明确指出水资源短缺地区要限制发展高耗水作物,地下水超采区要禁止农田灌溉新增取用地下水。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李俊松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此次条例有两方面内容值得重视:一是鼓励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并组织灌溉排水试验研究推广,能够使节水灌溉企业将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运用到实地。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提供农田灌溉服务、收取供水水费等方式保障合法经营收益,此举将使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有助于真正形成农田水利“有人建、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的运行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实现政府、群众、企业共赢。

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要跟上

《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保障措施和扶持政策,分别规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渠道、政府引导与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新技术推广与培训、表彰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府投入方面,其突出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首先是强调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职责,这是由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和农田水利的公益性质决定的。因此,一方面各级财政要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加大预算安排力度,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有关支农涉水项目资金的整合,按照农田水利规划统筹安排,形成整体效应。

与此同时,《条例》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政府和社会两手发力,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社会力量对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有现实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应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农民投劳、种粮大户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利用银行贷款投入等,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有足够的投入,解决欠账多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奖励补助政策。各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补助政策,明确工程建设实施计划、补助对象、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以及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拨付程序等,并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提高社会参与面。鼓励各地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和竞争奖补的原则,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要制定奖励办法,对农田水利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