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农业展望报告 把准农业脉搏(一)

农业展望报告 把准农业脉搏(一)

  • 2016-06-22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发展新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年份。日前,在2016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以我国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为对象,对“十二五”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十三五”和未来10年进行了展望。

稻谷:保障口粮绝对安全

报告内容

未来10年,中国稻谷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未来基本行情

消费稳中略升,展望“十三五”,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

贫致富等因素,中国稻米需求量将保持稳中略增态势。未来10年,中国稻米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2025年大米消费量为15029万吨。贸易保持稳定,展望“十三五”,国内供应有保障,国际大米贸易量有限,稻谷库存充足,预计中国大米进口量将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16年净进口量约为244万吨,2020年为292万吨,2025年为293万吨。

解读

报告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先增后减,总产保持基本稳定,消费继续增长,产需缺口略有扩大。“十二五”以来,中国稻谷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产量突破2亿吨,之后年度产量基本稳定在2亿吨以上,2015年达到20824.50万吨(折合大米14577.15万吨);2015年中国国内大米消费总量1.45亿吨,较上年增长约500万吨,产需基本平衡。

2016年受玉米临储制度改革和种植结构调整影响,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小幅调增,南方籼稻种植面积将略有调减,中国稻谷种植总面积预计调整100万亩左右。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预计稻谷单产将略有下降,总产保持稳中略增态势。大米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074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受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影响,稻谷饲料消费预计将同比减少1.4%。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将强化与国际的稻米贸易合作,大米净进口有望稳定在2015年水平。

小麦: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报告内容

未来10年,中国小麦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未来基本行情

贸易维持净进口格局虽然国内小麦供需不存在缺口,但以品种调剂为目的的小麦进口依然会存在,未来10年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将在200万吨左右。同期,由于我国小麦出口优势不明显,年均出口量将稳定在20万吨左右,展望期间小麦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净进口量将在2025年达到254万吨。

解读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国小麦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突破1.3亿吨,比2011年增长了1279万吨,增幅10.9%;过去五年,中国小麦年均消费量在1.2亿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和工业消费稳中有升,种子消费和损耗基本平稳,饲料消费年际间波动较大,产需形势总体相对宽松。“十二五”期间,中国累计进口小麦1691万吨,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1.4倍;国内小麦价格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普通小麦年均批发价由2011年的每公斤2.04元涨至2015年的2.46元,累计增长20.59%。

报告预计,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36180万亩,同比下降3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13010万吨,同比略减10万吨左右,可能出现自2004年十二年来首次减产。面积调减主要是因为华北地区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小麦种植,西北地区在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旱作地区继续压夏扩秋,再加上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导致的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冬小麦苗情不如去年。同时受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2016年中国小麦消费量预计为12027万吨,比2015年增加60万吨左右。小麦进出口保持基本稳定。

生意社农副分社粮食分析师刘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受种植结构调整和资源生态环境限制,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将稳中略降,产量增速明显放缓,消费增速依然较快,产需形势将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十三五”期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到2020年预计为36030万亩,比2015年减少180万亩左右;小麦总产量预计为13191万吨,比2015年增加170万吨左右。同时,中国小麦消费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消费量为12630万吨,产需基本平衡。

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

报告内容

未来10年,中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生产呈稳健状态,消

费需求从快速增长回归稳步攀升,供需形势从过剩逐步过渡到平衡偏紧,上下游产业展现均衡发展态势。

未来基本行情

未来5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阶段性供应过剩矛盾将有效解决,玉

米去库存明显。2016年,在各地玉米调减目标顺利实施下,预计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3.1%。到“十三五”期末(2020年)玉米消费总量将增加到22192万吨,库存压力缓解,玉米价格回归市场。

解读

“十二五”期间,中国玉米面积、产量快速增长。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中国玉米消费总体低迷,年均消费量在1.8亿吨左右,再加上农民储粮行为变化,导致国家玉米库存持续攀高。

报告认为,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和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的影响,预计河北张承农牧交错区、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吉林西部易旱区、东部山区和部分粮改饲地区,黑龙江第四、第五积温带,内蒙古东北北部及中部后山地区,陕北风沙区和关中地区及黄淮海地区,2016年玉米面积将较上年调减1750多万亩,其中“镰刀弯”地区预计调减1500万亩。这是自2003年的十二年来中国玉米面积首次调减,调减幅度超过3%。

在刘威看来,“十三五”期间,受种植结构调整、原油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可能持续缩减。与此同时,受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贫致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国玉米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从总的供需形势来看,由于当前国内玉米库存较多,未来五年玉米供需形势总体将呈由宽松转向基本平衡的走势,中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也将随着国内价格与国际接轨逐步减少。

大豆:种植面积有望六年来首次增加

报告内容

“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大豆生产将出现恢复性增长,2016年中国大

豆种植面积有望六年来首次增加,大豆消费和进口仍将继续增长,但增幅明显放缓。

未来基本行情

“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鼓励大豆种植的一系列政策落实,中国大豆生产有望缓慢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11130万亩,较2015年增加1245万亩,增幅12.5%。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率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对肉蛋奶、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消费将继续增加,带动大豆消费继续增加,预计2025年中国大豆年消费量将达到1.08亿吨,大豆年进口量将达到8864万吨。

解读

“十二五”期间中国大豆生产持续萎缩、进口大幅增加。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18亿亩下降到2015年的9885万亩,减幅16.5%;产量从2011年的1449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1161万吨,减幅19.8%。以此同时,养殖业蛋白饲料需求带动大豆消费量稳步增加,2011~2015年中国大豆总消费量接近4亿吨,消费量年均增长率5.3%。2011~2015年大豆总进口量3.28亿吨,进口量年均增长率11.6%。

报告认为,受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和“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面积达到10320万亩,比2015年增加430多万亩;在单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预计大豆产量将达到1203万吨,比2015年增加40多万吨。这也是自2009年的六年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首次增加。受饲料蛋白豆粕及食用植物油需求拉动,2016年中国大豆消费量预计达到9169万吨,较上年增加2.4%。其中压榨加工消费约占总消费的87.5%,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压榨加工消费量8019万吨,较上年增加2.3%。尽管中国大豆生产出现恢复迹象,但产需缺口仍然很大,需要依靠国际市场保障供给,预计2016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8228万。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