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财经 >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病虫害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病虫害

  • 2016-06-29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病虫害

进入盛夏,玉米和水稻都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期,病虫害的防治也尤其重要。据全国农技中心发布预报显示,一代玉米螟、二点委夜蛾、二代粘虫进入了危害期,华南、江南早稻田“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稻瘟病流行风险高。我们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变化,来讲一讲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

二代粘虫危害防治

粘虫具有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以幼虫咬食玉米植株叶片,造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形成光杆,对玉米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粘虫一年发生三代,以二代幼虫危害夏玉米为主。今年一代粘虫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小,经有效防治或兼治后各地残虫量普遍较低。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在内蒙古、辽宁、河北、山东等局部降水丰沛、管理粗放地方会出现高密度田块。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3000万亩,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据国家气象局预测,预计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黄淮、华北、东北、西北东南部等地降雨天气多,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天气条件有利于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

喷药防治:当玉米田间百株幼虫量达到30头时,3龄以前的低龄幼虫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20%灭幼脲3号1000倍液喷雾防治,4~6龄的大龄幼虫选用5.5%甲维?氟铃脲(优越)1000倍、48%乐斯本1500倍液喷雾防治,亩喷施药液量30~45千克,喷药时间选择早晚幼虫活动取食时,重点喷施部位为心叶,发生严重田块连同地边杂草一起喷施。

灌芯防治:用3%毒死蜱颗粒剂每株4~5粒、每亩250克,全田逐株灌芯。也可将48%乐斯本2000倍液盛入喷雾器中,去掉喷片,用纱布包扎喷头,开关开至1/3处,每株滴2~3滴药液于心叶里滴心防治,兼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蚜虫等害虫。

人工捉虫:利用粘虫幼虫假死习性和昼伏夜出习性,对大龄幼虫于清晨或傍晚进行人工震落玉米植株捕杀。利用粘虫幼虫白天多隐藏在心叶内,人工用手捏玉米植株心叶部位捏死粘虫幼虫于心叶里。

农业措施:及时中耕破板,清除玉米田间及地边杂草,减少粘虫成虫隐蔽和产卵场所。麦茬播种的玉米,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栖息环境,减少虫源。

二点委夜蛾偏重发生需急防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危害夏玉米苗期的重大害虫,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应用,麦秸麦糠大量或全部留在田间,大面积的适宜环境,造成了该虫害逐年加重。据黄淮海夏玉米区病虫测报网监测,今年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发生量较大,预计今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总体偏重发生,河北南部、山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可达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为3000万亩,幼虫为害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主要原因一是是玉米苗期与幼虫为害期吻合度较好,田间生境有利。今年小麦收获期与成虫高峰期接近,成虫田间产卵环境较好。大部地区夏玉米播种期接近常年,玉米苗期与幼虫为害高峰期吻合度较好。各省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获,麦糠、秸秆还田比率在9成以上,田间较高的覆盖厚度,为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适生环境。部分地区推行播种清沟措施行可减轻玉米受害。

二是黄淮海大部气象条件对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有利。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未来20天,华北多阵雨或雷阵雨,累积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对该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有利;同时,19~23日,华北平原、黄淮西部等地也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左右的高温天气过程,对该地区二点委夜蛾产卵、卵孵化和幼虫发育为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调整玉米播期、深耕冬闲田、旋耕灭茬,小麦秸秆粉碎,清除播种行麦秸等措施,尤其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播种行上覆盖的麦秸推到两边,露出播种行,可有效避免玉米出苗受害。

物理防治:在成虫盛发期,田间放置杀虫灯、性诱捕器、糖醋液、杨树枝把等诱杀成虫,减少夏玉米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源基数,减轻幼虫为害。麦收时开始到玉米6叶前利用杀虫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大面积诱杀,按每30~50亩一盏灯布灯诱杀成虫,减少夏玉米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源基数,减轻为害。

化学防治:毒饵法防治。每亩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200ml、30%毒?辛微囊悬浮剂250ml、90%敌百虫晶体250g,加适量水均匀拌入5kg炒香的麦麸中制成毒饵,用手攥麦麸可握成团,但不滴水即可,加碎青菜(草)叶1.5kg效果更佳。将毒饵在傍晚时分撒于距离玉米苗茎基部约5cm处,每株一小撮,重点撒施麦秸、麦糠等覆盖多的玉米苗附近。

药剂防治法:对大龄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地块可局部喷药防治,选用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施根部,可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喷滴药液,使药液渗到玉米根围10厘米左右的地方。在用过烟嘧磺隆除草剂的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玉米螟为害盛期防治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主要蛀食性害虫。一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心叶,钻食茎秆,重者使茎秆折断;二代玉米螟蛀食玉米雌雄蕊,危害籽粒,直接造成减产。防治玉米螟要做到“主治一代,压低二代”从而降低其危害损失率。根据各地春季玉米螟冬后基数调查结果,今年大部地区百秆活虫量低于常年和上年,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一代玉米螟在东北西部、新疆北部、黄淮海局部地方偏重发生,华北、东北及黄淮海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多为偏轻发生,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4亿亩。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东北地区北部较常年偏早1~2天,东北地区南部较常年偏晚2~4天,其他各地区与常年接近或者早晚在5天以内。预计6月中旬至7月末,西南、江淮、黄淮、西北、华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根据种植季节、品种、高矮、生育期长短而定,亩植3000~3500株。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过多贪青招虫。

药剂防治:宜在幼虫三龄前进行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玉米螟虫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即玉米生长到剥去心叶丛外面的绿色叶片,仅有2~3片黄白色嫩叶包着尚未抽出的幼嫩雄穗的时候,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可选择已登记的玉米螟防治专用颗粒剂进行防治,防治玉米螟的同时兼防二代粘虫。还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螟幼虫。每亩用50%巴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还可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防治。

稻瘟病流行风险高

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正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当前,稻飞虱虫量在大部早稻田得到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江南局部发生较重;稻瘟病在早稻区发生点多面广,重于上年同期。根据当前病虫害发生基数,结合下阶段气候条件分析预判,华南、江南早稻田“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稻瘟病流行风险高。各地植保部门需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抢晴施药,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防控工作。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稻区累计发生面积665万亩次,同比增加21.3%。当前早稻稻瘟病平均病叶率一般0.5%~6%,高的15%~30%,华南、江南早稻历史发病区或感病品种种植区局部发病较重,如广西宜州、广东雷州、江西峡江、吉水等地局部病叶率高达60%~100%,湖南长沙、永州、湘西州局部重发田块已出现“坐蔸”现象,田间菌源充足。各地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对稻穗瘟的抵抗力较差。

南方早稻破口抽穗期,是稻瘟病最易侵染的敏感生育期,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瘟病的流行,早稻穗瘟流行风险较高。同时,多次降雨过程不利于“两迁”害虫的北迁,导致当地滞留虫量多,加之阴雨天气不利于防治工作开展,田间虫量将激增,局部重发风险高。

防治方法

防治稻瘟病应着重抓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加强以肥水管理为主的丰产防病栽培措施,尽可能消灭初侵染源,并为在发病期间及时辅以药剂防治。

农业防治:选育选用抗病相对强的品种种植,要注意经常更换新品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搭配,提高群体的抗病能力,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处理病稻草,凡发病稻草宜迁入室内,不能放在野外,不能用来捆秧、盖草房、搭围墙等,野外稻草处理干净。处理种子,将预浸12小时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或500倍液的强氯精溶液中浸种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再浸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管水。浸秧带药移栽药剂浸秧和药剂喷秧带药移栽,是目前预防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效果。

药剂防治:一旦发生叶瘟,应立即施药防治,用富士一号、75%三环唑进行防治,药剂要选用内吸性强、毒性低的新型农药。亩用75%三环唑4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喷雾。施药一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团的蔓延,施药两次,就能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预防穗颈瘟是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凡发病田块和常发品种常发地带都应施药防治。第一次施药在水稻破口期,第二次施药在水稻齐穗期,亩用75%三环唑4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喷雾。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