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政策 > 乡村蝶变:文明村居建设的佛山经验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走进禅城紫南村,河涌清澈,环村公交行驶在宽阔平整的村道上,宣传孝顺、诚信等美德的文化长廊随处可见……紫南村,这个曾经的“上访村”,不仅实现着村居环境的大转变,更是通过打造“仁善紫南”,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如今已跻身“中国十佳小康村”行列。
在禅城塔坡社区,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于创新采用“社工+义工+关工”方式,并借助传统节日和村内文化活动,将志愿精神渗透到一家一户,建立起了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佛山禅城区也探索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社会综合治理”新模式。在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上,通过将全区划分成多个网格,能够对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急事”、“难事”主动发现,“秒级”处理。
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工作人员展示其舆情监测功能。新华网 王厚启摄
6月28日,广东省文明办在佛山市召开广东省文明村居建设工作会议。当天,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紫南村和塔坡社区,禅城区村居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引人关注。
据了解,禅城区近几年结合创文和城市三年提升两年延伸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农村村容村貌和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并加快推进“一村居一品牌”工程,以城市的思维谋划村居发展,在重点提升村居社区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提高农民和社区居民文明素养。
截至目前,禅城区共有42条村获得各级文明村称号,占村居总数的77.8%,同时有71个社区获得各级文明社区称号,占全部社区总数的81.6%。
6月28日,位于佛山禅城的粤剧博物馆正上演粤剧。新华网 王厚启摄
禅城区的蝶变是佛山文明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个因工业而兴的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努力保留传统,发挥水乡特色,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村农民权益,打造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环境,佛山正实现着“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没有镇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近年来,“全国文明城市”佛山实施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用两年时间完成30个特色古村落活化、30个城中村(旧社区)升级改造和48个“五好”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对30条古村落的历史建筑、传统特色民居、宗族祠堂等进行修复,凸显岭南传统建筑风格。
6月28日,禅城紫南村一位老人正在村中的凉亭中挥毫泼墨。新华网 王厚启摄
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文海说,未来,佛山更强调规划先行的理念,审时度势、找准短板,把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不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实现乡村功能面貌的美丽蜕变,并且人文价值和旅游价值得以体现。
广东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则指出,村居文明建设要补齐规划滞后、管理服务落后、公共文化服务短缺的三大短板,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突出特色,要常态化、长效化、习惯化开展创建,打通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