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炎炎夏日话小暑

炎炎夏日话小暑

  • 2016-07-06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炎炎夏日话小暑

炎炎夏日话小暑

炎炎夏日话小暑

近日,南方多地遭受连日暴雨侵袭,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北方虽无雨灾,然而天气闷热潮湿,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盛夏来临,而这只是餐前的开胃菜,三伏天大餐还在后边。本周我国将迎来“小暑”节气,一年中最难耐的时节就要来了。

小暑的由来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小暑要注意

小暑天气炎热,一罐冰镇啤酒是很多朋友的不二选择,但殊不知狂饮饱餐后,令胰腺超负荷工作,引起急性胰腺炎。冰啤酒并非人人适宜,更不能过量。健康人群每天喝啤酒最好不超过1000毫升,否则易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冰啤酒的饮用温度不能太低,老年人、体弱者和一些脾胃虚寒病人、心脑血管、慢性胃炎、溃疡病人和孕妇及肠道疾病患者,要严禁饮用冰镇啤酒。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中青年男性,是痛风的高危险人群。其中,海鲜和烧烤的牛羊肉,以及啤酒都是高嘌呤食品,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没有痛风病史的人可以选择烧烤加蔬菜和其他饮料或者啤酒配蔬菜的组合。有痛风病史的人,则应忍痛割爱,放弃喝啤酒、吃烧烤。

小暑节气之后,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多人体力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征象,所以中医养生强调补充体力,均衡营养,解热防暑。

夏日炎炎,一口气灌下一听冰冻可乐,咬掉几根棒冰是消暑的好享受。可是,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次的清爽弥补。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粘膜血管相应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的活动减弱,难以对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饱胀状态,产生不适。

饭后立即吃冷饮,会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细菌繁殖,引起肠炎等肠道疾病。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可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缩,减少胃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小暑时节是自然界入伏的开始,湿热潮湿的天气容易滋生霉菌,并由此引发人体疾病,因此应趁着小暑节气的晴热天气,翻晒家什物件和衣物被褥。在民间,这被称为”晒霉”。“晒霉”顾名思义,就是要在阳光下进行暴晒,让紫外线把霉菌杀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一般来说,衣被只要晒足两到三个小时就可以充分杀灭霉菌。

同时,晾晒时要注意翻晒衣物、被褥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贴身穿的衣物,一定要让内里能见着阳光,不然活着的霉菌会伤害人体皮肤,进而引起疾病。晒霉以后,衣物干爽舒适,隐隐中还会透着一股阳光的味道。而更重要的是,灭杀了霉菌后的衣物、被褥和人体接触后,不再会引发各种皮肤类疾病,确保了人体健康。

小暑忙农事

对农民来讲,小暑期间是夏秋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刻,这时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温恒高,农作物生长特别快,田间的杂草也随之狂长,因此农谚说“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

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气带来的灾害,雷暴天气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