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水稻立枯病病因及防止措施

水稻立枯病病因及防止措施

  • 2016-07-07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水稻立枯病病因及防止措施

新农村商报讯 水稻种植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关注。如今正是各地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因此,为大家介绍有关水稻水稻立枯病的防止措施。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毒乘 虚侵入,导致发病。真菌性立枯病多发生在三叶期之前和三叶期,发病后先出现发病中心,之后快速扩散蔓延,成片死亡,重者死苗50% 以上,多形成突疮状。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满足不了叶片蒸 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初期光合产物在叶片中积累,叶片发青,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 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萎蔫而死。用手提苗时可连根拔出,在苗床上成片或成床。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2、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 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 g/m 。

3、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4、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