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不按套路出题”先得“不按套路上课”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讯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傅元峰老师写信像同学们致歉,因为自己的期末考试试题太难,学生们大呼“不按套路出牌”。
学生们之所以这么大反应是因为傅老师出的卷子上,只有两道大题。第一大题共有四小题,选一题做即可,是根据课程学习,选择某种内在逻辑填空,并作简要说明,如“()——(张爱玲)——()”。第二大题是论述题,要求根据课程学习,自己命制两个主观论述题,并给出答案,要求尽量回避客观的文学史知识。
我国的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普遍忙于应对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文科考试多以背记为主,理科考试也是也是运用公式答题,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落在大学教育的肩上。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卸下升学压力的大学生们大部分又进入浮躁的学习状态之中,旷课、玩游戏、参加各种活动,而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下功夫很少,所以只能在考试之前突击。考前突击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特色”。因为老师可以给学生划点圈定考试范围,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们更没有压力,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也就更不重视。
傅老师这种“不按套路出题”的考试方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是对大学考试的一种创新。可是,考试创新的前提应该是教学创新,若平时上课仍是老一套,仅在期末卷子上焕然一新,显然达不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学生成绩,导致学生们怨声载道。所以,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张卷子所能做到的,需要提前做好铺垫工作,否则即为教学与考试的脱节。
就目前来说,大学课堂上墨守成规的老师还是占大部分,很多老师上课仍然局限于教学大纲,甚至同一份讲义不做或稍做修改,传授给多届学生。而教学方式要想改革,除了需要任课教师个人有创新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来保障。但出于某些特定的考虑,很多校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对老师提出的课堂改革建议不愿意点头。甚至有的高校有相关规定,老师上课必须准备满满当当的ppt,必须对学生考勤,必须在教室里上课等等,这些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意在规范教学秩序,督促老师们认真备课。但这样把老师规定的死死的,即便是任课老师有心改革,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也不好发挥。
有些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自己出题,自己决定考试方式,但像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课程,是全校“统考”,考试方式便不那么自由。所以,进行大学教育和考试的创新,不是一个人和一张卷子所能完成的使命,小范围来说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大环境下更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作为保障力量,再加上社会的宽容,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们“课程结束了,思考不停止。”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